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的故鄉-俄斐之謎
來源:網絡 2009-07-08 21:52:53

《圣經》中記載著一個盛產黃金和寶石的城———俄斐!當來自俄斐的示巴女王來到耶路撒冷覲見所羅門王時,她被要求帶上了“大量財寶:黃金、寶石”。據記載:俄斐的金礦是所羅門王難以置信的財富的源泉。大約公元!" 世紀時,俄斐與東南非洲開始交往。那時,在東南非洲海岸的港口從事貿易的阿拉伯人開始購買黃金。這批黃金也就找到了從非洲內地到海外的出口途徑。
可是這個遍地是黃金的城究竟在非洲的什么地方呢?數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想知道俄斐城的準確位置。歲月無情的在流逝。隨著歐洲人在非洲沿海地區進行勘測、貿易和壟斷,失落的文明古都的傳奇一個個像裊裊青煙從非洲大地的東南端升起。直到19世紀中期,歐洲人僅僅從海岸向內地蠶食,他們對非洲內地的地理知識知之甚少。在他們的眼中,非洲是片“黑暗的大陸”,一是因為當時他們對這片大地了解甚少,認為它簡直是一片充滿著神秘色彩的地方;二是因為歐洲人把當時的非洲人看成是原始的、尚未開化的民族。1871年,隨著一個叫卡爾·莫克的德國人的到來,非洲黃金之城的秘密也漸漸被揭開。這個自幼就立志到非洲探險的德國人歷盡千辛萬苦,最后在林波波河的南岸,最先找到了黃金、鉆石礦藏的礦脈。后來在林波波河北面一個叫馬紹那的地方,發現了一個廢墟遺址:包括一個小山丘、一座塔以及山頂上的一個圓形大圍場,卡爾堅信,這就是盛產黃金寶石的俄斐,他把它重新命名為“津巴布韋”!妒ソ洝飞险f過:示巴女王曾經到過所羅門王的宮殿,所羅門王用黎巴嫩的檀香木建筑他的宮殿。而卡爾發現,廢墟建筑物的大門所用的就是檀香木。至于山頂所發現的那個圓形圍場,卡爾認為一定是示巴女工模仿所羅門王的宮殿建造的!
但是除此之外,卡爾并沒有發現示巴女工的任何寶藏遺跡。1872 年3 月,卡爾離開非洲回到歐洲,俄斐被發現的消息也迅速傳遍了歐洲。后來數十年,探險家、尋寶者接踵而來,卡爾發現的這個小山丘廢墟成為考古學上的一個熱門話題。1899年,這個津巴布韋,連同整個馬紹那,都掌握在一位英國金融家塞西爾·羅得斯手里,后來他在這里建立了一個叫做羅得西亞的殖民地,繼續著津巴布韋的考古工作。雖然歐洲人愿意接受津巴布韋就是《圣經》上描繪的那個遍地黃金的俄斐,但他們并不認為津巴布韋是來到非洲的腓尼基人所建,而是由埃及法老宮廷的流放者所建;或是由從北非來的阿拉伯人所建;或是由《圣經》中提到的流失的以色列部落所建;或是由海難中的北歐海盜所建。
歐洲人為什么這么貶斥非洲文明呢?
這是因為歐洲人在非洲的領土攫取、傳教熱情、商業冒險主要都是基于一種主要看法,他們認為當時的非洲人 “低人一等”;他們的愿望可以被忽視,他們需要“較開化” 的文明來“指引”。那時,多數歐洲人認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人總是住在泥土茅屋里———這是原始的象征。而此時此刻所考察到的非洲文明具有如此高度的組織性和創造性,他們怎么會相信這就是非洲呢?
事實上,現代考古學家們發現:津巴布韋是一個強大非洲國家的中心;這個中心曾支配著津巴布韋高原———一片富饒的丘陵地帶,南邊有林波波河,北邊有贊比亞河。津巴布韋高原以西是一大片起伏的平原;這平原越來越干旱,最后成了非洲西南部的卡拉哈里沙漠。向東,一片低洼的平原構成津巴布韋高原與印度洋的分界線。早期的馬紹那人發現津巴布韋高原是一個適合人居的地方。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邊的草地提供了廣闊的牧場,牛羊成了交換日常用品的中間物。該地區盛產銅、鐵、錫,還有黃金,而黃金很快成了這高原的主要出口物。到公元9世紀時,貿易已成體系。黃金從津巴布韋的東邊流到非洲和阿拉伯商人的手里;這些商人活躍在當今的肯尼亞到莫桑比克的非洲沿海港口。這些商人用黃金換回世界其它地區的產品,然后西運到非洲內地。在津巴布韋,考古學家已經發現:東非基爾瓦港口的古市、中國的陶瓷器物、印度的珍珠、伊朗的地毯。
直到1970年,羅得西亞的一位官方考古學家不得不認輸,承認了這樁考古事實———津巴布韋文明屬于非洲!10 年后,羅得西亞獨立,一切權利歸于占絕大多數的黑人。這個國家自豪地取名為津巴布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以考古遺址命名的國家。這名字是馬紹那語的英語形式,意思是“望族”。
黃金貿易給以放牧為生的津巴布韋高原人帶來了財富,大約在1250年,津巴布韋向莫桑比克沿岸貿易港口源源不斷供應黃金,此時的津巴布韋達到了它的鼎盛期,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兩三百年。今天仍然矗立的大型石藝建筑群就是那段時間修建的。津巴布韋高原有許多裸露地面的花崗巖,馬紹那人加工花崗石的工藝非同一般:他們利用晝夜溫差使花崗石自然地裂成薄片;他們知道在花崗石上生火,加快裂紋的生成,然后用冷水浸潑,巖石的薄片就很容易分開;他們還用楔子打進裂縫,使花崗巖成為石片。巴紹那人還發明了一種建筑藝術,這種藝術非常適合于使用這樣的花崗石片,建筑上的一些設計與今天許多南部非洲人在自己家的墻上所作的圖案十分相似。
馬紹那人不使用象形文字。因為沒有檔案記載,考古學家不能確切知道各類建筑物的用途是什么,津巴布韋人的日常生活怎么樣。20 世紀70年代搜集的證據揭示,曾經有多達一萬八千人居住在津巴布韋的山頂上。一位歷史學家指出,津巴布韋人的生活屬于“城市型”,但還是有一些下層人士的生活區,那里擁擠、喧鬧、充滿煤煙———那是成千上萬人的家庭煮飯時冒出的煤煙。津巴布韋有眾多的能工巧匠,他們把這些原材料制成各種各樣的物品。他們制造鐵槍鐵炮、金銅飾物;制造陶器,并繪上圖案;他們把平滑光亮的皂石雕刻成石碟和石像?脊艑W家們還發現了大量的編制工具,說明大津巴布韋有著發達的紡織業,不過,這個國家的經濟基礎仍然是散布在農村的畜牧業和金礦開采業。在農閑季節,農村地區的牧民和農民可能都會到礦山勞動。
大約1450年,大津巴布韋開始衰敗?赡苁且驗榕c敵國的戰爭;也可能是因為人口增長,造成的食物、燃料短缺和牧地匱乏,到了16 世紀,葡萄牙人開始在沿海港口作郵購貿易,使黃金貿易受到挫折,大津巴布韋的地位每況愈下,馬紹那政權的中心遷至他地。在數百年中,西南非洲在歐洲人、沿海地區的史瓦希里人,以及非洲內地的馬紹那和其他地區的人之間的沖突中,備受苦難!逐漸地,津巴布韋被人們忘記了,只有建造津巴布韋古城的人的后裔,仍然生活在它的印跡里。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