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0 23:24:09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學習方法 蘇教版 奧數難題
,于是我激發孩子:你想一想中國本身有沒有塵埃。但是結果不是很理想。
自覺今天的課不理想。回頭和同事一起說起的時候,大家都說沒有什么感受,好像說還沒有找到感覺。今天的課的失敗我總結下來有幾個原因:
其一:是太多預設。衛軍和紫雨的精彩來源于生成。而我今天一位地想讓孩子去享受他們的精彩,然而我想錯,他們有他們的精彩,而我們的孩子應該我們的精彩,當我們的孩子的讀《長江之歌》的時候,我想他們會有自己的精彩理解,自己精彩的問題和回答。我把衛軍兄和紫雨姐的“哈姆雷特”拿來給我們的孩子去讀,當然孩子覺得生疏,甚至有點莫名其妙。這是我的失敗,高估了自己的設計的精彩,而忽視了孩子與文本的對話。
其二:導得不到位。就開始的問題,我完全可以換一個角度去思考,或者去激發,但是我沒有。雖然通過孩子的討論之后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我們還要認識到這一點,教師的導對發揮的孩子主體作用還是非常重要的。
其三:是孩子的儲備不夠。我發現我們的孩子知識儲備很有限,這不能責怪孩子,只能是我們沒有好好的引導。記得下里巴人就曾對農村孩子的讀書問題發過一個帖子,我也曾想過這個問題,關于農村孩子的讀書問題,知識儲備問題。這不僅僅是引導的問題,我現在在班級里搞了“讀詩會”——讓孩子汲取中華文化之精華詩歌、“采蜜本”——采集當今最新新聞,這也是應本學期的學習習慣之一而開展的一個活動,我知道文化知識的儲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長時間的積淀,多元的匯總,從而形成孩子獨特的知識框架。因此雖說是孩子的問題,但是終究的癥結還在教師身上。(我并不是把責任朝身上攬。)
“老師,我有兩句讀得特好”
——《長江之歌》教學筆記
“老師,我有兩句讀得特好”
今年,我留任六年級,加之學校對原五年級進行了重新分班,所以,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是生疏的。在這生疏的第一課上,學生便給我出了一道難題。
教學《長江之歌》時,我讓學生自由練讀詩歌,然后將自己讀得比較有感情部分讀給同學們聽一聽。練讀結束后,許久才有學生王莉莉舉手:“老師,我有兩句讀得特好!”我一聽,樂了:“好,我們大家一起來聽聽王莉莉同學特好的朗讀。”我還有意在“特好”二字上予以了強調,以提醒同學們認真學習。
——“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哈——”同學們一陣哄笑。
也確實讀得太菜了。但保護孩子的自尊,保護孩子發言的積極性很重要——盡管我遭遇了尷尬,但我的意識很清楚。
我問王莉莉同座的沈忱:“你為什么發笑啊?”“她說有兩句讀得特好,結果卻只讀了一句。”姑且不論詩句該怎樣才算一句,沈忱說得有道理。于是我對他說:“感謝你提出了正確的意見。但老師給你提個建議,以后幫別人指出錯誤或不足,可不能用哄笑這樣的方法,可以嗎?”“好的。”于是,我轉向王莉莉鼓勵她將句子完整地讀了一遍。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怎么樣?”我問大家。
“不怎么樣。”“一般。”……
看得出,大家對王莉莉的“讀得特好”并不滿意!我該怎么辦?短暫的思索之后,我說:“老師很欣賞王莉莉同學的勇敢與自信,更欣賞她的這種鉆研精神。她的書讀得不是最好的,但她敢于講自己讀得特好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愿意接受大家的幫助。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嗎?”我這么一說,同學們不禁為王莉莉鼓起掌來;王莉莉呢,燦爛的笑臉更添上了一朵紅云。
歲月的塵埃——《長江之歌》教學之生成之難點突破
歲月的塵埃
——《長江之歌》教學之生成
《長江之歌》是電視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現在被選編在了蘇教版第十一冊課本中。這首詩歌中,最難理解的就是第二節的兩句話:
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
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
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
教學中,有學生問——“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中的“塵埃”指的是什么?
我讓學生自讀課文,聯系上下文進行思考,很快有學生朱昊遠回答:“這塵埃指的是歲月的塵埃。”
一言既出,著實讓我吃驚不小!我接著問:“我是聽懂了,你回答得太好了!不過,老師從同學們的臉上看出了迷惘,你能具體解釋一下嗎?”
朱昊遠靦腆的說:“就是被歲月,被時間淘汰的垃圾。”
我再問:“能舉例說明嗎?”
朱昊遠搖搖頭。
我轉而將問題拋給大家:“朱昊遠回答得很好,你們能補充他的理解嗎?”
學生三五成群開始討論,結果真出乎我的意料——諸如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制度,君臣、父子之間的絕對服從禮制,……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