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名著介紹——《論語》
來源:細語清幽 2009-06-17 19:42:09

孔子與弟子的語錄結集。儒家經典之一。結集工作是由孔子門人及再傳弟子所做的。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后期魯國昌平鄉(xiāng)陬邑(今山東曲阜□城)人。姓孔名丘字仲尼。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其行事。《論語》名稱的來由,班固《漢書·藝文志》說:“《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這一說法,大體可信。原始記錄雜出于眾手,最后編定當在戰(zhàn)國初期,以曾參門人為主。《圣跡圖》明人作
現(xiàn)在通行的《論語》20篇,內容以倫理、教育為主。它雖非文學著作,但由于歷來為士人誦習,對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論語》多三言兩語為章,言簡意賅,發(fā)人深省。如論為政,說“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顏淵》);論教育,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rdquo;(《述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論為人,說“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當仁不讓於師”(《衛(wèi)靈公》),“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等等。比起《尚書》來,《論語》語言流暢通達,活潑生動,大量運用語氣詞、多疊句、排比、對偶,感情色彩頗濃。如孔子知冉求為季氏聚斂,就說:“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先進》)表現(xiàn)出激憤深惡之情。又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說得雍容和雅,表現(xiàn)出孔子的自強不息的精神。子路聽到孔子說為政“必也正名乎”之后,率而便說:“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寫出了子路的直率;孔子被圍于匡,顏淵后到,“子曰:‘吾以女(汝)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可見顏淵的敬順老師。這些都表現(xiàn)了人物的個性。言語之外,《論語》中還有不少關于神情態(tài)度的描寫,《鄉(xiāng)黨》中的孔子,《微子》中的隱者,都形象具體。“季氏將伐顓臾”章(《季氏》)、“子路等侍坐”章(《先進》)等,略具情節(jié),可以視作魏晉軼事小說的濫觴。
《論語》在漢代有《魯論》、《齊論》與《古論》等不同本子流傳,后來統(tǒng)一于鄭玄。現(xiàn)存舊注有魏何晏注、宋邢□疏《論語注疏》、宋朱熹《論語集注》及清劉寶楠《論語正義》等,今注本有楊伯峻《論語譯注》。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