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27 21:33:47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課件 學習方法 自我介紹 診斷活動
教學時間: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同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憑借圖畫理解詞語。
3、借助圖畫感知古今文字的發展演變,了解偏旁與字、詞之間的聯系,認識形聲字的特點,培養學生識字興趣,提高學生識記漢字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課文掛圖或課件、生字詞卡片。
教學流程
輔助手段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一、繪畫入手,揭示課題
1、引導學生觀察偏旁起源與演變過程。
、沤處熡煤喒P畫的形式分別畫出樹、禾苗、竹葉、小草。
⑵出示相應的古文字,引導學生探求古文字的演變規律。
、菍W生根據圖或古文字,猜猜相應的偏旁。
2、認識“木”、“禾”、“”、“”這幾個偏旁。
3、教師相機揭題。
學生觀察教師畫簡筆畫
小組交流
猜偏旁
識記偏旁
這一環節的設計,從學生感興趣的圖畫入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初步感知古今文字的演變規律。
二、借助拼音,自讀詞語
1、自己看圖,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不認識的可以請教小組同伴。
2、檢查自讀情況,校正生字、詞語的讀音。
⑴組長組織組員輪流讀,互相正音。
⑵小組匯報朗讀,教師正音。
3、自由誦讀詞串,把容易讀錯的地方多讀讀。
自己看圖說話
借助拼音自讀詞語,看清音節,讀準字音。
輪流讀,正音
匯報朗讀
自由讀
這一環節的設計,給予學生充裕的時間,讓學生自讀生字和詞語,有利于學生對本課學習內容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和把握。另外,通過學生在小組內相互正音以及教師指導正音,幫助學生讀準生字詞的音,為后面的進一步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再讀詞語,發現規律
1、給予學生自讀的時間,并說說自讀過程中的發現。
2、小組討論交流。
3、大組交流反饋?偨Y得出:
⑴每組詞語中生字的偏旁相同。
⑵詞語與詞語之間有著相互的聯系。
自讀
交流發現
主體性學習是一種自由的學習,營造一種自由自在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這一環節通過小組再大組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在與同伴合作的過程中,把思維融入他人思維中。
四、引導誦讀,讀中感悟
出示茶農采茶、制茶圖
出示菠蘿圖
出示“蘭花”圖
1、讓學生圖文對照,再次誦讀詞串,在讀中感悟詞語之間的內在聯系。
、耪b讀前兩行詞串。
、俪鍪緬靾D“松柏”、“楊柳”。
②說說樹木的名稱,觀察圖畫,具體說說松柏和楊柳是什么樣的。
、鬯砂厣n翠挺拔,楊柳婀娜多姿,它們成為木材還能制出很多東西呢!
、芤x“秧苗、稻谷、莊稼”,春天農民伯伯把秧苗插在地里,秋天,秧苗長大成熟,結出果實。遠遠望去,金燦燦的一大片稻谷。經過農民辛勤的耕耘,莊家終于豐收了。
、葸B起來讀一、二兩行。
、普b讀后兩行詞串。
、倏磮D,說出竹制品的名稱,再讀讀“竹籃、籮筐、筷子”。
、谝x“茶葉、菠蘿、蘭花”,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茶農們將采摘下的新鮮茶葉經過各種工藝制成了茶葉,用開水沏泡,清香可口,不但中國人愛喝,外國人也愛喝。這種水果叫“菠蘿”,請吃過的小朋友介紹一下它的口味。春天到了,蘭花開放了,還散發出淡淡的香味。
2、通過多種讀的形式,引導學生讀好詞語。
圖文對照,誦讀詞串
讀一讀
說一說
練讀詞串
讀“桌椅”
引讀
連讀
練讀
說一說
引讀
練讀“茶葉”
介紹菠蘿
練讀“菠蘿”
練讀“蘭花”
誦讀詞串。
連起來讀三四兩行。
自讀、指讀、齊讀
課文將諸多意象并置在一起,中間留有空白,惟其“留白”,才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整合力。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詞串,激發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詞語的理解,而且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詞語間的相互聯系。
五、分析字形,指導寫字
1、由學生用自己認為便于記憶的方法分析字形,相互交流。
2、教師范寫。(重點指導“柳”、“菠”、“藍”等難寫字。)
3、學生按筆順在書上描紅。
4、完成習字冊。
學生交流記憶字形
看一看
寫一寫
生字教學要讓學生成為主動參與者。自己想辦法記憶字形,會記得更牢固。同時生字的正確、規范書寫是一項扎扎實實的基本功,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的范寫顯得必不可少。
第三課時:
完成《練習與測試》
教學反思: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