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18 15:57:44 下載試卷 標簽:成語 學習方法 教師 填報指導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流連忘返"、"飄飄欲仙"、"瞬息萬變"等詞語的意思。會用"流連忘返"、"秀麗"造句。3、繼續學習總分段式,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4、閱讀感悟,抓住語言文字,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課文優美的文字,體會2、3自然段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寫出廬山云霧的美的。
教學準備:投影、錄音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生字詞語,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感受廬山云霧的奇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照片:同學們,喜歡旅游嗎?說到旅游,你們不能不去一個地方:廬山。自古以來,就有"泰山雄,華山險,廬山秀,黃山奇"的說法,廬山在我國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風景如畫。有同學去過或者在電視雜志上看過有關廬山的介紹了嗎?那就簡單講講廬山最有名的景點或者景致。
結合談話看照片(例如廬山瀑布、五老峰)
2、其實,廬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霧了,今天我們就讓我們在文字創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書:廬山的云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指導正確朗讀課文。
1、自學課文,要求:A、讀準生字音,將課文讀正確。
B、用"------"劃出文中的新詞,查詞典或者聯系上下文理解這些詞語。
2、檢查自學情況:
A、指名讀生字卡片、詞語卡片,及時正音。 增添(zeng tian)姿態(zi tai)遮擋(zhe dang)
B、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隨機糾正字音,結合理解詞語。
第一節:
這小節有好幾個成語,你通過自學,懂得了哪個成語的意思?
變幻無常:變化沒有一定的規律,形容云霧變化多、姿態萬千。
飄飄欲仙:看到美麗的云霧內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騰云駕霧:原來指仙人能借助云霧飛行,這里指看到美麗的云霧,心里很舒暢。
第二節:
絨帽(rong)纏繞(chan rao)
系 ji 系鞋帶
xi 關系
這小節中,你有不理解的詞語嗎?請同學來幫幫忙。
彌漫:(霧氣)布滿、充滿。纏繞:環繞。千姿百態:姿態萬千,各種各樣。
第三小節:
這小節也有好幾個成語,你理解了嗎?讓同學也來享受你學習的成果。
瞬息萬變:形容變化極快。
一瀉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風:形容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節:
云遮霧照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理解"云遮霧罩"、"流連忘返"。
三、同桌互讀,把課文讀流利。
1、默讀,理清文章脈絡。
幾遍讀下來,廬山云霧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課文用四個小節來介紹廬山的云霧,每小結分別寫了什么?
1)、總學了廬山云霧的多和美。2)、廬山云霧千姿百態。
3)、廬山云霧瞬息萬變。 4)、人們對廬山的云霧流連忘返。
四、作業:
1、抄寫詞語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語,并解釋。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精讀課文,通過朗讀、想象情景、抓重點詞語等學習方法體味廬山云霧的奇麗,走進廬山云霧奇妙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廬山的云霧》,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想細細品味廬山云霧奇麗的美嗎?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第一節:
1、指名讀課文第一小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廬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霧,景色十分秀麗,那么在這眾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歡的是云霧,你特別從哪個詞語讀出來的?(尤其)(神秘美)
3、確實,廬山的云霧神奇美麗,你看,引讀(在山上游覽__________________,漫步山道,__________________)此時,你會感覺自己就象__________________。
4、那么奇麗的云霧想想細細去欣賞?
三、精讀第二小節:
1、自由讀第二小節,想一想:這小節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畫出來。
2、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你從哪些句子具體讀出來的?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山頭的云霧(象白色絨帽)
半山的云霧(象一條條玉帶)
山谷的云霧(象茫茫的大海)
遮擋山峰的云霧(象巨大的天幕)
3、你覺得這千姿百態的云霧怎么樣?(美奇麗神奇美不勝收……)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態的云霧寫得如此形象美麗的呢?(比喻)
說說你最喜歡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來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種姿態的云霧?
5、你喜歡這千姿百態的云霧嗎?讓我們讀出對它們的喜愛之情。
6、總結學習這一小節的方法:讀--劃--品--讀
四、精讀課文第三小節:
1、運用剛才第二小節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小節。
2、指名說這一小節的中心句。理解"瞬息萬變"。
3、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是怎樣的情景呢?你怎么讀吃來的?
眼前的--剛剛還是--轉眼間
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
改用"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說這句話,比比哪句好,體會云變化之迅捷之多。
這"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是真的嗎?對,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樣展開豐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寫法也來寫寫云霧的瞬息萬變嗎?
4、這么奇異的景致,我們應該讀出自己的驚嘆。(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一小節。)
五、到這里,老師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樣感嘆:云遮霧罩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你想說什么?
六、作業:
1、練習冊。
2、朗讀背誦課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節的結構寫法,寫一處景物。
板書設計 山頭 絨帽
千態姿態 半山 象玉帶
廬山的云霧 山谷 大海
奇麗 瞬息萬變 眼前……剛剛……
轉眼間……
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又變成……
細讀課文第二大段,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教學目標
1、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感受它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詞語的意思,能用"剛剛……,轉眼間……"、"時而……時而……"、"尤其"造句,能摘錄有分句的句子。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教學難點:產生對廬山云霧美麗神奇的感受,激發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五、課前準備 運用CAI課件輔助教學
六、教學過程
一、以詩引文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并給課文分了段,學習了第一段。讓我們聽聽一位游客游覽了廬山后是怎么贊美廬山的?出示詩《情歸廬山》
情歸廬山
廬山,像奮蹄的白馬,昂揚向上。
廬山,你吸引了李白、蘇拭、陶潛,
多少文人墨客為你潑墨揮毫,抒寫你不老的青春。
啊,廬山,云遮霧罩的廬山,如真似幻的廬山。
你給了我夢一樣的溫馨。
請你來讀讀這首詩。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生反饋熱愛大自然等。師板:熱愛
二、學習第二段(一)過渡:我們的作者也是如此,請打開課文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文章,說說在作者心中,在你眼里哪一處的廬山云霧最壯觀最吸引人?那就讓我們先跟隨作者去領略這壯觀的云海吧!
(二)學習第5自然段
1、請自個兒讀讀第5自然段,用一個詞說說廬山云海給你最初的印象?板:云海壯觀
2、想親眼目睹一下嗎?請看大屏幕。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3、請再來讀一讀第5自然段,找出哪些句子最吸引你,多讀幾次用心去體會云海的壯觀,并輕聲將你的理由說給同桌聽。
4、匯報交流:生紛紛找句子,從句子的體會入手說明云海的壯觀。(老師點撥:圖文結合讓學生體會并指導朗讀。
第一句要突出廬山云霧最壯觀的是云海。
第二句突出尤其兩個字。
第三句每當……只見……說明廬山云霧的多。請同學們看圖,每當雨過天晴,站在"大天池"等處俯瞰,"俯瞰"就是指怎樣地看?看見了什么?是呀,多么神奇縹緲的廬山云霧啊,引讀這句話。所以清代一位學者整整在云海待了100天啊!
第四句形態描寫。"茫茫"指什么?說明什么?"波濤起伏"是指?請看圖,你還觀察到什么?往常清風秀嶺可是將自己完全展示給世人,這時呢?真是"一起千百里,一蓋千百峰"。誰愿意讀讀這句話?生自個兒試讀。指生讀。齊讀。怪不得清代一位學者對廬山云霧如癡如醉,恨不得"餐云""眠云"。
第五句特別……更是……理解為什么絢麗動人?
第六句比喻句顏色描寫。還有哪句話吸引你?有位攝影師抓拍了這美麗的瞬間。請看圖說說。如果你是畫家,你會怎么畫?廬山云霧色彩斑斕,真是一幅美麗生動的水彩畫!你能讀好這句話嗎?生試試朗讀。指生讀。生評價。指生讀。齊讀。是呀,所以廬山吸引了無數的游客想解開她神秘的面紗。
第七句比喻句顏色描寫。出示圖文,微風吹拂,你又看到了什么?你瞧,仙女下凡了,她手持彩練,彩練就是?在向我們招手呢!似乎在說?芙蓉就是什么?以前我們學過《荷花》一文滿池的荷花展現在我們面前是怎樣的?那萬朵的荷花呢?你理由說得這么好,老師相信你讀得更好!指生讀。齊讀。
4、這集形體美、色彩美、流動美于一身得廬山云霧多壯觀、多迷人!讓我們師生合作當一回解說員吧!播放錄像生配樂齊讀這段。(老師讀一二句,學生讀四到七句。)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老師引讀:這樣壯觀的廬山云霧使清代學者對她如癡如醉,恨不得"餐云""眠云"。怪不得作者說的確,廬山云霧生接著讀:瞬息萬變趣味無窮。你從哪兒看出她的這些特點?板:瞬息萬變
2、比較句子:①課文原句
②霧來時,好壯觀;霧去時,好輕悠。霧濃時,遮住萬般秀色;霧淡時,給山川披上了一層外衣。
哪句寫得好?好在哪兒?你能讀好嗎?分男女生讀。齊讀。愿意背下來嗎?
3、還有哪句也是說廬山云霧變化快的?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引讀第4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板:朝夕相處多情 2、指導學生重點理解"廬山霧時而冉冉升起,……浮游蕩漾。"是呀,她時而為云海托起,時而被云絮重裹,時而隱現于重云薄霧之中,時而為浮云掠洗,其面目變化多端,令人莫識,難怪古嶺有"云中之城"之稱。
四、總結全文,課外延伸
1、板書總結全文。這多情、多變、多彩的廬山云霧使無數游客被折服。板書:多變多彩2、《情歸廬山》的詩人就是其中的一位,請再來讀讀這首詩說說你有什么新的感受?自個兒再來讀讀這首詩。生各抒己見。老師總結:同學們,當你高興時,不要忘記來到大自然,你會更加熱愛生活;當你心情煩惱時,請來到大自然的懷抱,你會心情舒暢、豁然開朗;當你遇到挫折時,請接受大自然的洗禮,你會更勇敢地面對生活,在學習生涯中、人生道路上,讓我們笑對人生吧!
2、你也來贊贊廬山云霧好嗎?愿意口述的口述,想寫一首稚嫩的小詩也行,或編幾句充滿詩情畫意的廣告詞也不錯,想用歌聲表達內心地熱愛之情更歡迎。(機動)
3、總結全文,再次引出贊美詩《情歸廬山》結束這堂課。
情歸廬山
廬山,像奮蹄的白馬,昂揚向上。
廬山,你吸引了李白、蘇拭、陶潛,
多少文人墨客為你潑墨揮毫,抒寫你不老的青春。
啊,廬山,云遮霧罩的廬山,如真似幻的廬山。
你給了我夢一樣的溫馨。
板書:
廬山云霧 熱愛
瞬息萬變 多變
朝夕相處 多情
云海壯觀 多彩
教學寫景的課文,如《桂林山水》、《廬山云霧》,則更能使我們的課堂時時處處詩情激揚,畫意流淌。,我在教《廬山云霧》一課時,除了引導學生品評好詞佳句,想象意境,多媒體課件推波助瀾之外,采用了享有"詩中之詩"的美譽的對聯形式,讓語文課堂充盈著詩意,深受學生的喜愛。現將我當時的教學案例片斷與同仁們交流:
片斷一:
師:廬山云霧美麗神奇,古往今來,不知吸引了多少人。宋朝詩人蘇軾也曾到過廬山,被廬山的景色深深陶醉了,還寫了一首詩題在廬山西林寺的墻壁上。其中的名句"不識廬山真面目"更使游客對廬山云霧產生了神秘感。這真是"宋朝詩人迷霧"啊!(板書)老師就把這句作為上聯,你能根據課文第二節的內容,對出下聯嗎?
當時,正教學生天天對對子,學韻語,學生興趣很濃,馬上有人對了:
"清代學者餐云""清代學者眠云""清代學者愛云""清代學者戀云"清代學者醉云"
學生熱情高漲,這時,我引導了:"'清代'對'宋朝'、'學者'對'詩人'很工整啊,想一想,'餐'、'眠'、'愛'、'戀'、'醉'中,用哪一個比較合適呢?
學生發表意見了,"我覺得'清代學者戀云'比較好,用'餐'、'眠'不合適,文中說他恨不得'餐云'、'眠云',并不是他真的去'餐'去'眠',而是表現了學者對廬山云霧的'愛如性命'。
另一學生說:"我覺得'清代學者醉云'也不錯。他為了探求云霧的奧秘,竟會'整整觀看云海100天,還自稱云癡',說明他的確被廬山云霧深深地陶醉了。
此時,我還能說什么呢?只能由衷地贊道:"同學們說得真好。那就把這一節再來好好地讀一讀,再來體驗學者對廬山云霧的'愛如性命',再來欣賞一回學者'云癡'的醉態。然后,就是學生有聲有色地朗讀。
片斷2
師"蘇軾游覽了廬山,廬山的秀麗景色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老師把這兩句詩改成一句上聯"望廬山,遠近高低景不同",請同學們讀課文,細細地品味,廬山的霧又有怎樣的特點,對出下聯。
不一會兒,聰明的學生又對出了:
"看云霧,來去濃稀各不同。"
"品云霧,來去濃稀趣不異。"
"品云霧,來去濃稀味無窮。"
水平是一個比一個好,廬山云霧的味道都給品出來了。
后來,我還是繼續為難我可愛的學生,根據課文對廬山云霧的描述,出了句"云深似海,青峰秀嶺變小島。"我想這回該難住他們了吧,沒想到,思考片刻,還是有勇士來對了:
"霧濃如幕,山鎮牯嶺化仙境"
"霧稀如紗,山鎮牯嶺成仙境"
下課了,還有學生在琢磨,有個學生跑來跟我說:"對成'日絢如火,銀濤雪浪成彩練'好不好?"其中"銀濤雪浪"、"彩練"是課文中描寫日出前后云霧特點的詞語。課堂中詩情畫意的教學情景的創設,點燃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正向課外延伸。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