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21 17:07:30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教材 教師 答案 語文 競賽答案
我不是沉默的羔羊
——一堂“節外生枝”的語文課的啟示
蘇教版教材第八冊課文《祁黃羊》一文介紹了祁黃羊讓位薦賢的故事,表現了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崇高理想境界。文中共有三處寫到關于祁黃羊的“想”:
1、“我看解狐就很不錯。”祁黃羊想了想,鄭重地說。
2、“看來只有祁午才能擔當此任了。” 祁黃羊想了想,又鄭重地說。
3、“。。。。。。我壓根兒就沒有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親人。”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文中前二次的“想了想,鄭重”和“想了想,又鄭重”,引發學生的想象,體味人物的內心世界,發掘掩藏于表面之下的人物內心復雜激烈的矛盾斗爭。
師:祁黃羊在想什么?為什么要“鄭重地說”?
生1:祁黃羊在想朝中誰可以擔此重任。
生2:祁黃羊也應該想到解狐也曾是自己的殺父仇人。殺父仇人是讓人不會忘記的。
生3:祁黃羊的心里很矛盾,到底舉不舉薦解狐呢?一面是血海深仇,一面是國泰民安。他在彷徨,結果想到了國家的利益,他舍小家、為大家。還是選擇了舉薦解狐。
生4:我給大家補充一下,前文悼公也“說”了,中軍尉的職責重大,決定人選的事關系著國家的興亡。祁黃羊前思后想經過了艱難的抉擇,所以才顯得很鄭重。
我因勢利導,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表演,鞏固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學生自然讀的惟妙惟肖。有了對“第一想”的理解,“第二想”學生的思維一下打開了:
生1:祁黃羊可能在想,我舉薦兒子祁午會不會有人說我偏心眼呢?可是,轉念又想,解狐死了,除了祁午以外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了呀!為了國家,我只能舉薦了祁午。
生2:祁黃羊很慎重,也很無奈。但他別無選擇!
正當學生們說得正濃的時候,一位同學發表了與眾不同的看法:
生:我覺得祁黃羊什么也沒想!課文中祁黃羊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訴了悼公嗎:“。。。。。。我壓根兒什么也沒想。”(“第三想”)
教室里一下子靜了下來,我也感到很意外。這是我課前沒有注意到的情況啊!稍作思考之后,我又把球踢給了學生,引導他們以“祁黃羊到底進行沒進行思想斗爭”為題進行討論。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
經過激烈的討論,學生共分成三派:
1、祁黃羊當時真的什么也沒有想。
2、祁黃羊舉薦人才時進行了激烈的思想斗爭, 但是最終, “公”戰勝了“私”。
3、“壓根兒沒想”的“想”的意思是“計較”,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想”。
緊接著,學生又圍繞各自的觀點閱讀課文、搜集資料、論證、辯論。其中尤以持觀點二的同學的表現最突出。他們認為祁黃羊舉薦人才時,不僅想到被舉薦者是自己的仇人或親人,而且還經歷了激烈的思想斗爭、痛苦抉擇。最后為了國家的利益,他選擇了唯才是舉,把個人的恩怨情仇通通拋到腦后。但,在悼公面前,他撒了一個善意的謊,但撒謊并不能說祁黃羊是一個道德低下的人。正如醫生可以向病人撒謊、將軍可以向士兵撒謊一樣,“望梅止渴”不就是大軍事家曹操的一個美麗的謊言嗎?祁黃羊在悼公面前撒了謊,但祁黃羊在我們的心目中還是一樣具有胸懷博大、不計前嫌、公私分明的光輝形象!
在不斷的爭辯中越來越多的同學趨向于觀點二。當然,也有部分同學堅持己見。
暫且不說答案與歷史相不相符,但,一個有血有肉的立體的有豐富細膩感情的祁黃羊就這樣在同學們的爭辯中“誕生”了!學生們懂得了祁黃羊也是人啊!這是多么難得的發現呀!與以往標簽式、臉譜化的英雄形象相比,祁黃羊這個形象無疑是更鮮活的也是更有生命力的。
幾點體會
教材:一個說不完的話題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文本的解讀與表達,通過文本來實現人文精神的體悟與捍衛,文本不是知識的全部,勤奮的語文教師可以教好文字、語法與解題技巧,但語感和寫作是永遠不能“教”出來的。把文本看成是實現文本和人本對話的一個話題,文本與人本的交融,就支撐起語文天地斑斕廣闊的創造空間。“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是汲取更多語文養料的切入口、觀察社會的一個窗口、探索未來的一個途徑、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門坎。話題面前沒有權威,“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甚至也沒有老師、沒有學生,只有對話者——對話的朋友、合作的伙伴。教師要利用好這個話題,發掘這個話題中的資源,迎來源源不斷的活水,通過開放話題、延展話題、遷移話題、超越話題,實現話題的可持續性發展,使課文成為理解語文的窗口、使課堂成為師生才智較量的陣地、使語文成為學生追夢的樂園。
“雜音”:最美麗動人的音響
雜音也是一種音,正是雜音的存在,才可以看出樂音的優美。教室中就應該存在一分雜音、一分異質、一分叛逆。蘇州市副市長、蘇大博士生導師朱永新說過:“教育的叛逆就是教育的創新。”從這種意義上講,一分雜音、一分異質、一分叛逆其實也意味著一分創新、一分超越、一分優美的樂音!“雜音”排斥順從于任何一位權威、創新就應該鄙棄認同于任何一種正確答案、鄙棄定位于任何一個特定的區域、鄙棄信奉于任何一個傳統的規則。美國南加州大學副校長Charles E Lane教授曾說過:“組織內部異質性的存在,都有利于事物的進化,避免組織走向衰退和死寂。”
爭辯:課堂靈性飛揚的翅膀
爭辯,相同的聲音在這里交匯、激蕩,使思想馳騁四海,翱翔云天;爭辯,使不同觀點在這里碰撞、閃光。沒有爭辯,就沒有海納百川的氣勢,沒有爭辯,就沒有智慧火花在閃爍,就沒有靈性的飛揚。爭辯,還使許多沉寂的生命被擊活、遲鈍的心靈被開啟,使他們也煥發出生命的陽光,重新找到自我。許多富有創造性的發現就是在爭辯之中產生出來的,所謂“真理越辯越明”。爭辯的學生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話題中去,不僅要搜集論證自己的觀點,還要時刻注意對方的觀點。為此他們就要去讀書,并且要把書上的東西搞懂,變成自己的語言,用自己的話說出來,他們樂此不疲。爭辯的結果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過程,學生全身心投入的過程,他們獲得的不僅是較為明晰的結論,還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