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06 20:29:10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閱讀 課件 高中生活
4、古詩兩首
教材學情分析:
這兩首古詩,都抒發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前一首是七言律詩,后一首是七言絕句,內容明白如話,卻又蘊涵著深厚、強烈的愛國情感。學習時,不僅要把感情讀出來,而且要注意詩的節奏和韻腳,達到熟練背誦的程度。《示兒》通過“悲”來表達,寫作者臨終前的牽掛,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沒有見到祖國統一。《聞官軍受河南河北》通過“喜”來表達,寫作者聽到祖國重歸統一的極度的喜悅和急切還鄉的心情。通過這一“悲”一“喜”,我們可以體會到兩位詩人的高尚情懷。
這兩首古詩在熟讀的基礎上,加以理解、背誦。課后的詞、句的理解應作為重點。學習不光學課文,還要積累,應積累相關的杜甫詩、事跡和一些愛國詩。
教學要求:
1、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2、理解詩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受到傳統文化的藝術熏陶。
3、結合學詩,培養學生的自學、想象、表達、創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5、學會4個生字。
教學重點:結合時代背景,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中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詩意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了解詩的內容和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人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通過學習,體會詩意,并能從內容想開去。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并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涕淚、洛陽。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詩意,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學生準備:課前查閱收集有關杜甫的資料,了解他們的生活年代的情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品味《春望》
同學們,在我國詩壇上有一位詩人與李白齊名,被尊為“詩圣”,他的詩被人們稱為“詩史”,他是誰?你對杜甫了解多少?能背一首他的詩嗎?
教師進行主動點評:詩中或寫出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或表現出一個悠然、自在的杜甫對景物的細膩描寫和無限喜愛,或體現杜甫關心時事、戰爭題材的詩數量很大,或表現杜甫珍愛親情等反映詩人才華出眾、品質高尚,其詩體裁多樣,內容豐富,一些佳篇名句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如《望岳》中最后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成為很多人的座佑銘;揭示統治階級腐敗和人民苦難的警世之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老師和你們一樣,也非常喜歡杜甫的詩。《春望》就是其中的一首。
教師出示《春望》及注釋,并自己樂讀。
同學們,從詩中你體會到杜甫當時怎樣的心境?
教師概括:這是詩人目睹昔日都城長安城垣破敗、雜草繁蕪的凄涼春景而創作的,表現詩人面對國破家亡的無限氣憤和對安史叛軍暴行的無比痛恨。
大家知道“安史之亂”嗎?請學生來談一談。(安史之亂公元755-763年,指的是安祿山、史懸明反叛唐玄宗的一次內亂)
教師出示課件并講述: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述“安史叛年十年殘暴,每到一處就搶掠民財,燒毀房屋,甚至把殺人當作兒戲,叛軍進入長安后,大搶3天,長安成了一片火海。在安祿山軍隊的暴行下,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城鎮村莊變成了一片瓦礫廢墟。
詩人杜甫為了躲避戰亂,才流離失所,貧困潦倒,而且一家人的生命時常受到威脅,此時的杜甫內心充斥著無盡的擔憂和無限的渴望,他在期待著什么呢?(平息安史之亂,早日返回故鄉)
點評:誰說杜甫“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今天你就是杜甫的知音
終于,公元763年,唐王朝的軍隊先后收復了河南河北,延續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被徹底平息,欣喜若狂的杜甫在極度興奮中,一改過去沉郁頓挫,含蓄蘊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膾炙人口的七律名作——《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釋題:(教師板書題目)學生齊讀,然后解題: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聞”“聽說”,不同于現在的“用鼻子嗅”,這是古今詞義上的變化,詩中還有。同學們在學習中還要善于發現,那“河南河北”指的是哪里?是河南省與河北省嗎?不是的,指的是黃河的南北兩岸,那里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
2、導讀:
下面讓我們練讀這首詩,請大家自由地讀,讀準字音,尤其要讀準詩中的幾處地名。
指名讀,“漫卷”讀juǎn,體會為什么這樣讀,“卷”,動詞,卷起來之意,我們一起讀;“妻子”的“子”為什么不讀輕聲,“子”指孩子,有實在意義,這是古今詞義的變化,我們一起讀,還有“青春”,不同于“青春年華”,而是指春天的景物,我們一起讀。
太棒啦!這都是我們讀出來的知識啊!你們說讀好嗎?讀書真好,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的方法,探究這首詩的意思和表現出來的詩人的情感,然后在班內相互交流,合作學習,我們要來比一比,哪位同學體會深刻,哪個小組匯報精確,看誰能夠走進偉大愛國詩人杜甫的心靈深處。
3、析句
學生自主探究操作,合作學習后匯報,教師適時抓重點詞句加強理解。
“初聞涕淚”中的“淚”與《春望》中“感時花濺淚”的“淚”有什么不同?前者是春極而泣,后者是悲傷的淚。“初聞涕淚滿衣裳”意思是“剛一聽到這個喜訊,就激動的淚如雨下,淚水把衣服都打濕了”這么長的話在詩中僅短短幾個字,可見詩句精練,意蘊豐富,能這樣喜極而泣,那將是多么的高興啊!誰來讀?
“漫卷”即胡亂地收拾,這對于一位酷愛讀書的人來說是一種極為反常的舉動,這種反常描寫,體現杜甫巧妙的創作手法,此時的杜甫再也無心伏案讀書,你們說那將是何等的興奮啊!誰來讀?
“愁何在”說明什么?妻子和孩子曾有過這樣的憂愁呢,他們為什么而愁?為衣食而愁?為居無定所而愁?為貧困流離,生命時常受威脅而愁。如今所有的煩惱都被勝利的喜悅沖得無影無蹤,留給他們的就只有高興,只有激動,只有興奮,只有…誰來讀?
“喜欲狂”的杜甫縱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集體返鄉的遐想,他想象中返鄉路線是怎樣的?學生說,教師板書:巴峽、巫峽、襄陽、洛陽
杜甫歸心似箭的心情體現在哪幾個字?圈一圈,請學生連讀、齊讀。
作者此時在劍外,從劍外到洛陽,途經四川,湖北,河南三省,實際相隔千里之途,卻因喜悅至極,感覺如同近在咫尺,這兩句中地點的轉換,準確地表現了詩人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悅的心情。
你們知道全文共出現幾處地名,地名之多是這首詩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讓我們感受到杜甫高超的創作才能。
我們贊嘆這真是一首好詩,僅僅56個字,為我們展現一個感情熱烈,喜極而泣,滿懷希望,無限喜悅的杜甫,這是我們通過真切的體味、感知詩句的意境,這是在把詩講胖,變豐滿;下面,我們再來試著將詩說“瘦”,尋找詩“眼”。那詩中最能體現杜甫的心境的是哪個詞?哪個字?對,如果說《春望》以悲寄托對祖國統一的渴望,那么《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則重在突出一個“喜”字。“喜”就是這首詩的詩眼,就是在杜甫心中壓抑許久,是他苦苦期待的,只有當戰亂平息,祖國統一才會從心底里迸發出來的最真摯最強烈最渴望的情感。
來,讓我們再一次將心比心,經情傳情,齊讀這首詩。
與《春望》相比,這兩首詩表達的情感迥然不同。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語言生動活潑,爽朗奔放,被稱作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若是想配樂朗誦,該選擇怎樣的曲呢?(輕快激昂),誰想來試一試?播放音樂詩朗誦(表揚,學生自己背下來)誰能來配樂背誦,一齊配樂背誦。
三、總結延伸
杜甫的詩流傳下來很多,反映他各個時期的理想和境遇,也真實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社會現實生活,不但內容豐富,而且洋溢著愛祖國愛人民的崇高精神,代表作如“三吏”“三別”等,感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廣泛閱讀,深入學習,如果你對杜甫這個人感興趣,不妨也去做一番調研。同學們若是有疑難,教師也很愿意與你們再交流。
板書設計: 中唐 杜甫 ( 苦難)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 喜欲狂) 愛國
悲喜交集
欣喜若狂
放歌縱酒
歸心似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學會《示兒》這首詩中的生字詞,在理解重點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體會偉大詩人陸游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是什么。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體會這首詩詞句簡單明了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2、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教學過程:
一、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1、激趣導入:同學們,在南宋有一位85歲的老人,一個除夕之夜,臨終之時,他把兒子叫到床前,提筆寫下了遺書,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沒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寫的是什么呢?(學生回答,揭示課題;示兒)
2、師配樂誦讀《示兒》;學生在老師渲染的氛圍中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師生互動、交流,了解背景,介紹詩人
1、簡介作者:(課件展示陸游畫像)
學生結合手中材料,交流互動,介紹詩人,教師引導補充。
2、課件展示當時背景:在舒緩低沉的音樂中,展示陸游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他兒子的臨終囑咐的情景,將學生的情感充分調動起來,初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初讀古詩,讓學生用心靈聆聽名詩
1、自由地讀詩句,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
2、指名讀詩句;齊讀詩句。
3、配樂朗讀,在低緩的音樂中師生賽讀,讓學生心靈震撼。
四、用心靈誦讀詩文,理解內容
1、借助書后的注釋或你自己的工具書,自讀詩句,了解詩意,體會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細讀課文,引起心靈共鳴。(課件展示陸游作詩情景畫面)
3、師生合作學習,師巡視指導。
(1)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來解決學習中出現的疑問。
(2)質疑問難,填空訓練。
“示兒”的意思是( )。 作者的遺憾是( )。
作者的遺囑是( )。
現在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與同學共享你的學習收獲;也可以懇請同學幫助你解決剛才自學中的疑難問題。
4、匯報交流。
告訴大家你讀懂了那些內容,把你學習古詩好的方法說給大家聽。(結合課后的注釋,說說自己讀懂什么,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的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
(1)學生交流讀懂的內容,教師鼓勵、點撥讀詩方法。
(2)結合學生的體會指導朗讀。
五、用心靈感悟內涵,體驗情感
1、課件展示陸游愛國活動畫面。
2、問題激情:如果你是陸游的兒子,陸游最想對你說的是什么?面對這樣的父親,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呢?
3、能力遷移:學習這首詩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能夠把詩人寫詩時的情景用自己的話描述下來嗎?(放手讓學生動起來,相機點播讓學生發揮想象,深悟詩情。)
4、師生共同背誦古詩。
5、教師小結:是啊,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在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被外族占領的中原領土和淪陷區的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從這里我們可以深深地感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強烈、真摯。同學們,讓我們通過朗讀他的這首絕筆詩來表達對他的崇敬之情吧!
六、積累背誦:搜集有關愛國詩背誦。
板書設計
心事——但悲不見九州同
示 兒 愛國之情
陸游
希望——王師北定中原日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一,緊扣“快”字,揭題。
(板書:“生平第一快詩”)指名生說自己的理解。
師:“快”快樂,舒暢。試想詩人會遇到什么樣的的事情產生什么樣的心情才會寫下一生之中最快樂的詩句?出示:-----遇(聽)到(大快人心)的事產生(極度興奮喜悅的心情)才會寫下(最快樂)的詩句。(生自由表達想法。)
師:今天,我們所要學的就是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板書課題),齊讀。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聽說朝廷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聽你講述題目的意思,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在《示兒》一課中,陸游稱朝廷軍隊為(王師)收復失地是叫(定)如果用陸游的說法,可怎么說“聞王師北定中原”但陸游直至死前,也不能實現心愿,所以他“悲之切”。(板書北宋——陸游——“未聞王師定中原”——悲之切)。時隔400多年,說法不同了,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是什么呢?學完這首詩,我們就能找到答案。 請結合詩的題目把板條上的話說完整。(杜甫聽到朝廷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極度興奮,極度喜悅,寫下了這首最快樂的詩。)
(從對詩的評價入題,直接了當。結合詩題的意思,引出上節課所學的《示兒》,既起到鞏固作用,又落實了課后思考題。為高屋建瓴的領會《古詩兩首》人文性所在,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奠定基調。)
二、與文本對話,質疑問難解詩意。
一起讀黑板上這句話,給自己提幾個有價值的問題,并能結合課外收集的資料,回答自己的問題。(預設:為什么聽到這一消息,如此高興?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詩歌寫作背景。及“安史之亂”的相關知識。)
師:“安史之亂”經久不息,給國家和人民(包括詩人自己)造成了種種痛苦和災難。平叛捷報一旦飛來,飽經戰亂禍患,漂泊他鄉的詩人會做怎樣的描述呢?(自讀詩文,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指名生讀,齊讀。
交流,預習過程中,你們能憑借文中注釋理解詩意嗎?哪些詞語在理解上還有困難呢?
師生互動理解:涕淚:激動的流下淚水 卻看:回頭看 妻子:妻子兒女 白日:晴朗的日子。 青春:美好春光。
再讀詩句,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對詩歌的理解。
師:結合黑板上這句話說說整首詩的主要內容。(杜甫聽到朝廷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他想自己終于可以和家人回到家鄉過安定的生活了,于是他極度興奮,極度喜悅,寫下了這首最快樂的詩。)
(課前預習,主動搜集資料,質疑問難,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了解詩人的生活經歷,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還有了閱讀期待,進一步探究的愿望便十分強烈。)
三、與詩篇對話,體驗感悟解詩情。
師:此刻詩中的杜甫是開心的 ,那他在流浪他鄉,流離失所的這八年里,過的是怎樣的生活,讓他如此期盼戰爭的平息呢? “安史之亂”是唐朝的不幸,但對于唐詩的創作卻是一個大幸。因為這八年是杜甫一生最痛苦的一段經歷,也是他寫進詩歌的重要內容.這一期間的詩,雖也有關於個人窮困潦倒的感慨,更多的詩是描述百姓的苦難.用心讀,相信你會有所收獲的。(組長分發相關的詩句內容):
1,……癡女饑咬我 ,啼畏虎狼聞。懷中掩其口,反側聲欲嗔。小兒強解事,故所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濘相牽攀……——選自杜甫《彭衙行》
翻譯:逃難途中,小女兒餓的禁不住咬我,哭鬧聲又害怕被虎狼聽見。在懷中緊摟著捂住她嘴巴,她反而掙扎著哭叫聲更尖。身邊稍大些的小兒,非要摘苦李子當餐飯。一路上十幾天多半有雷雨,泥濘中全家人只好相互扶攙著,
2,三男夜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
矣. 室中更無人,唯有乳下孫.……——選自杜甫《石壕吏》
翻譯:三個兒子應徵防守鄴城.一個兒子捎信回來,兩個兒子最近作戰死亡.活著的人暫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遠完結了!家裏再沒有別的男丁,只有還在吃奶的孫子。
4,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選自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翻譯:豪門多余腐臭的酒肉,路旁卻有凍死的骷髏。
5,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選自杜甫《春望》
翻譯:我感嘆時局,看到花開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禁不住心中驚悸。
師讀: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問:深受戰爭之苦的詩人流的是怎樣的淚?(國破家亡的淚;戰火紛飛中流離失所的淚;是別離的人思鄉的淚;深受戰亂之苦痛苦的淚,仇恨的淚……)
這是詩人的苦難經歷。(板書:苦難)
師:在多年的生離死別,顛沛流離之后,詩人終于聽到了勝利的喜訊,此時,他的心情如何?(悲喜交集心情難以言表,喜極而泣,涕淚交加。)(板書:悲喜交集)薊北”已收意味著什么:“,百姓水深火熱之苦到療救,個人顛沛流離、感時恨別的苦日子,總算熬過來了。指名讀。評點。再讀“初聞涕淚滿衣裳”又是怎樣的淚?(高興的淚,欣慰的淚,舒坦的淚。)。 “初聞涕淚滿衣裳”,就是這驚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個浪頭。
(連接杜甫在安史之亂過程中寫經典名句,運用對比感悟的方式,感受詩人淚中的含義。經歷八年戰亂的詩人,忽聞勝利的喜訊,情不自禁,喜極而泣。他的淚是喜悅的淚,但淚中有痛苦,淚中有相思,淚中有別離,淚中有仇恨。這是苦難詩人的苦難人生。深入挖掘文本內涵,學生既理解“淚”的含義,又了解詩人的苦難經歷,為理解詩人劫后狂喜做情感鋪墊。)
2,想象感悟“欣喜若狂”。哭過之后,詩人看到了什么?讀三四句。妻子兒女的心情怎樣?詩人看到這些,又是怎樣的心情?患難與共、歷經風雨的妻子兒女愁云不再,喜氣洋洋的情緒讓詩人更加高興萬分,總算可以給他們一份幸福安詳的生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詩人此時是怎樣的漫卷詩書呢?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穿越時空隧道,把你見到的詩人欣喜若狂的樣子描繪一番。
從此以后,不必妻離子散,天各一方,不用顛沛流離,遠走他鄉,可以家人團聚,盡享安詳的生活,怎不讓詩人欣喜若狂。(板書:欣喜若狂)指名讀,齊讀。
(患難與共的妻子兒女的喜悅心情讓詩人喜上加喜。引導學生想象詩人漫卷詩書的樣子,感受詩人欣喜若狂的喜悅之情。)
(3)、對話感悟“放歌縱酒”。淚滿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達詩人心中的喜悅,他還要做什么?讀五六句。(板書:放歌縱酒)白發蒼蒼的詩人在大白天里又是放歌,又是縱酒,是因為他聽到了——看到了——在陽春三月就要回到——回鄉的路上有——做伴,有——做伴,還有——做伴,此時,他的心情怎樣?詩人喜到極致,忘乎所以。請你帶上這樣的無以名狀的快樂情感與詩人一同放歌縱酒,一同顛狂。指名讀,全班讀。
(深刻解讀文本,找準對話的切入口,通過師生對話,引導學生理解詩人一反常態,放歌縱酒的原因,進一步體會詩人喜到極致,忘乎所以的心情。)
(4)、體驗感悟“歸心似箭”。在歌聲與美酒中,詩人想到了什么?指名讀七、八句詩。讓我們看看從劍外到洛陽是怎樣的千里迢迢?(地圖),“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多么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眼前一閃而過。(出示小黑板:即從巴峽下巫峽,便穿襄陽下洛陽)比較,合適嗎?讓學生明白詩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繪實境。從“巴峽”到“巫峽”,峽險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峽”到“襄陽”,順流急駛,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準確。
說說詩人回鄉的路是一條怎樣的路。此時的詩人思緒飛揚,他的心早已飛到千里之外的洛陽。陽春三月的洛陽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呢?你能從詩句中找出關鍵的詞說說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情嗎?(歸心似箭;輕快愉悅,爽朗奔放……板書:歸心似箭)李白曾有一句詩,和杜甫的這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萬水算什么?在詩人的眼里,故鄉就在眼前,美景就在眼前,洛陽就在眼前。讓我們一同感受歸心似箭的詩人輕快、爽朗、愉悅的心情。齊讀。
(聞訊之后,詩人首先想到的是重返故鄉,返鄉的喜悅瞬間溢滿心胸。洛陽美妙春光的再現,引導學生了解洛陽,激發學生對洛陽的喜愛之情,與詩人一同感受故鄉的魅力,走進詩人的心里。借用李白的詩句,引導學生涵詠關鍵詞句,體會詩人似箭歸心。
對比感悟、想象感悟、對話感悟、體驗感悟,四種感悟策略的運用,還原了詩歌所描繪的事件與場景,激發學生的情感,與詩人的同悲同喜,領悟詩人聞訊而喜、欣喜若狂、放歌縱酒、歸心似箭層層遞進的狂喜之情,心情如詩,課堂如詩。)
當年,杜甫隨著浩浩蕩蕩的逃難人群別離了故鄉,歷盡千辛萬苦。現在,他又要和千千萬萬還鄉的父老一起重歸故里。這份喜悅,只是詩人一家人 的喜悅嗎?還有誰的喜悅?這是人民詩人杜甫的心聲,更是唐朝千千萬萬苦難子民的共同心聲。(板書:人民)
(詩人生活在社會底層,和人民群眾在一起,與人民同悲同喜,惺惺相惜,用詩表達人民的心聲,這是杜甫詩歌的特點。教師站在文化視野的高度,引導學生感受人民詩人的人民情懷,基于文本,又跳出文本,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文化素養,體現大語文觀的教學理念,立足學生的長遠發展,為學生今后學習杜甫的詩歌打好基礎。)
3、誦讀感悟,讀懂詩人。
誰愿意把這首詩完整地讀給大家聽。指名讀全詩。讓我們邊讀邊聽邊展開想象,穿越時空隧道,來到詩人身邊,再次感受詩人的狂喜,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杜甫?
悲喜交集的杜甫,欣喜若狂的杜甫,放歌縱酒的杜甫,歸心似箭的杜甫。這個喜訊讓詩人多年的沉郁一掃而光,噴薄而出,寫就了生平第一首快詩。
師配樂范讀。
讓我們與欣喜若狂的詩人一同放歌吧。(配樂齊讀)
讓我們與千千萬萬欣喜若狂的人民一起放歌吧!(配樂齊讀)
因為杜甫胸懷祖國,關心黎民疾苦,所以筆尖流淌的愛感動每一個讀者。今天我們把感動變為動人的旋律吧!(配上歌曲《我的祖國》的旋律,師生演唱《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誦讀到放聲歌唱整首詩歌,回歸整體。學生在邊聽邊讀中展開想象,看到一個苦難的杜甫,悲喜交集的杜甫,喜極而泣的杜甫,欣喜若狂的杜甫,放歌縱酒、忘乎所以的杜甫,歸心似箭的杜甫,憂國憂民的杜甫。教師聲情并茂的誦讀,把學生帶到詩人的情感世界里,激情吟誦,與詩人同喜,與千千萬萬的苦難人民同狂,讓喜悅蕩滿心間,沉浸在詩人的喜悅中,浸潤在詩歌的情懷里。)
四、與自我對話,遷移運用練語感。
現在結合整首詩歌的內涵用自己的話說說《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稱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詩”的原因,并寫下來。(如:杜甫聽到朝廷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他想自己終于可以和家人還有千千萬萬的苦難人民一起回到家鄉過安定的生活了,于是他極度興奮,極度喜悅,寫下了這首最快樂的詩。)
五、課外閱讀,開拓視野懂詩人。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