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29 22:22:33 下載試卷 標簽:物質 會考 學習方法 填報指導 畢業會考
初讀課文,孩子們就被《愛之鏈》的文字所感動,他們也和老婦人一起接受了“愛的教育”,明白了要“在別人需要幫助時,就給他幫助”。
于是我把這句話寫在了課題旁,用以下幾個問題清晰我的教學。首先是畫出“愛之鏈”的簡單圖示,在這這里,我沒有把僑依、老婦人、女店主三者構成密封的圈,我把“別人”也畫到了圖中,讓愛之鏈的真正成為一條拓展的開放的“鏈”。學生甚至說,老婦人以后會幫助更多的人,我們讀了課文,也會去幫助別人,所以這條愛之鏈,有你有我,還有他,會有很多的“別人”。
其次在把握好文章條理的基礎上,用“是誰需要幫助,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是誰幫助了她,讀一讀課文,你覺得僑依是個什么樣的人?”這兩個問題來帶動第一段的教學,以理解文本思想性。走進文本學生發現老夫人車胎癟了,需要物質的幫助,“又冷又怕”“幾乎完全絕望”需要精神的幫助。發現了僑依盡心盡力地修車,更發現了其實僑依也需要物質和精神的幫助,但他卻在自己“凄涼”時給了老婦人幫助。于是,我們一起把初讀時明白的道理擴充為:在別人需要幫助時,就全心全意(盡心盡力)給他無私的幫助。
在這過程中指導朗讀,引導發現了作者描寫時用詞的準確性,描寫人物對話時的簡潔。
然后讓學生用上述方法自學“老婦人幫助女店主”一事,進行交流。發現學生讀書做筆記,放手讓學生做批注,只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學生的感悟還是可以的。比如他們從“送上”“忙來忙去”“端茶送飯”看出了女店主的勤勞和熱情,也看出了生活的貧窮,因為她比較懷孕“8個月了”。
最后讓學生補寫僑依醒來后的場景。
兩課時結束了本文的教學,遺憾的是我沒有從學生的角度思考“課文為什么以‘愛之鏈’作題目”這一課后習題,所以很有可能滲透不夠,學生不會考試。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