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稱母語決定音樂技能 中國人天生優勢
來源:網絡 2009-07-07 14:58:04

美國家的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母語與人的音樂天分有著內在的聯系。亞洲語種的人,尤其是中國人,由于母語的關系理論上更容易產生音樂天才。
根據上周在美國圣地亞哥舉行的美國聲學研究會周會上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一個人的母語不僅會影響他是否具有良好的定調的能力,而且還會影響個人彈奏樂器的能力。在語言和音樂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即使是不涉及任何文字內容的樂曲,也會忠實地反映出
作曲家母語影子。
研究進一步顯示:完美的定調能力是一種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能力,而一些亞洲語種的人在這方面有著天生的優勢,并且這種能力會被作曲家帶入了他們創作的音樂作品當中。
圣地亞哥大學心理學教授戴安娜.道夫,測試了88位中國中央音樂學院學生的定調能力。那些學生甚至不需要基準音的幫助就可以擁有完美的定調能力,同時這些學生的中國普通話發音都相當標準。
這與亞洲語言中的聲調有很大的關系,比如中國普通話、廣東話、泰國話和越南話,要求說話人調整舌頭和聲調來表達音近而意不同的詞語。例如,在普通話中,“ma”這個音的不同聲調可以表達“媽”、“麻”、“馬”或者是“罵”等等很多意思,這都要取決于說話者舌頭的變化。
盡管早期的音樂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精準定音的能力,但是,研究發現,學生的母語對定音能力的影響更大。對于那些從4、5歲就開始進行音樂訓練的學生來說,74%說中國普通話的學生都具有非常好的定調能力,而英語母語的學生這個比例只占到14%。
道夫說:“我想這些研究結果是由于一部分說中國普通話的學生,從小就開始不知不覺地進行語言聲調的訓練——或者換句話說,那些以非聲調語言為母語的人很少具有這種能力(大概10,000個人中有不到一個有這樣的能力),這是因為他們從小沒有習慣用不同的聲調來表達不同的意思。”但是她相信,如果所有的孩子從小就進行語言聲調的訓練的話,那么他們都將擁有完美的定調能力。
從事此項研究的另一位科學家,圣地亞哥的神經系統科學院研究者安尼羅德.派特對這項發現很感興趣。她說:“我非常驚訝中國音樂家中具有完美定調能力的人數比例如此之高,這項研究成果絕對是真實可信不摻水分的,F在我研究的重點是:影響定調能力的關鍵因素是語言本身,而不是接受很多音樂訓練。”
派特在研究中繪制了操英語和法語者語言速度和重音的模式圖,以及聲調圖。然后她又使用同樣的技術,繪制英國和法國著名作曲家寫的古典音樂作品的節奏和音調圖。她發現,作曲家說母語的方式,真實地反應在他們音樂作品中的重音和聲調里面了。換句話說,她發現作曲家的作品是他們母語中原始發音的真實體現,是一面“音樂的鏡子”。
“我們展示的技術可以用于任何文化背景下的語言和音樂,”派特說,甚至爵士樂都能反映出作曲者的母語情況,但是,流行音樂還是個謎,需要進一步研究。“流行音樂可能包括很多借鑒其他文化而來的音樂風格,這可能會產生一些混淆之處。”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