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諾言戒指的習俗之謎
來源:網絡 2009-07-08 23:03:07

男女從定情、訂婚到私守白首,總會用一種信物來傳遞之間的綿綿情意,確定兩人世界的現在與未來,象征有情天地的美好與永恒。而信物通常就是用戒指充當,可別小看這個圈在手指的小環,它所呈現、涵蓋的意義卻深遠恒長,自古以來,不知吐露了多少柔情百轉,書寫了多少蕩氣回腸!
那么,為什么要選擇戒指作為情人之間的信物呢?婦女戴訂婚、結婚戒指的原由是什么呢?
今天戴戒指成為女子的時尚或者榮耀,可最初的“戒指”并不是這么的光彩。傳說,羅馬古時候沒有自由戀愛,有錢有勢的人常常強迫婦女成親,甚至出現搶婚現象。男子將搶來的女子戴上枷鎖,經千百年的演變,枷鎖變成了訂婚或結婚戒指;男子給女子戴上戒指后,表示她已歸他所有。
在公元2 世紀前,按照古羅馬的傳統,用一個簡單鐵環做訂婚戒,象征生命與永恒,這被認為是人類使用戒指做互托終身承諾的開始。逐漸人們開始以黃金、珠寶作為婚戒的材質。金子做成的戒指,非常結實,表明婚姻牢不可破;而其渾圓無縫,又象征婚姻圓滿,婚后幸福無邊。而鉆石則以其至堅至硬,璀璨生輝的特質,成為今日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愛情信物。為什么鉆石被視為愛情的最高象征?
熱能和壓力蘊育出顆顆結晶的鉆石。鉆石是人類目前所知硬度最高的物質。在古代,人們并沒有切割鉆石的工具和技術。鉆石因此自然成為永恒不渝的愛情的象征。而孕育鉆石的熱能就代表著熾熱的愛。
在15世紀以前,只有皇帝能佩戴鉆石作護身符,用以驅邪避惡并帶來幸運,因為公認為鉆石是力量、勇氣和無敵的象征。1477年,當奧地利馬克西米連大公與法國勃艮地的瑪利公主訂親前,接到一封信,信中稱:“訂親之日,公主必須戴上鑲有鉆石的黃金指環”,這是第一對以鉆石戒指便成為定情與婚約的信物。至15 世紀末,由于鉆石堅貞不渝的象征意義,互贈鉆石戒指成為西方國家結婚儀式的一部分。
如今,意大利人早已經自由戀愛,婚姻自主了。男女青年從認識到結婚所需要的時間長短不一。多數是相融之后經過訂婚階段,過一二年才結婚;也有的結識后很快決定結婚,而不經歷訂婚過程。訂婚的禮儀也較簡單,男女相愛后,征得雙方父母同意便宣布訂婚:男方要向女方贈送訂婚戒指,并親自戴在女方左手的無名指上。
為什么訂了婚的女士們要將戒指戴在左手無名指上呢?有人說,這個傳統可追溯到早期的埃及人。他們相信愛情之脈從心臟直接通到左手無名指的指尖,透過一只簡單的單粒鉆戒,為無數男女傳達出了心中的情愫,散發出永恒的愛火。從結婚到婚后周年紀念日,相愛的男女都用鉆石來表達情意。時至今日,人們以鉆戒作為愛的獻禮已蔚然成風。
其實,一只婚戒代表的是真情摯愛,也昭示世人,無論遭遇何種阻礙,兩個人都愿意終生相守,共度一生。不論黃金、白金或者鉆石,關鍵還是在于送它的那個人,所以只要有愛,就算是鐵絲編成又有何妨?
除了戒指,現代西方人婚禮上必不可少的還有結婚蛋糕。這個傳統又是怎樣來的呢?
婚禮蛋糕,據傳最早出現在古羅馬時代。蛋糕一詞則出自英語,其原意是扁圓的面包。同時也意味著“快樂幸福”之意。
古代時富家子弟舉辦婚禮時,都要做一只特制的蛋糕,不僅在婚宴上新郎新娘一起吃,而且也請來賀喜的客人們吃蛋糕。客人們期望自己也能分享新婚夫婦的幸福。因此,那時蛋糕是放在新娘頭上被切開的。制造面包的材料小麥象征生育的能力。而面包屑則代表著幸運,賓客無不爭著撿拾。
依照中古時代的傳統習俗,被邀請參加婚禮的客人還有這樣一個習慣:把各自帶來的放入香料的面包高高地堆在桌子上,讓新郎新娘在“面包山”的兩側,隔山交吻。這時的面包山也象征著幸福。
最初蛋糕的做法與面包沒有什么兩樣,把牛奶與面粉揉在一起做成扁圓形就是蛋糕了。后來,想像力豐富的烘焙師傅在蛋糕上飾以糖霜,也就成了今天可口的結婚蛋糕。現在婚禮蛋糕則做得越來越考究和豪華了。
許多抱有愛情幻想的女孩子夢想著心中的白馬王子送給自己一枚精美的鉆戒,而自己則穿著白色的婚紗禮服迎接心上人。這種新娘穿白色禮服的傳統也是來源古羅馬。在羅馬時代,白色象征著歡慶和好運,新娘多選用白色禮服作為結婚禮服。根據民俗的說法,農夫認為在婚禮當天,新娘的眼淚會帶來好運,使天降甘霖,滋潤作物。后來,新娘在婚禮當天流淚,預示著她會有幸福的婚姻。所以除了白色禮服以外,新娘一般也配有一方白色手帕,用來擦眼淚的。在1850 年到1900年間,白色也是富裕的象征。到了本世紀初,白色代表純潔的意義就遠超過其他。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