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杜甫寫“詩史”(2)
來源:中國上下五千年 2009-06-18 19:37:14

第二年,杜甫從長安逃了出來,打聽到唐肅宗已經到鳳翔(今陜西鳳翔),就趕到鳳翔去見肅宗。那個時候,杜甫已經窮得連一套像樣的衣服都沒有了,身上披的是一件露出手肘的破大褂,腳上穿的是一雙舊麻鞋。唐肅宗對杜甫長途跋涉投奔朝廷,表示贊賞,派他一個左拾遺的官職。
左拾遺是個諫官。唐肅宗雖然給杜甫這個官職,可并沒重用他的意思。杜甫卻認真地辦起事來,過了不久,宰相房琯(音guǎn)被唐肅宗撤了,杜甫認為房琯很有才能,不該把他罷免,就上了奏章向肅宗進諫。這一來,得罪了肅宗,虧得有人在唐肅宗面前說了好話,才把他放回家去。
唐軍收復長安以后,杜甫也跟著許多官員一起回到長安。唐肅宗把他派到華州(今陜西華縣)做個管理祭祀、學校工作的小官。杜甫帶著失意的心情,來到華州。那時候,長安、洛陽雖然被官軍收復了,但是安史叛軍還沒消滅,戰爭還很激烈。唐軍到處拉壯丁補充兵力,把百姓折騰得沒法過活。有一天,杜甫經過石壕村(在今河南陜縣東南),時間已經很晚了。他到一家窮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農夫妻倆。半夜里,他正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的時候,忽然響起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杜甫在房里靜靜聽著,只聽到隔壁那個老人翻過后墻逃了,老婆婆一面答應,一面去開門。
進屋的是官府派來抓壯丁的差役,他們厲聲吆喝著,問老婆婆說:“你家男人到哪里去了?”
老婆婆帶著哭聲說:“我的三個孩子都上鄴城打仗去了,前兩天剛接著一個兒子來信,說兩個兄弟都已經死在戰場上。
家里只有一個兒媳和吃奶的孫兒。你還要什么人?”
老婆婆講了許多哀求的話,差役還是不肯罷休。老婆婆沒有法子,只好自己被差役帶走,到軍營去給兵士做苦役。
天亮了,杜甫離開那家的時候,送別的只有老農一個人了。
杜甫親眼看到這種凄慘情景,心里很不平靜,就把這件事寫成詩歌,叫《石壕吏》。他在華州的時候,前后一共寫過六首這樣的詩,合起來叫做“三吏三別”(《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由于杜甫的詩歌大多是寫安史之亂中人民的苦難,反映了唐王朝從興盛到衰落的過程,所以,人們把他的詩篇稱作“詩史”。
第二年,他辭去了華州的官職。接著,關中鬧了一場大旱災,杜甫在那里窮得過不下去,帶了全家流亡到成都,依靠朋友的幫助,他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邊,造了一座草堂,在那里過了將近四年的隱居生活。后來,因為他的朋友死去,在成都沒有依靠,又帶了全家向東流亡。公元770年,竟因貧困和疾病,死在湘江的一條小船上。
他死后,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詩人,把他在成都住過的地方保存起來,這就是有名的“杜甫草堂”。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