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大師李儼(2)
來源:互動百科 2009-07-01 14:12:18

除論文集之外,李儼還有多種專著出版問世。《中國算學史》(商務印書館,1937)和《中國數學大綱》可為其代表。《中國數學大綱》一書的上冊是1931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1958年,李儼除對上冊進行大量增訂之外,又將下冊一并出版(科學出版社)。《中國數學大綱》一書前后也經歷了20余年時間。《中國算學史》和《中國數學大綱》二書,都是按時代先后的順序而編寫的斷代體的中國數學史著作。尤其是前一種,在國內(包括港臺地區)曾多次印刷,流傳較廣。此書在1940年還被譯成日文出版(島本一男、藪內清共譯,東京生活社)。
對自己的著作不斷地進行補充和修訂,是李儼研究工作的一大特點。從發表單篇論文到編入論文集,再對論文集進行增補調整,有時要反復地多次進行。如果把多次重復的工作都僅作為一次來統計,李儼一生所發表的論著總計在200萬字至300萬字之間。如果把反復性的增訂工作也計算在內,他的總工作量當在1000萬字以上。這樣大工作量的研究工作,大都是在繁忙的千里鐵道建設工地上,利用業余時間,一點一滴逐漸積累完成的。他這種鍥而不舍、數十年如一日的精神,實堪為后人之楷模。年老以后,李儼常常對學生談起他隨身攜帶數十箱古算書,常年奔波于隴海鐵路各個工地,許多論著多是在迢迢長夜的油燈下奮筆寫成的情景,用以激勵后生學子的上進。李儼的信條是:“自修亦非難事,所謂天下無難事,只怕心不專”、“業余時間進行研究,最好能按年按月訂出計劃。要有堅定的意志,既不貪多,又不中斷”、“不求急就,一年不足,期以十年,十年不足,期以終身”。李儼的一生,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作的。
李儼以他自己所掌握的現代數學知識為基礎,對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進行整理和研究,開創了中國數學史研究的新局面。同時他又承繼了清代乾嘉學派之余緒,遵循了該學派所提倡的“實事求是”、嚴密考證的傳統的學風和方法,言必有征,無征不信。他的論著總是以資料的詳實而著稱。至于對各種問題的論斷,則多是引而不發,他總是期望讀者自己從中得出相應的結論,并以此形成了他自己特有的文風。
李儼-對數學和數學史研究的貢獻
親筆書信
中國數學史研究,資料的搜集當為首要。李儼以畢生之精力努力搜求古代的數學典籍,藏書之豐富實堪稱海內獨步,其中有不少稀世珍本。在本世紀的前半葉,在國際、國內戰亂頻繁發生的情況,搜集并保存了一批珍貴典籍,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李儼逝世后,全部藏書經家屬捐贈.現在收藏于北京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為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廣為利用。
1955年李儼由隴海鐵路局奉國家之命調入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一級研究員,同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1957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室(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前身)成立,李儼被任命為室主任,直至逝世。1958年,李儼當選為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李儼-時間表
1892年8月22日 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12—1913年 在唐山路礦學堂土木工程科學習。
1913—1935年 任隴海鐵路局工務員、測量員、工程副段長、段長、總段長。
1935—1955年 任隴海鐵路局副總工程師。
1955—1957年 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
1957—1963年 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室主任。
1963年1月14日 病逝于北京市。
李儼-主要論著
李儼著作
《中國算學史》 (中國文化史叢書第一輯).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中國古代數學史料》 .上海: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1954.
《中算史論叢(1-5集)》 .北京:科學出版社,1955-1956.
《中算家的內插法研究》 .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年.
《十三、十四世紀中國民間數學》 .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年.
《中國數學大綱(上、下)》 .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年.
《隴海隧道之過去與現在》 .工程,1931,6(2).
《隧道定線法》 .測量,1942,2(3-4).
《鐵道曲線表》 .上海:商務印書館,1950年.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