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費洛蒙
來源:網絡 2009-07-02 08:12:44

經過半個世紀的探索,人類是否也在使用費洛蒙的爭議仍在繼續。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有多少潛在的驚奇
有一種東西,近些年開始逐漸在性用品商店成為暢銷品,就連香港導演徐克的電影《女人不壞》都在向它“致敬”。它就是費洛蒙(pheromone)。
雖然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這個名詞及其內在涵義仍然充滿了神秘主義色彩,卻一點都不能阻止這個概念的流行,尤其在網絡上。
兩性吸引之源
1959年1月,德國科學家皮特·卡爾森和馬丁·魯施針對同一物種個體之間分泌的用于交流信息的化學物質,提出了一個新的名詞——費洛蒙。這一名詞所表達的內容,既不同于當時已經存在的外激素,也不同于廣為人知的荷爾蒙。
外激素是在1932年由生理學家法蘭克福·貝特提出的一個更為廣義的名詞。它涵蓋了許多種相互作用的化學物質,包括交流或者吸引,泛指被動物們分泌到體外,并能夠被其他動物感知的激素。
早在古希臘時代,人們就注意到,母狗的分泌物會對公狗產生吸引力。
但是,卡爾森和魯施想要一個范圍更窄的概念。這個概念所定義的范圍,是同種物種之間動物交流所分泌的化學物質,起到互相吸引的作用。這種化學物質由很小的分子組成,能夠隨風飄散,以空氣為介質進行傳播。這種化學物質可能由多個器官分泌,而不是像荷爾蒙,只局限于內分泌腺。
于是,他們“發明”了新的詞匯——費洛蒙(pheromone)。這個詞的一部分來自希臘語的pherein,意為轉移;一部分來自hormōn,意為興奮;在最后綜合了外激素ectohormone一詞后,費洛蒙遂告誕生。
實際上,卡爾森和魯施還不是費洛蒙的真正先驅,他們只是在恰當的時機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名詞。費洛蒙的真正拓荒者是卡爾森的同事——阿道夫·布特南特。
早在古希臘時代,人們就注意到,母狗的分泌物會對公狗產生吸引力。1871年,達爾文就在一本著作中提到:兩性之間,除了通過視覺和聲音的互相交流,可能還通過一些神秘的化學信號互相吸引。
描述最為詳細的,還是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19世紀70年代,他在其著作中就描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雄天蠶蛾會圍繞著藏在鐵絲網后面的雌天蠶蛾飛舞,卻對關在玻璃杯中的雌天蠶蛾熟視無睹。很顯然,天蠶蛾不是靠視覺來吸引彼此。那么,是什么替代視覺來幫助天蠶蛾傳遞“愛情”的信號呢?
在這個問題被提出近90年后,1959年,布特南特在其論文中給出了答案——蠶蛾性誘醇,一種用于蠶蛾之間的性費洛蒙。
當然,布特南特是經過嚴格的科學實驗才給出這一結論的。因為在實驗過程中,經過分離、確認、合成、活體再確認這四個步驟,布特南迪才最終在實驗室中證實了費洛蒙的存在。這一發現,也標志著現代費洛蒙研究的開始。
卡爾森和魯施是有遠見的,因為他們注意到,費洛蒙這個詞很有可能被應用于很多物種,包括魚類、水下甲殼類、陸地哺乳類和昆蟲。他們預測,費洛蒙不僅可以通過嗅覺產生作用,還有可能直接作用于大腦或其他組織。
轉眼半個世紀過去了,這些預測都已經被證實。對此,卡爾森和魯施大概也會感到吃驚。
爭議費洛蒙
自從1959年費洛蒙的概念被提出后,一系列分子都被確認為是費洛蒙。這些分子囊括了從低分子量甲酸到多肽的任何分子。
而且,很多費洛蒙(包括大多數飛蛾分泌的性費洛蒙)并不是單一的化合物,而是以精確比例混合在一起的許多分子。
在自然界中,費洛蒙普遍而多樣存在的原因,可以被解釋為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以魚類性費洛蒙的進化過程為例—& mdash;很早的時候,即將產卵的雌魚會分泌一種性荷爾蒙,而雄魚會因為荷爾蒙的原因,本能地追逐雌魚。在這場追逐的游戲中,只有最敏感的雄魚才能獲勝。
經過若干代的進化和自然選擇,雄魚的追逐能力和敏感度逐漸加強,而雌魚所分泌的性荷爾蒙也得到了進化,最終形成了性費洛蒙。
當然,費洛蒙也可能被其他物種利用。例如,某些種類的蘭花會通過釋放一種混合物,來吸引雄性昆蟲傳播花粉,這種混合物正是模仿了雌性昆蟲的性費洛蒙。這種模仿十分逼真,以致受騙的雄性昆蟲往往會在花朵上射精。
對于費洛蒙的研究并不總是這樣順利的。在針對哺乳動物費洛蒙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經歷了幾個充滿矛盾的時期。
在20世紀70年代,一些哺乳動物費洛蒙的研究者們認為,“費洛蒙”這個詞不應被用來表示哺乳動物的化學信號。因為,哺乳動物的費洛蒙必須是更為復雜而且是高度變化的,這樣才不會被其他物種輕易模仿。因此,某些哺乳動物的費洛蒙需要加以學習才能被識別,或許并不符合卡爾森和魯施對費洛蒙的定義。
一些研究者甚至懷疑,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是否只是因為一個簡單的氣味或者化學信息,就改變他們的行為。直至今日,在此領域的爭論仍然在繼續。
牛津大學教授特里斯特拉姆·懷亞特在2009年1月15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表示,他現在也認為某些變化的氣味并不是費洛蒙。但他同時強調,哺乳動物用于傳遞信息的特異性的小分子確實符合傳統的費洛蒙的定義。因為一些哺乳動物——包括大象和老鼠——的費洛蒙是以尿蛋白質形式而存在的。
還有一些研究人員——絕大多數都是分子生物學家——也接受了這一觀點。他們認為,哺乳動物能夠分泌并利用費洛蒙。但是這些研究人員也提出,費洛蒙是被一個專門的系統探測到的,這就是犁鼻器(VNO),而不是靠鼻子聞出來的。
這個觀點的提出,可能是因為小鼠的部分費洛蒙是由犁鼻器來接收的,且小鼠是被廣泛應用的模型。但人類并沒有犁鼻器,所以這一觀點也許并不準確。
期待突破
不過,在牛津大學教授特里斯特拉姆·懷亞特看來,人類是否有犁鼻器并非問題的關鍵所在。
無論是通過行為研究學還是神經生物學,科學家都已發現,對于嚙齒類動物來說,來自于犁鼻器以及嗅覺系統的信息,都會在大腦的某塊區域中整合在一起。
還有一個最為人所關注的問題,那就是:人類到底有沒有費洛蒙?
在徐克的電影《女人不壞》中,周迅扮演的女主人公有這樣一段獨白:人類被異性的味道吸引,使神經受到影響,產生一種很特別的興奮感。這種很特別的興奮感就是我們所謂的愛情,從體內散發出愛情的味道,它的真正名字叫費洛蒙。
當然,這段獨白充斥著對費洛蒙的曲解和夸大。因為迄今為止,科學界仍然沒有最后確認,人類是否在使用費洛蒙。
懷亞特認為,人類是哺乳動物,所以很可能也在使用著費洛蒙。
腋窩是費洛蒙來源的首要目標。人在青春期時,腋窩散發出的氣味隨著身體的變化而改變。但是,無論是人類的行為還是釋放出的化學物質都十分復雜,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只是開始。
2008年9月,來自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和耶魯大學的研究團隊曾在《自然—遺傳學》期刊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確定了一個可能與費洛蒙有關的基因。科學家們認為,這一發現可能會打開人類費洛蒙研究領域的一扇新的大門。
盡管對于哺乳動物費洛蒙的研究眉目還不十分清晰,但人類已經學會利用費洛蒙來改變一些事情。例如,利用費洛蒙來殺死害蟲,這也是最環保方法。
費洛蒙可以被用來引誘害蟲陷入死亡的陷阱,也可以讓雄性害蟲混亂而無法繁殖后代。同時,費洛蒙的高特異性和低毒性能讓生態 系統保持完整。
未來,在人類費洛蒙領域的研究可能會為我們帶來新的避孕藥,聞一聞就能實現避孕。不過,用費洛蒙制成的讓人無法抗拒的“迷魂湯”很可能并不會出現,因為人類的行為模式是如此地復雜。
無論怎樣,對人類費洛蒙的研究都會帶來更多驚喜,或者說驚奇。■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