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06 20:42:58 下載試卷 標簽:閱讀材料 答案 藝術 化學 填報指導
片斷一
師:當維瓦斯河上彌漫著薄薄的霧靄,肖邦帶著祖國的泥土,告別了親人,離開了他深愛著的家園。但是他真的離開祖國了嗎?
生1:沒有。
生2:離去了。
(班里有了不同的回答,同學們躍躍欲試,都想各抒己見。)
師:那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從文中找答案吧!(學生開始用心讀書)
(將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再次進入文本并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材料感悟、理解,與文本對話。學生在自讀自悟過程中訓練思維,自主地獲取知識,培養了他們的閱讀能力。)
師:讀出來了嗎?
生1:我覺得肖邦沒有離開祖國,因為他將祖國的泥土帶在身邊,說明他其實和祖國在一起。
生2:我也認為肖邦沒有離開祖國,他雖身在異地,心里卻惦念著祖國。可謂“身在曹營心在漢”。
生3:(一生點頭補充)我感覺應是:身在法國心在波蘭。
(大部分學生表示贊同)
生4:我和他們看法一致,當肖邦得知國內反抗沙俄統治的起義失敗后,他悲痛欲絕。由此,我感覺他一心想著祖國,心和祖國聯系在一起,和祖國沒有離開。
(師點頭肯定,板書:悲痛欲絕)
師:知道這個詞語的意思嗎?
生:是悲傷到了極點,都不想活了。
師:他為什么會這樣?從他的這種心情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感受到了肖邦熾熱的愛國情懷。
生2:我我感受到了他拳拳的愛國之心。
師:他已是悲痛欲絕。“絕”的方式可以是頹廢、沉淪、絕食、自殘……他這樣做了嗎?
(以“絕”字為突破口,向學生質疑,走進肖邦的內心世界,感悟其愛國之情,報國之舉。)
生:(齊說)沒有。
師:為什么不絕?
生:他還要為自己的祖國做事。
師:(贊許)說得好!因為愛國,悲憤欲絕,正是因為愛國,他不能“絕”!
(大部分學生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師:對于這樣一個愛國的青年,他此時的心情可想而知。活著還有什么意義?
(學生開始沉默,隨后一同學站起來。)
生1:有意義!他還有音樂,他還要作曲。
生2:對,他可以用音樂和敵人抗爭,來激勵祖國的人民。
生3:是的,他把一腔熱血化作了音符寫下了著名的《革命練習曲》。
師:(順水推舟)當祖國的人民聽到這首曲子,他們會怎樣?
生1:這首曲子就像贈送給祖國人民最有力的武器,用它來反抗侵略者。
生2:他們會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與侵略者斗爭到底!
……
片斷二
多媒體出示第四自然段
師:肖邦雖悲痛欲絕,但他他并沒有頹廢、沉淪,他將亡國的恨,對祖國人民的愛融入在自己的音樂作品中。
(學生讀第四自然段)
師:同學們,你們讀懂了什么?
生1:肖邦在異國他鄉忘我地工作,在進行音樂創作。
生2:肖邦夜以繼日地“工作、工作、再工作”,這是他熱愛祖國的最好方式。
生3:他在進行音樂創作的時候,忘記了時間,全身心地撲在上面。
師:是啊,你能把肖邦的這種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
(這時指導學生朗讀,學生的感情很容易流露出來,讀得很投入,在朗讀中和肖邦形成共鳴。)
師:疲倦的時候,我對自己說:工作、工作、再工作。
(提供句式:___________的時候,我對自己說:工作、工作、再工作。饑餓、勞累、疾病。)
師:(追問)他到底要工作到什么時候?什么時候才能停止工作?
生1:肖邦不會停止工作。
生2:只要生命存在一天,他都會一直工作下去!
師:是的,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推向高潮,深化學生對文本思想內涵的理解;升華了學生們的愛國情感,突出了主題。)
師:(小結)音樂藝術可以作為個人的興趣愛好,也可以作為致富成名的天梯。然而,對于一個亡國子民,愛國赤子的肖邦卻用音樂作為武器,為祖國而戰,為人民而戰!讓我們向他致敬!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