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7 01:05:49 下載試卷 標簽:數學教材 教師 二年級 教材 高中生活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這節課的教材選自于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四冊第37頁的內容。《千克的初步認識》是小學數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萬以內數之后,并初步認識了重量單位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將為以后學習重量單位噸打下基礎,也為學習其他學科鋪路。
2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了解1千克的實際重量,雖然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重量問題,但對重量單位還缺乏認識。重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1千克重量觀念的建立。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的關鍵是通過各種實際操作活動,增加學生對千克的感性認識。這樣做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使學生在探索、理解知識的過程中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標:使學生知道用案秤稱物品重量的方法,會看商品包裝上的重量標識,能夠進行重量的簡單計算和估計。
德育目標:在教學中有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特別訂出了情感目標:激活學生認識千克的主觀需求,使學生愛學、樂學。在活動中體驗成功,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以上目標在教學活動中相互滲透,形成了德育、智育、知識與能力的結合。
三、說學法和教法。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為此我分析了學生的狀況。由于上一課時對重量單位克進行了學習,且二年級學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重量的生活經驗,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來看,準備狀況是良好的。但二年級學生習慣于形象思維,要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還存在一定的難度,而對重量單位千克認識不深入,必將導致重量單位使用不合適,以及估計物品重量不準確等錯誤。介于學生思維發展的階段特點,我把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學法確定為:主要采用分組實驗法,并把所學知識與生活中熟悉物品的重量建立聯系。這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知識,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針對教材內容,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我決定在教學中采用的教法為:啟發式、講解法,分組實驗法。這樣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下面分層說明我的教學設計)
一.導入
我采用啟動原有認知導入新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接觸到一些以克作為重量單位的物品。比如這個蘋果重200克,那么兩個這樣的蘋果重多少克?5個這樣的蘋果重多少克?如果我們要知道一大筐蘋果重多少?重量再用克作單位合適嗎?生答后師指出:一大筐蘋果的重量以克作單位,由于數目較大就不方便了,這就需要一個比克大一些的新的重量單位──
千克。(板書課題:千克的初步認識)。
這種導入方法建立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通過設疑提問,巧設懸念,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的欲望,并了解了千克這種單位的作用。
二、新課分三個環節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