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2 08:40:32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作文 志愿
一、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聯系自己修改作文的實際,在認真觀察第一頁插圖的基礎上,使學生懂得自主修改作文的目的和意義,初步了解和掌握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逐步養成自主修改作文的學習習慣。
2、引導學生聯系自己學習語文的實際,認真觀察課本第二、三頁插圖,使學生懂得學習語文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逐步養成多方面積累、多渠道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理解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種渠道學習語文的意義,并掌握相關的基本方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各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懂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個人發展終身有益,并能堅持,最終形成習慣。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自主修改作文。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有這樣一個故事: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里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出人意料,這位白發蒼蒼的學者回答說:“是在幼兒園。”又問:“在幼兒園里學到了什么呢?”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后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這位學者的回答,代表了與會科學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學家們的普遍看法概括起來,就是他們認為終生所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是幼兒園老師給他們培養的良好習慣。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現代實驗科學的始祖、科學歸納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談到習慣時深有感觸地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聯系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細分析一下,就會越發感到那些科學家的話、培根的話確實包含著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學習問題上,幾乎對于每一個人都適用。如果你渴望獲得較好的學習成績,如果你渴望有效地利用時間,如果你渴望在學術上有所建樹,那么,就要盡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今天要講的(板書課題:自主修改作文)
二、引導學生看課本第一頁插圖,明白本課學習的內容是——要養成自主修改作文的習慣。并自主理解插圖及文字的意義,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三、請同學說說自己對文字及插圖的理解,并對學生不理解的問題進行梳理。
(一)學生說說自己對文字及插圖的理解(教師相機引導,但不能替代學生思考)
1、文字方面:
(1) 文章不厭百回改——“厭”,滿足,“百”,這里是虛指,表示多次、反復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文章寫完了,要經過反復修改,才能成為好文章。
(2) “小花貓……小花貓每天都要洗兩次臉……”——文章出現了詞語多余、缺少詞語、標點符號使用不當、句序顛倒、別字等問題,使用合適的修改符號對文章進行修改,使文章語句更加通順,表達得意思更為清楚明白。
2、插圖方面:
(3) 插圖一,教師在講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4) 插圖二,同學們正在認真地修改作文,他們坐姿端正,握筆姿勢正確,書本、文具盒擺放整齊。
(二)梳理問題
1、為什么要自主修改作文?
2、怎樣進行自主修改作文?(有哪些基本的方法?)
3、怎樣才能養成自主修改作文的好習慣?
4、自主修改作文的習慣與其它學習習慣的關系?
四、就梳理的問題展開討論,統一認識。
(一)為什么要自主修改作文?
根據學生討論,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
1、事例
例1:抗美援朝戰爭中,部隊作家魏巍隨志愿軍戰士來到朝鮮。在朝鮮戰場上,他每天都被志愿軍戰士的英雄事跡感動著。于是,他寫了一篇文章來歌頌志愿軍戰土。在初稿中,他選用了二十多個感人事跡,后來,他對初稿進行了反復修改,刪去了許多內容,最后只選取了三個事例,分別從革命英雄主義、愛國主義、國際主義三個方面歌頌志愿軍戰士。文章改短了,卻更加精煉,更加感人,這就是有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魏巍最初選取的二十多個事例,當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讀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復修改,修改的結果,長的變短,卻更加精煉,更加感人。這正說明了“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道理。
例2:唐代僧齊已《早梅》一詩中有這樣一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鄭谷認為數枝不能算早,改為“一枝”才是“早梅”,所以被稱為“一字師”。
例3:苦吟詩人賈島說:“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誰來講講賈島改詩的故事(五年級上冊學過的《推敲》等)。
2、名人名言
“我想應當把不必要的話、不必要的字,狠狠地刪去,像農人鋤草那樣。”(老舍)
“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寧可將小說的材料縮成速寫,決不將寫作材料拉成小說。”(魯迅)
“寫得好的本領,就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領。”(契可夫)
“修改是寫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何其芳)
“必須永遠拋棄那種認為寫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這還不夠。”(托爾斯泰)
3、 引導學生小結。
我們小學生學習作文的時間不長,我們的作文稱為習作,肯定存在不少問題,
當然需要進行反復的修改了。
(二)怎樣進行自主修改作文?(有哪些基本的方法?)
老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歸納并補充出以下幾點:
1、自己讀自己的習作。當學生完成自己的習作后,自己靜下心來,細細地把文章讀一讀,最好出聲讀,因為不出聲讀,一些很簡單的問題可能會一帶而過,不易發現,可以等訓練一段時間再默讀。一路讀下來,學生會發現自己習作的疏漏之處,簡單的可以及時修改,一時拿不準的可以先做上記號,等想好了再進行修改。張中行先生說:“我的經驗,寫文章,寫了一些,尤其中間停一會的時候,繼續寫常常要念念前面的,以期意思和語氣能夠順下來。念,會發現一些小的不妥,要隨發現隨改。”可見,習作寫好后自己先讀一讀是個好方法。
2、對照每次習作要求,從選材、中心、段落、內容、結構等方面找問題,檢查自己是否能用通順的語句、清晰的層次、鮮明的觀點、恰當鮮活的語言真實地寫出自己的見聞和感想,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3、因為是自己的文章,很多問題自己一時看不出來,意識不到,可以借助老師和同學的力量,請他們幫助修改,指出存在的問題,然后自己再認真參考別人的意見,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修改。注意有些意見也不能全盤接受。
4、把自己的習作放置一段時間再修改。這樣做的好處是你可以換一個角度看待自己的習作,可以讓你更為客觀地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
5、欣賞同學的佳作或教材提供的范文,這樣利于找到自己的不足。
6、對自己修改后的作文要反復朗讀,品嘗自己勞動的果實,獲得成功的體驗,不斷樹立修改習作的自信。
最后,以本班一個學生的習作為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指導學生用正確的修改符號進行修改。(略)
(三)怎樣才能養成自主修改作文的好習慣?
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習作實踐談體會,交流經驗,最后歸納出以下幾點:
第一,要循序漸進,說到做到。久而久之,便習慣成自然了。俗話說:“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為何常立志?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一步就要說到做到,堅定不移。
第二,學會約束自己。在習慣形成的過程中,自己的自制力還不十分強,要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制定適合自己的修改習作的方法和步驟,嚴格執行。不因為外界的誘惑少做一步兩步。
第三,及時調整偶爾出現的問題。小學生多數自制力比較差,在好習慣形成過程中,或者在壞習慣克服過程中,容易出現反復、拖拉、敷衍、放任等現象,容易出現跟著感覺走的現象。這就要求自己要嚴格監督自己,發現偶有偏離,立即作出調整。
第四,自主修改的習慣一旦形成,就要堅持下去。不因為外界的干擾隨意改變自己已經養成的良好習慣。
(四)自主修改作文的習慣與其它學習習慣的關系。
一要引導學生討論:是不是今天我們學習的重點是自主修改作文,別的學習習慣我們就可以不要了呢?
二要強調指出:所有的良好學習習慣之間都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前面養成的好的習慣仍要不斷加強。比如說端正的坐姿,正確的握筆方式,干凈整潔的書寫……
五、歸納本節課的收獲,教師總結。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