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中誕生的藝術印度舞蹈之謎
來源:網絡 2009-07-08 20:45:24

印度是個舞蹈的國度。從最早的年代開始,印度人就讓舞蹈和音樂成為他們宗教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在次大陸或者任何別的地方的人們學會用粘土塑像、使用顏料或者染料、用巖石雕刻、或者用文字編纂經文很久以前,古印度人就學會通過移動自己的身體———這最便利的工具———來表達宗教感情。很快,普通的跺腳和揮手由于節奏和花樣的演化而變成某種形式的舞蹈,這就是最原始形態的舞蹈,也是人類在宗教信仰中誕生的最古老藝術形式。
早在四千年前的吠陀時期,經典之作《梨俱吠陀》中就有關于舞蹈的記載,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有關舞蹈的記載就更多了。兩千多年前婆羅多牟尼用梵文寫就的《舞論》恐怕是世界上最早關于舞蹈的論著了, “濕婆之舞”應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古典舞蹈之一了。
在古城遺跡摩亨佐·達羅曾出土了一個青銅像,那是一個戴著項鏈和叮當響的鐲子的裸體女舞者。在后來古印度建造的但仍很古老的神廟里,擠滿了正在表演的舞蹈者的雕像。那些被歷史定格下來的舞蹈者的某些舞步和舞姿,是那樣的曼妙動人,依然為今天的人們所仿效。
在坦賈爾出土的一座公元11 世紀的神廟的賬簿上,列著給不計其數的少女舞蹈者、舞蹈牧師、歌手、歌手、管樂器吹奏者、打鼓者、詩琴演奏者、海螺殼吹奏者———當然還有占星家、灑水者和記賬者———所發工資的清單。神廟還招募未到青春期的女孩,經過訓練后她們便正式嫁給廟里所供奉的神。
公元7世紀到公元16 世紀,印度教藝術進入了異常繁盛的時期。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他們和他們的化身大量出現在這一時期的印度雕像作品中,并以濕婆的形象最為常見。典型的濕婆形象有許多種典型而固定的姿勢,成為古代印度宗教和藝術傳統相結合的典范。在印度教的佛經中,濕婆頭戴“火焰冠”,是主宰破壞和生殖兩種權能的神,生有三只眼和四只手臂。他終年在喜馬拉雅山苦修行,學會跳舞,成為剛柔兩種舞蹈的創造者,后被尊為“舞王”。當他翩翩起舞時,三只眼睛睜開,分別洞察過去、現在和將來;四只手臂輕輕舒展,前兩臂作印度教典型的姿勢,后兩只手分別持小鼓和火焰。
創作于約公元11世紀,現收藏于印度新德里國立博物館的青銅雕像《舞王濕婆》,被認為是印度濕婆雕像藝術中最富有神秘主義哲學意味的藝術品之一。在這尊雕塑中,濕婆的舞姿被刻畫得十分優美,他輕抬左腳,右腿獨立于火焰的光環之中,腳踏一個小人,表現出“時間征服者” 的意味,那火焰的光環則象征著生成、保存、毀滅的輪回循環過程。整尊雕像十分富于節奏的美感,舞蹈的濕婆被塑造得精美絕倫,顯得神采飛揚。同時,雕像還體現了永恒的運動和泰然的神情的統一,輻射狀張力和光環約束之間的統一。這種運動中的靜止,恰恰符合了印度教中在變幻中永恒的思想。
印度舞蹈進化到現在,據說已有一百八十種形式之多。其中系統的古典舞可分為六大派系:婆羅多舞、卡塔卡利舞、庫奇普迪舞、奧迪西舞、曼尼普利舞和卡塔克舞。印度人常常用畢生的精力專攻一派古典舞,而且要從七八歲學起。一般來說,南印度的尚輕柔,北印度的尚速度。其中,由于更接近于現代生活的審美情趣,卡塔克舞越來越被印度國內外舞蹈愛好者所接受和傳播。
卡塔克舞是印度北部地區的古典舞蹈,可稱為印度古典舞之鼻祖。觀看卡塔克舞時,不禁使人想到西班牙的弗拉門戈舞。因為弗拉門戈舞里也含有北印度舞蹈的成分。據說是當年印度的吉普賽人將卡塔克舞帶往歐洲,雜以歐洲人之優雅和阿拉伯人之感傷而形成的。難怪它們都是以雙手揚腕和雙足踢踏見長,只不過弗拉門戈舞加進了響板以加強節奏,又以鈴鼓代替了腳鈴。盡管弗拉門戈舞遠比卡塔克舞聞名,但印度的卡塔克舞,比弗拉門戈舞更為傳神,更為震撼。弗拉門戈舞雖然奔放有余,但似顯熱情不足,伴唱也過于滄桑感,舞者又是那么憂傷?ㄋ宋柰瑯邮菬崆楸挤,但含有一種無比自信的力量。舞者始終面帶笑容,一看就是一個喜樂的民族?ㄋ宋柰瑯右灿邪槌,但主舞者偶爾插入的蹦豆兒似的道白,詼諧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談到印度舞蹈,人們自然會想到印度電影中的歌舞。印度電影以載歌載舞聞名于世。經過幾十年的演變,過去那種小規模的獨舞和雙人舞已被大規模群舞和伴舞的舞蹈場面所代替。這種電影舞蹈不僅在藝術上已經越來越戲劇化和情節化,而且在技術上也已經達到高度專業化和系統化的地步。打開電視,調到任何一個頻道,人們都能看到這種有著幾十甚至上百人為兩名男女主角伴舞的舞蹈場面。幾乎沒有一部電影沒有歌舞,幾乎沒有一個演員不掌握亦歌亦舞的技能。那些布景越來越豪華的舞臺和外景,那些陣營越來越強大的群舞和伴舞,不僅最大程度地凸顯了印度的自然風光和人文傳統,而且越來越多地糅合了西方的作派和現代的風格。
但令人驚訝的是,印度的古典舞、民間舞與電影舞蹈的發展并行不悖,它們相互間并不排斥和歧視,而是不斷對話進行互補。民間舞蹈常常堂而皇之地進入大雅之堂,而古典舞蹈和電影歌舞除了表現浪漫和幻想之外,也開始表現現實的艱難和民間的疾苦。這就使得印度的舞蹈世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另外,由于印度的民間舞幾乎都是土生土長,舞蹈同他們與生俱來,因此無須刻意模仿和學習。不僅人人都會跳舞,而且跳起舞來十分自信,沒有扭捏作態和矯揉造作。許多印度人日常生活中就穿民族服裝,用不著太多的打扮和化裝,跳起舞來顯得樸實自然。也許正是這些特點,才使我們對印度舞蹈感到由衷地贊賞和欽敬。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