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錢玄同
來源:國學 2009-06-18 19:11:44

(錢玄同,著名文學理論家,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原名錢夏,字中季,號德潛,又號疑古。1887年9月12日生。浙江吳興(今湖州市)人。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字學家。
1906年赴日本留學。1907年加入同盟會。曾從章太炎習國學,開始致力于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及《說文解 字》研究。
1910年回國后,在浙江、北京等地中學任教。1916年任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兼北京大學教授。1917年 后,曾任《新青年》編輯。
1920年曾化名王敬軒發表《致新青年諸君子》一文,與劉半農演雙簧信,鼓歐文學革命。1928年后,任北京 大學國文系主任、中國大辭典編纂處國音大辭典股主任、國語統一籌備會常委。1939年9月12日病逝于北京。) 錢玄同(1887一1939),原名師黃,字德潛;辛亥革命前曾改名夏,“五四”運動以前改名玄同。原籍浙江吳興,幼年隨父生長在蘇州。清光緒未年赴日本留學,入早稻田大學師范科。在日本拜見章太炎(炳麟)于《民報》社,章太炎介紹他加入同盟會,同時聽章太炎講文學音韻學。結識的許多章門弟子,后來都成了著名的學者。宣統年間歸國,任浙江嘉興中等學校國文教員。辛亥革命后,錢玄同先在杭州教育專署任科員、視學;1913年到北京,任國立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及附屬中學國文、經學教員。后來,又長期在國立北京大學兼課。1917年加入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為會員,后又兼任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常駐干事,致力國語運動。北京高等師范系今北京師范大學的前身。錢玄同從1913年到北京高等師范執教,連續在北京師范大學任專任教授二十余年。他講授的課程,以音韻學為主,還有“說文研究”“經學史略”、“周至唐及清代思想概要”“先秦古書真偽略說”等。并長期任國文系主任。1917年,他向陳獨秀主辦的《新青年》雜志投稿,倡導文學革命,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揭幕人之一,成為鼓吹新文化,攻擊封建主義,提倡民主、科學的勇士。他提出“選學妖孽、桐城謬種”的口號,明確了新文學革命的對象。他在一篇《論應用之文亟宜改良》的《寫作大綱》中提出改革大綱十三事,如用“國語”作文;規定語法之詞序;小學課本、新聞紙旁注注音字母;文章加標點符號;用阿拉伯號碼和算式書寫數目字;用公元紀年;書寫方式改左行直下為右行橫迤等,都是有關文化教育方面重大改革的首倡。 1918年至1919年的《新青年》雜志,錢玄同是輪流編輯之一。在這期間,他曾動員魯迅給《新青年》寫文章。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就是錢玄同催促他寫出的頭一篇作品,并且頭一次用魯迅作筆名。如眾所周知,《狂人日記》不但是篇白話文,而且是攻擊吃人的禮教的第一炮。 錢玄同在教學和學術研究方面的貢獻也是很顯著的。他所著的《文字學音篇》是我國高等學校最早的音韻學教科書。數十年來,影響頗大,迄今仍為音韻學家所稱引。當代許多音韻學家如羅常培、魏建功、白滌洲、趙蔭棠、王靜如、丁聲樹等或是他的學生,或受過他的教益。 錢玄同對于“經學”創見甚多。他有兩句名言:“考古務求其真,致用務求其適。”他發表在《古史辨》上討論上古歷史和儒家經書的文章,獨見很多,影響很大。郭沫若對錢玄同在古史研究方面的一些觀點非常贊賞,說:“這些見解與鄙見不期而同,但都是先我而發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錢玄同在國語運動、文字改革方面有突出的貢獻。他把文字音韻學精深的學術研究應用到國語統一、文字改革的實際工作中來。他既是國語運動的理論家,又是語言文字工作的實干者。他早年積極宣傳漢語改用拼音文字,曾采用國際音標制定漢語拼音字母。后來他和趙元任、黎錦熙等數人共同制定“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1935年他抱病堅持起草了《第一批簡字表》。可以說。建國以后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務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錢玄同早在半個世紀以前就做過很多堅實的奠基工作,他稱得起是文字改革工作的前驅。 錢玄同反對封建主義文化制度,也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后,他寫過一篇《關于反抗帝國主義》的文章,他把反帝和反封建兩項戰斗任務結合起來考慮,主張一面積極反抗帝國主義的政治經濟侵略,一面用民主、科學思想和現代的文化知識“喚醒國人”,使國人愛護自己的國家。他也說過“歐化”,說中國根本改革之路在“歐化”,他對“歐化”的解釋是“全世界之現代文化,非歐洲人所私有,不過歐洲人聞道較早,比我們先走了幾步。”“九一八”享變后,他痛恨日本帝國主義。1933年,日冠侵入華北,他曾把眷屬送到上海去住,自己也想離開華北到南方去。當年他寫信給黎錦熙、羅常培說,自己“既無執干戈以衛社稷之能力”,只能以教書“騙錢糊口,無聊極矣!可恥極矣!”可見他精神的痛苦。盧溝橋事變發生,抗日戰爭開始,北平淪陷,北平師范大學西遷陜西。錢玄同因病未能隨校赴陜,也未能南下,只得留在北平,1938年春,他恢復了舊名“錢夏”,表示“夏”而非“夷”,不做敵偽的順民。他常間接寄語隨北平師大遷至城固的好友黎錦熙等,說“玄同絕不污偽命”。1939年1 月14日,錢玄同還到孔德學校處理李大釗的遺留圖書《九通》,把它賣給當時的北京女師大,幫助解決李大釗的子女生活窘迫問題。1月17日,錢玄同忽然右腦部溢血,在德國醫院逝世。 錢玄同逝世后,當時的進步刊物《文獻》上發表署名樂顏的《悼錢玄同先生》中說:“五四”時代文化運動中錢玄同的“斗爭精神的表現幾在任何一位同時代的斗士之上”,“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是現代轉變期的代表人物”。又說:“平津淪陷以后,北方文化界處于暴日的鐵蹄之下,居境非常悲慘;但錢先生保持著高潔的節操,雖和錢稻孫有叔侄之親,和周作人等有友好之誼,仍然不受包圍,不被污辱,這種難能可貴的民族精神的表現,也是使得我們感動興奮的。壯年以斗士領導青年,中年以學者努力學術,晚年以義士保持名節,錢先生總算是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國家民族的一位完人了。”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