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催眠法:三分鐘把你放倒
來源:網絡 2009-07-02 09:09:42

最近,許多媒體報道,四川大學心理學副教授格桑澤仁研究出獨特催眠法,讓人在三分鐘之內渾身癱軟,倒地入睡,并且在這期間,被催眠者會老老實實地聽從教授指令,做各種動作,而且醒來之后還不知道。這種情況似乎與武俠小說中描繪的“迷魂大法”相似。
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催眠有什么神奇之處?它真的像不少人理解的那樣“神乎其神”嗎?本報記者千里連線四川,采訪了這位教授。
“催眠是一種似睡非睡,意識恍惚,接近睡眠又不是睡眠狀態,被催眠者可以聽到別人所說的一切,可以和我們交流,甚至可以跳、唱,但是他自己一點都不知道。”格桑澤仁教授說。
催眠術不再讓她流口水
“有一個女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老是用手巾捂著嘴,特別是在我提問的時候,我覺得很奇怪,后來了解到,原來只要有人提問她就流口水。”格桑說,“這屬于強迫行為,是一種強迫癥。”
格桑給她做了一次催眠,想讓她回憶起她第一次流口水的情景,因為在正常狀況下這個情景她是想不起來的,通過催眠可以挖掘這個“結扣”,“結扣”一旦打開,她的癥狀就可能立刻消失。
可是那次催眠效果非常差,因為她一點不配合,她對催眠有恐懼心理。格桑只好帶著她聽了兩次催眠的講座。第二次催眠她雖不太緊張,可是剛使她想到那個情景時,她就全身出汗、發抖,格桑立刻讓她停止。第三次催眠時,她終于想起來了,原來10年前她還是個小孩時,有一天,一個同學走過來問問題,那個同學嚼著一個酸角糖,嘴里還發出一種誘人的聲音,她當時口水就要掉下,她就暗示自己、壓抑自己,可是最終口水還是掉下了。從那以后,只要有人提問題她就流口水。
以后,格桑又給這個同學做了幾次催眠,并從心理上教育她,她就慢慢地好了。
探秘記者被當場催倒在地
“被催眠時人的主動意識降低,過去所擁有的一切經驗大部分被封鎖,對于新的刺激被催眠者不能用過去的經驗去判斷,不知道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完全是聽別人的指揮。”格桑說。
10月的某天中午,在格桑那間不大的辦公室里,四川《天府早報》的記者正在接受催眠實驗。格桑拿出一張白紙,在上面寫了六字真言,交到記者手中。隨后在其耳邊輕聲絮語:“讓你的身體放松,你開始感到鎮靜。拋開一切煩惱……”大約三分鐘后,格桑突然高喊“1、2、3,倒!”,隨著“倒”字的斷喝,記者雙腳一軟,渾身猶如沒有一根骨頭似的癱軟在地上。
“現在,整個力量集中在你的腰部,你能承受千萬斤的力量!”格桑剛說完,記者軟軟的腰桿剎那間硬挺起來,猶如一根火柴棍,格桑指揮大家將記者抬起,頭放在沙發上,腳放在茶幾上,腰下留空,沒有任何支撐。格桑指揮一個圍觀的女學生脫掉鞋子,站在記者的肚子上,100多斤的人站在上面,記者的腰桿居然連晃也沒晃一下……
大約30分鐘后,格桑又低頭在記者耳邊低語:“用鼻子吸氣,你會越來越清醒,等會兒你醒來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將不記得,只剩下快樂與你同在!”三分鐘后,隨著格桑一聲斷喝:“醒”記者的雙眼應聲張開,一臉迷惘。醒來后的記者,竭力想回憶剛才發生的一切,但有些過程已經不記得了。
催眠20分鐘一直流眼淚
10月24日,格桑應約來到《天府早報》,為幾個熱心的讀者做催眠實驗。
他應一位姓楊的小姐的要求,當場對其進行催眠。他先是要楊小姐全身心放松,將諸事拋于腦后,然后在她耳邊呢喃低語一番,突然大聲喝道:“倒!”楊小姐應聲倒地。
目睹楊小姐被催眠的全過程后,在旁一直不 說話的汪小姐突然拽住格桑的手,“格桑老師,我知道只有你能救我,你是我惟一的希望了!”原來,汪小姐從上個月起就感到特別的不安,還有過幾次自殺的念頭。
鑒于汪病情的特殊,格桑將她帶到另一個房間進行單獨催眠治療。在催眠過程中,汪小姐淚水從未間斷過。20分鐘后,格桑從房間里走了出來,顯得很疲憊,“這個女孩子心里苦,她心里很恐懼!”但是具體恐懼什么,鑒于當事人的隱私,格桑沒有細說,只是與汪小姐約好了下次催眠時間。而接受催眠后的汪小姐,情緒和精神面貌已與先前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神奇的催眠法秘密究竟何在?
“我對傳統催眠方法進行了改進。一是改變傳統催眠的語言內容,我用了許多藏教密宗、藏醫學里的東西,第二個是我用了身體的21個部位,用特殊的手法,包括點、提、推等去觸摸這些部位,使被催眠者有一種飄飄忽忽的感覺。”格桑說,“這些部位都是從藏醫里找到的,每個部位、每個人所用的手法都不一樣,這要根據催眠過程中的不同反應來定。”
格桑的催眠法大體上分成四大步:先拿一些東西給被催眠者看,那是一些藏文,印度語,或者其它特殊符號和圖案,催眠者看過之后根本不知道上面寫的是什么,這一步主要看他是否容易被催眠,以確定下一步選擇什么樣的催眠語言。同時,這樣做也可以營造一種氛圍。接著格桑會在被催眠者的耳邊細語,輕聲地說一些特殊語言,這主要是使被催眠者專注。然后格桑根據他對這些語言的反應,點擊他身體的一些部位。最后被催眠者就完全進入角色,此時只能聽格桑的指令,別人的聲音是聽不進去的。
苦鉆十三年,踏訪藏廟三十所
“第一次涉足心理學是在十幾年前,一個朋友病了,我為他帶課,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心理學中的催眠,我覺得很奇怪,因為我發現了催眠的某些地方與西藏民間游戲相似。”格桑說,“于是我走訪了將近三十多家寺廟,西藏的好多寺廟我都走完了,也去了其它地區的一些重要地方。”
格桑說,每次寺廟里的大的法會他都參加,實際上那就是一個集體催眠過程。西藏寺廟里還有一個叫做“托繩”的活動,這也是一種催眠,它可以讓人產生幻覺。格桑無意中的還看到一個奇妙的事情,冬天,有一個藏族高僧在寺廟只穿一層衣服,并把一桶冷水倒在身體上,衣服全部凝成冰,他用了藏族密宗里的功夫,念著經,轉了幾圈,身體上的衣服就干了,這種表演幾乎很少有人看得到,藏族寺廟規定這種工夫是不能向外人泄露的。
“我在民間搜集了很多這些東西,總結其中最微妙的內容,后來我又學習了傳統的催眠,我把傳統催眠、民間催眠和藏醫宗教里的催眠柔和起來,整個過程用了超過13年的時間。”
北大教授的解釋讓人豁然開朗
“催眠狀態是一種清醒和睡眠的過渡狀態,此時,外界環境對人的影響比較大,任何的暗示都可能對人產生影響。這就有些類似于做夢,當外部溫度比較低,或者被子壓力比較大,人會夢到‘冬天’、‘擁擠’等場景。”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沈政教授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催眠師用的也是同樣的原理。在催眠過程中,人的意識是模糊的,心里活動受外界影響很大,所以才會出現被催眠的人的行為被催眠師控制的現象。”
對于四川《天府早報》的記者腹部可以托起百余斤重的人這一事件,沈政特別說明,并不是每個人都可能出現這一狀態。一般來說,受暗示性比較強的人才更加容易被催眠。這樣的人在心理學上的表現特征之一就是較為重視周圍人的評價,容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據沈政推測,是格桑的點穴和暗示相結合的方法,使催眠的效果大大加強了。
十月二十三日,本報獨家報道了四川大學應用心理學副教授格桑澤仁潛心研究十三年的“得覺八式”,研究出一套獨特的催眠方式的消息之后,引起讀者的廣泛關注,報社熱線火爆。
十月二十七日格桑澤仁副教授已正式委托北京京順商標事務所四川分所為“得覺”二字申請商標注冊。(據四川《天府早報》)
■相關鏈接
關于格桑澤仁
格桑澤仁:藏族,男,39歲,原華西醫科大學畢業。現任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紀、高級心理醫生、副教授。
格桑老師與同仁廣泛交流,取百家之長融于一身,形成自己獨特風格,應用于教學、工作及生活中,深受大家好評。在應用心理、醫學心理、催眠療法、宗教心理等領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深入的研究。
關于催眠療法
催眠療法是利用人的受暗示性,通過言語暗示引到一種類似睡眠的狀態即催眠狀態。病人在這種狀態中對治療者的言語指示產生巨大的動力,引起較為深刻的心理狀態的變化,從而使某些癥狀減輕或消失,疾病明顯好轉。
最早施用催眠術作為一種治療方法的是1775年奧地利的麥斯麥,他用磁鐵作為催眠工具。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