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21 23:26:07 下載試卷 標簽: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第一至三頁插圖,使學生了解寫日記的意義、要求和方法。
2、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指導學生認真觀察第一至三頁插圖,使學生了解寫日記的意義、要求和方法,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習慣。
教學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8)”之第一部分(板書:堅持寫日記)
二、指導觀察。
第一頁——上半部分——左上圖:
1、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
2、小結:一個人或者家庭長期記日記,可以將日記收集整理出版。
3、寫日記有什么好處呢?
(1)能為自己提供寫作的機會,提高寫作水平。
(2)通過對看到的聽到的事情或者一些問題的思考,幫助自己總結成績或經驗教訓,進一步明白自己該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
(3)一些事情時間長了總是會遺忘,寫日記可以克服這一點。(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這個道理。)
(4)寫日記可以幫助我們記憶從而積累一些珍貴的見聞或資料。
完成如下板書:
提高寫作水平 提高認識水平 克服遺忘 積累資料
第一頁——上半部分——右邊小圖:
1、畫面上有什么人,在干什么?
2、過渡:寫日記有什么樣的要求呢?該寫些什么內容呢?
第一頁——下半部分:
1、說說畫面上有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寫日記有哪些要求和內容?投影片映示:
(1)要持之以恒。
(2)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為日記的內容。
(3)用自己的語言寫想說的話。
3、小結:寫日記貴在堅持,最好不要斷斷續續;如果內容比較豐富,可以寫長一點,如果覺得沒什么話說,可以寫短一些(“有放話則長,無話則短”)。
板書設計:
提高寫作水平
提高認識水平
克服遺忘
積累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第一至三頁插圖,使學生了解寫日記的意義、要求和方法。
2、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使學生了解寫日記的意義、要求和方法,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習慣。
教學準備:學生日記
教學過程:
一、指導觀察第二、三頁——左上、右下角:
1、這兩幅圖畫的是什么?說說這位同學的姿勢、態度怎樣,桌面上文具擺放得怎樣,用的什么本子?
第二、三頁——中間:
1、讀讀這些日記。
2、討論:這些日記內容怎樣?字寫得怎樣?日記有什么特別的格式?
板書: 年 月 日 星期 天氣
3、小結:書寫日記時與作文一樣,注意一個標點占一格。
4、看了這三篇日記,你有什么體會?
二、總結:
魯迅先生一生堅持寫日記,直至逝世前三天,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雷鋒寫下了大量的日記,留下了自己成長的足跡。很多在事業上有成就的人都有堅持寫日記的習慣,這對于他們事業的成功很有幫助。我們是四年級的學生了,一方面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今后的道路還很長,如果養成堅持寫日記的習慣,對于今后的成才是大有幫助的。
板書設計:
年 月 日 星期 天氣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觀察第四、五頁圖畫,使學生懂得愛護圖書的意義和要求。
2、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使學生懂得愛護圖書的意義和要求,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教學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著名作家高爾基說過:“愛書吧,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八)”之第二部分(板書:愛護圖書)。
二、指導觀察。
上面兩幅:
1、圖畫的是什么地方?書架上圖書保管得怎樣?
2、那位同學在做什么?是怎樣做的?
3、結合圖畫,說說怎樣愛護圖書?(從怎樣整理、擺放、修補、翻看等方面討論)。
(1)圖書要分類整理和擺放,以便查找或借閱。
(2)要保持書架的清潔,營造良好的藏書環境。
(3)翻看圖書動作要輕,看到某處不能隨便打個折,而應使用書簽或者書中的絲線。
(4)不要把書卷起來看。
板書:分類整理和擺放 保持清潔 動作輕柔 不打折 使用書簽等不卷書
4、對照上述要求,說說自己平時是怎么看書的,存在哪些問題,該怎樣糾正?
下面三幅:
1、分別說說三幅圖的內容。
左下角:
(1)圖上有哪些人,在做什么?他們使用了什么工具?
(2)修補圖書時要準備哪些物品?修補時應注意什么?
(修補時要細心,盡可能把破損的地方修補好;如果圖書卷了角,要用手輕輕抹平,再壓一段時間,使卷角處保持平整。)
中間:
修補圖書時要兩人互相配合,提高修補質量。
右下角:
說說自己是怎樣到圖書館借書的?是否遵守圖書館制度,是否做到愛護圖書。
三、修補圖書練習:
把計算機課本和《古詩文誦讀》這兩本書的破損處修補好。
四、提出至期末進行一次書籍保管狀況的評比。
板書設計:
分類整理和擺放
保持清潔 動作輕柔
不折角 使用書簽等 不卷書 (課前思考和教學反思在下一頁)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