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城墻缺角之謎
來源:網絡 2009-07-08 16:36:20

北京的城墻始創于元,建成于明,沿用于清以至民國,經歷了 7 個世紀之久。確切地講,北京真正成為全國統一政權的都城是從元代開始的。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四年(1267 年)建大都城,城的南北較長呈長方形,城墻周長30 千米,全部為板筑的夯土墻。墻基寬24米,墻高8米,真可稱得上是高大的土城墻了。近年來,地質工作者在研究地球資源衛星照片時,發現北京內城墻西北角處,有一條地層斷裂帶,定名為車公莊—德勝門斷裂帶。如果明代城墻建為直角,則剛好穿過斷裂帶。相傳明朝建筑北城墻時,打算將西北角修建為直角,但不知何故,屢建屢塌,前后百年間,不知道修建了多少次,出于無奈,最后建為斜角。這一傳說,在衛星照片上得到了初步證實。可是,當時的建筑者了解斷裂活動嗎?掌握地質科學嗎?還是僅僅憑經驗行事?
自然因素還是傳統觀念
社會學家們認為,古代內城墻西北角為斜角,既有自然因素,也不能排除社會因素,是中國傳統的“抑盈揚謙”觀念在起作用。我國古代有一種說法,認為西北方向是一個缺口。如西漢劉安寫有《地形訓》,認為大地八方有八座大山支撐著天體,其中支撐西北方向的山叫不周山。《天文訓》講八方吹來八風,西北方向吹來的風稱不周風。東漢班固解釋為,不周就是不交之意。按這種解釋,西、北兩個方向不應該互相連接,而應有缺口。可是,既然是傳統觀念在起作用,那么明代以前的城墻為什么都是直角,且垂直相交呢?元代城墻西北角為90 。,這已經被衛星攝影的透視所證實;而且明代的其他建筑似乎也沒有讓西北角留有缺口。究竟是自然因素在起作用,還是傳統觀念所決定,還有待人們去探索和研究。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