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6-29 22:31:12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 語文教材 學習方法 高中生活 填報指導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關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給課文分段,概括課文段落大意,說出主要內容。
重點難點:
1、把課文讀通讀順。
2、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激發(fā)興趣
1、激情導入:
在生與死的抉擇中,當你完全有權利選擇生存的時候,你會選擇什么?這十九世紀文學巨匠的筆下有一位偉大的領導者——船長,他卻依然選擇了保護別人而犧牲自己,今天我們就來學這一篇課文。板書:船長
2、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請同學們從課文中尋找答案。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2)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投影)
(2)指名朗讀,糾正讀音。
(3)了解詞語理解情況,提出質疑。
3、指名分段讀課文,相機指點重點句子的朗讀。
4、默讀課文,按提綱“遇險-自救-犧牲”給全文分段。
5、結合交流板書:
一(1-2): 遇險
二(3-28): 自救
三(29-30):犧牲
6、指名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三、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械 巍
四、作業(yè):
完成鋼筆習字冊。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在第一課時學生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重點組織學生與教材進行心靈的對話,自主地閱讀課文,感悟船長的偉大。
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精讀時,抓住重點把能夠展現(xiàn)船長風采的部分,反復朗讀,認真體會,感悟理解。
教學過程
一、整體回顧,激情導入。
歷史永遠都不會忘記英雄。有這樣一位英雄,他是一位船長,當他駕駛他的輪船遇險的時候,他鎮(zhèn)定自若地指揮著,領導著,控制著……船上的六十位乘客及船員全都得救,而他卻與他的“諾漫底”一起徐徐地沉入大海。他就是哈爾威船長,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深情地一起來喊一聲——哈爾威船長。
二、自主朗讀,走近船長。
同學們,請大家自由地讀課文,當你讀到感動的時候,請你停下來讀一讀,然后把你的感受寫下來,呆會兒我們來交流。
片段一:
哈爾威船長那卓越的領導才能讓人折服?矗诖蟻y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他卻用威嚴的、簡短有力的話壓倒了一切呼號和嘈雜。
指導學生朗讀船長和船員的對話。提醒學生:
(1)、這是船長威嚴的聲音,是壓倒一切呼號和嘈雜的聲音,是簡短有力的聲音。
(2)、同學想更好地讀好這一段對話,可以嘗試著將提示語拿掉。
片段二:
哈爾威船長面對死亡毫不懼色,在他的指揮下船上井然有序?凑n文中的這兩段議論:
1、大家沉默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有個偉大的靈魂出現(xiàn)在他的上空。
2、哈爾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沉著鎮(zhèn)定地指揮著,控制著,領導著。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給人而是給災難下達命令,一切似乎都在聽從他的調遣。
同學們對課文中的“偉大的靈魂”你是怎樣理解的?(1、哈爾威船長面對死亡,他毫不懼色,沉著鎮(zhèn)定地指揮著,控制著,領導著,他想到了船上所有的人,卻沒有想到自己。
2、 哈爾威船長隨著“諾漫底”號一起沉入大海,卻像一座雕像一樣,這難道不讓佩服嗎?)
片段三: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最后二個自然段,請問你有什么疑問請你提出來我們一起討論。
1)、哈爾威船長為什么不逃生呢?他完全有可能成為獲救的第61個人啊!
2)、作者為什么說“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
三、總結: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一位英雄,齊讀或背誦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
四、作業(yè):
聯(lián)系課文理解詞語。
填生肖,再寫幾個含生肖的成語。
板書設計:
遇險 千鈞一發(fā) 忠于職守
自救 巍然屹立 英雄
犧牲 以身殉職 舍己救人
第三教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精讀訓練,朗讀、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重點難點:
1、總結課文,學習寫作方法。
2、背誦課文29、30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板書:船長
遇險 千鈞一發(fā)
自救 巍然屹立
犧牲
二、繼續(xù)精讀訓練
1、出示(投影):第20分鐘到了,船長哈威爾屹立在( ),猶如一尊( ),( )也沒有做,( )也沒有說,隨著輪船( )。他無怨無悔,因為船上的60人( )。他實現(xiàn)了自己( )( )的諾言,又一次運用了( )的權利。
指名填空。
板書:以身殉職
檢查背誦情況。
三、總結全文
1、提問:本文從哪幾方面來寫哈威爾船長的?從中你能感受到哈威爾船長的哪些品質?舉例說明。
2、師:我們今后在寫作中要學習這種寫法。
3、看板書總結。
4、板書:忠于職守
以身殉職
四、背誦課文
試背課文
提問交流
自由讀課文29、30自然段并背誦。
五、學習比較,揣摩寫法。
本文也是一篇寫人的文章,這篇寫人的文章,你覺得與《愛因斯坦與小女孩》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兩個人物分別給你什么感受?
課前思考1:
這篇課文選自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說。課文講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即將沉沒的時候,鎮(zhèn)定自若,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脫險,自己卻屹立在船長崗位上,隨著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歌頌了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舍已救人的崇高精神。課文共有30個自然段,特別感人,設計的重點是以朗讀為主線貫穿課堂教學,通過朗讀、背誦課文,理解哈兒威船長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舍己為人的精神和尊重婦女、愛護兒童的人性美。因此,指導學生精讀時,應抓住重點把能夠展現(xiàn)船長風采的部分反復朗讀,認真體會,感悟理解。因此,我認為教學時可直奔中心,談話引出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課前思考2:
教材解讀:
一、解讀《船長》一課,最關鍵的在于能夠讀懂第22自然段:
“大家沉默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有個偉大的靈魂出現(xiàn)在他們的上空。”
。1)大家為什么沉默了?為什么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
在剛剛出事的時候,船長吼道:“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后。必須把60人全部救出去!”結果呢?大家一窩蜂擁了上去,險些兒把小艇弄翻了。奧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維持秩序,但整個人群簡直像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
這前后的突變究竟是什么原因?我覺得不能忽視船長與大副奧克勒的簡短而有力的對話:
1.船長問道:“還能堅持多少分鐘?”“20分鐘。” “夠了。”
這實際上穩(wěn)定了大家的情緒:大家享有了知情權,就不會為逃生而拼命擁擠,只要有序撤離,大家的生命都有保障。
2.“讓每個人都到小艇上去。”
這讓大家內心得到了安慰。盡管前面他也說“必須把60人全部救出去!”但誰會相信呢?現(xiàn)在不一樣了,有了20分鐘作保證,大家不須一窩蜂擁了上去,簡直像瘋了似的。
3.“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
這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大家都可以接受:前提條件是有了20分鐘作保證,作為男人,有責任,有義務,為保護婦女與兒童這個弱勢群體作出一定的犧牲!更何況,這婦女與兒童中也有他們的妻子兒女!不少男人拼命擁擠正是為了自己的妻子兒女!獨身的男人呢,也受到了紀律的約束(敢走在女人前面,就開槍打死他),而不敢擁擠了。
有了這三點,大家才沉默了,才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
。2)為什么感到有個偉大的靈魂出現(xiàn)在他們的上空?
在理解了上面的問題之后,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船長臨危不亂,富有謀略,沉著鎮(zhèn)定,指揮有方,能夠救大家于突如其來的災難之中,所以大家都從心底里升騰起崇敬之情,他就成了出現(xiàn)在大家上空的“偉大的靈魂”了。
《船長》一課中有兩處值得關注的地方:
1.第3、4小節(jié):
“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臺上,大聲吼道:‘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后。必須把60人全部救出去!’
“實際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給忘了。”
“但是他把自己給忘了”,可能嗎?哈爾威船長一生之中不知碰到了多少險情,對于“生死”已經不知想過多少次了,怎么會忘了自己?應該是他不顧自己的安危,發(fā)自肺腑的要將生的希望留給別人!這是他的職責,也是他的做人之道!
2.“船在人在,船亡人亡”,作為一名船長,哈爾威不能離開自己的船,這是船長的職守。這是古老的航海傳統(tǒng)。所以,當每一次海難,我們就會目睹一個船長的尊嚴,目睹船長這個職業(yè)的尊嚴。在海難面前,幾乎每一個船長都會選擇與船同存亡。“泰坦尼克”的史密斯這樣做了,“諾曼底”號的哈爾威“又一次”這樣做了。能不能這樣理解文中的“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哈爾威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捍衛(wèi)船長的尊嚴,教材之所以用《船長》為題,而不用《“諾曼底號”遇難記》為題,我想大概也是這個道理吧。
運用對比方法,揭示人物品質。
客輪遇險以后,船長想到的是60個人的安全,惟獨沒有想自己,這60與1的對比,揭示了他忘我的品質;在人們混亂時,船長站在指揮臺上,“威嚴的聲音壓倒了一切呼號和嘈雜”,兩處對比,突出了船長的鎮(zhèn)定自若,臨危不慌。
運用語言動作,突出人物性格。
客輪遇險后,哈爾威船長“大聲吼道”,“簡短有力的對話”,“指揮著,控制著,領導著”,下達著命令,一切都在聽從他的調遣,危急中還不忘搶救見習水手克萊芒,突出了人物果斷、堅決的性格。
運用特寫鏡頭,展現(xiàn)人物形象。“船長哈爾威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隨著輪船一起沉人了深淵。這是一個典型的特寫鏡頭,展現(xiàn)了人物忠于職守、視死如歸的高大形象。
授后小記1:
教學到最后一部分時,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說那薄霧是陰森可怖的,學生回答總結如下:一、因為這薄霧才導致了“瑪麗”號巨輪撞上了“諾曼底”號輪船。二、此刻人們多么想看清他們所崇敬的船長,此刻人們多想和船長說一句話,而薄霧卻是如此可惡,讓人無法辦到。三、薄霧的陰森可怖,更加能夠使人感受到船長的巍然可敬。但是即使是再可怕的薄霧,也無法阻止人們對船長的久久凝視,船長的形象已經深深的印在人們的腦海中。我們說疑是探求新知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動力。引導學生質疑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提高閱讀能力,而且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思維的發(fā)展,開啟創(chuàng)新思維之門。
授后小記2:
語文是一門應用最廣泛,最接近生活,內容最豐富多采,最有情趣的學科。美國教育家華特·科樂涅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是教學生學習“語文”,而不是使學生變成“語文書”。生活處處有語文,而學生的“理解、積累”不是靠教師的講解分析得到的,學生的“運用的技能”也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學生只有親身參加語文實踐活動,從生活中學語文,他們的“理解”和“運用的技能”才能獲得和形成,才能逐漸積累語言,豐富語言。從生活中學,我們的學生才有可能成為“可發(fā)展的學習者”。 《泰坦尼克號》片段,學生親眼目睹了沉船的悲壯,更覺得到哈威爾船長人格魅力的高尚。“船在人在,船亡人亡”,作為一名船長,哈爾威不能離開自己的船,這是船長的職守。然而我們也有一部分孩子有了疑惑,船長明明可以選擇逃生的呀,他怎么會那么傻呢?于是課后我們來了一個辯論賽,船長應該逃生還是應該與船共存亡。語文小天地,生活大課堂。孩子們的辯論引起了我的深思……
深思:
疑是探求新知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動力。引導學生質疑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提高閱讀能力,而且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思維的發(fā)展,開啟創(chuàng)新思維之門。學生的質疑蘊含著創(chuàng)新的萌芽,我們務須精心呵護!
課前思考3:
同樣的內容,人教版課文題目叫《“諾曼底號”遇難記》,而蘇教版課文題目叫《船長》。為什么這么改?有什么好處?我想哈爾威的做法是最好的詮釋了。
因此,學習課文時,可以圍繞題目來進行。
初學課文,請學生解釋船長的工作,課文學完后,又讓學生理解,題目的真正含義。這樣可以凸現(xiàn)船長哈爾威的高大形象。
課后反思1:
課文學完了,學生們通過學習,深深敬佩哈爾威船長。于是,讓學生進行練筆,寫一寫“哈爾威船長,我想對你說……”,學生們的話語讓我深深感動,尤其是這一句:“哈爾威船長,你的壯舉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忠于職守,什么叫以身殉職”。多好啊,我的孩子們!
課后反思2:
由于多種原因,比大家遲完成本課的教學,剛才讀了大家的帖子,有許多值得交流共同分享的內容,關于文中“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我本人還是堅持這種說法,哈爾威又一次用生命捍衛(wèi)了船長的尊嚴,而不是強調他歷經風險,有許多的壯舉,畢竟“諾曼底”號是一艘當時最豪華、年輕的游輪。
我覺得學生已有了較好的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部分學生的分析還是很到位的。所以我們在教學的時候,更要注重引導學生從寫作的角度去感受文章,這一單元的重點就是讓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用簡短的語言描寫和動作、神態(tài)的細節(jié)描寫,突出人物形象。教師可提前讓學生做預習作業(yè),特別是讀后感的撰寫,了解學生掌握情況,也督促學生的有效預習,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