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仙湖水下古城揭秘
來源:網絡 2009-06-18 08:22:35

在云南撫仙湖,有一片已在水底沉寂了兩三千年的古建筑群落。近日,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教授、歷史地理專家于希賢率潛水考察小組至撫仙湖湖底進行實地考察。究竟這片遺址是如何陷落于水中的?達到了怎樣的文明程度?是否就是一直未被發現的古滇國都?……撫仙湖水下遺址再度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1.碼頭廟宇一應俱全 潛水目睹古城奇觀
云南省滇中地區有大大小小很多湖泊。撫仙湖位于云南中部玉溪市郊,距昆明約60公里,面積約211平方公里,最深處155米,平均深度約為80多米,是我國第二大深水湖。撫仙湖屬云南高原第三紀抬升過程中形成的斷陷型湖盆地之一,在云南民間世代流傳著關于撫仙湖“水下古城”的許多傳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幾年前,某國家級水文地質研究機構對撫仙湖的水文地質進行過全面的勘測。就在撫仙湖畔,專家們發現了一堆堆突起的石塊群,而在水域四周的數十平方公里外,都是泥沙土質。隨后,專家們將這些石群標在撫仙湖地質圖上。當地一位年近百歲的老人曾指著水中隱現的石墻說:“那條石龍呀,我們七八歲時就曾在上邊走過。湖里的石頭堆多了……”出于對傳說的好奇,云南當地的一名業余潛水愛好者耿衛先后38次潛入撫仙湖底,去年潛水時他又帶上了水下攝像機,沒想到他真的拍攝到了水下古城的一些景觀。耿衛將錄像帶拿給有關部門及專家看,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專家們對這座古文明遺址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是碼頭、水壩,有的認為是祭祀臺、廟宇,還有的則認為是古城……
2000年11月26日在玉溪市政府、云南日報社等邀請下,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教授、歷史地理專家于希賢來到撫仙湖,在看完水底拍攝的錄像帶后,還對撫仙湖湖面進行了初步考察。于教授是土生土長的云南人,從小就聽說過不少撫仙湖的傳說。他告訴記者,從耿衛拍的錄像上可以看到水底建筑有十分明顯的人工制造痕跡,肯定不會是自然形成的。今年3月,于希賢教授再次前往撫仙湖進行考察,這次他要做的是潛到湖底進行水下考察。
2.彝族建筑錯落有致 貧富分化各居一所
2001年3月15日,于希賢教授等四人組成的考察組乘坐“藍鯨”號潛水器潛入撫仙湖湖底。調查組采用水下定位系統與水上監測系統相結合的方式,對水中建筑群進行了歷時3個半小時的觀察與勘測。于教授介紹說:“艙蓋剛一關閉,就聽到潛水器內儀器隆隆的噪音,不足3平方米的小空間里擠坐著4個人,前方只有一個直徑不足1米的玻璃窗可以觀察到外界。接著‘藍鯨’號被母船上的一個大吊車送入水中,剛入水時,湖里波浪起伏較大,潛水器搖擺得使人感到頭暈心煩想吐。直到完全潛入水底后,潛水器才慢慢平穩下來。”
正在這時,聲納上突然發現第一個目標。順著目標跟蹤追擊,在水深15米處發現一堵石墻,石墻長約60多米、高約2米,呈正南北向,石料多為大青石和石灰石,石墻下有散落的石塊,還有石塊堆砌的街道,石料大小不一,大的約60至70厘米,小的約20至30厘米,每個石塊上至少有一面到兩面是平整的,帶有人工加工過的痕跡。從聲納圖上可以看到,該建筑區還具有中軸線和類似普通城市里的“一般居民居住區”。于教授認為,從建筑特點看,它們帶有明顯的當地彝族的古代建筑風格。沒過多久,聲納圖上又發現新的目標。潛水器掉頭搜尋,經過40多米的平坦開闊區域,發現大片的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