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22 23:36:17 下載試卷 標簽:歷史 閱讀 學習方法 志愿案例 哲理故事
[案例]
早上和孩子們繼續學習《秉筆直書》(北師大版第八冊)。這篇課文寫的是戰國時代的歷史故事。故事出自《東周列國志》,題目概括出了太史的本分。
課文并沒有著力渲染四位太史的“非同尋常”,只是運用語言、神態描寫等表現出太史的剛正不阿、秉筆直言的本色。
理解太史的話,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仔細讀讀三位太史的話語,發現雖略有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遵守太史本份,寧死不屈。可貴的是,他們明知不屈從只有死路一條,卻不貪生怕死,以死維護了太史的本分,堅持了正義,為后人留下了事實的本來面目。
讓學生找出太史伯、太史仲臨死前說的話讀讀,想想后,我問:“那么,太史叔臨死前說了什么呢?”學生愣了一下,回答:“沒說呀!”我笑了:“真的什么也沒說嗎?”幾個孩子隨即反應過來:“有,只是課文沒寫。”
“是啊,課文沒寫,但是有個詞能告訴我們,他臨死前說了什么。”
學生很快就找到了“不屈服”這個詞。
“對!不屈服!那么,面對崔杼的威脅,太史叔是如何不屈服?如何說的呢?”
我給了孩子十分鐘的時間,讓他們把這段話寫了下來。
[反思]
文本不僅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憑據,而且也是習作訓練的直接資源。習作既可以“取其法”,還可以“用其材”。利用課文的空白點,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抓住重點詞語,展開合理的想象,把讀寫訓練緊密結合,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而且通過小練筆,進行了扎實的語言文字積累和運用的訓練。
附上學生練筆兩篇:
(一)
太史叔即位。
崔杼問:“你知道該怎么寫嗎?”
太史叔不語,把寫好的竹簡呈交了上去——“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
崔杼一看,氣得把竹簡狠狠地摔在地上,破口大罵:“你這家伙吃了豹子膽嗎?竟敢如此對付我!難道,難道你不要命了嗎?”
“這是什么話?”太史叔厲聲答道,“您別拿死來威脅我!我們太史可不是那種貪生怕死的人。盡了本分再去死,也死而無愧了!”
太史叔堅強不屈,最終還是被崔杼殺害了。
(二)
太史仲死后,他的弟弟太史叔接替了仲的職位。他把寫好的竹簡交給崔杼看。只見上面寫著:“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
崔杼看了,氣得半天也說不出話來。他心想,難道這天底下竟還有如此不怕死之人嗎?真不知好歹!他怒氣沖沖地問:“你難道也想得到你哥哥的下場嗎?”
太史叔瞪著崔杼說:“我當然不想死。但我如果不按照事實寫歷史,就失了太史的本分,成為一個貪生怕死的人!”
崔杼聽了,氣得肺都快炸了。于是,他命令手下把太史叔也殺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