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2 08:52:13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心理 閱讀 高中生活 閱讀材料
課前準備:
即將上《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了》,像往常一樣,我丟開已經備好的課和教參,重新審視教材。
以前聽過一節這課的教學,是誰上的不記得了,但記憶深刻的是那節課讓我聽了很不舒服——至少通過那節課留在我的印象中的彭德懷是一個殘忍的“劊子手”,他就輕易那么殺掉了所謂“心愛”的大黑騾子!我想,我不能給孩子留下這樣的印象。
也與以往一樣,我還是先從課題入手。“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兩個對象,之間的聯系呢?一是愛,二是殺;反之,大黑騾子對于彭德懷來說可謂“功不可沒”,結果是被殺。二者之間還隱含著第三者——戰士,彭德懷愛戰士,騾子可以救戰士的命,這是要讓學生找出來并悟出來的。
于是,我決定從“愛”字入手進行教學:通過語言文字體會彭總出對大黑騾子的愛,體會出對戰士的愛,以“愛”為教學奠定基調。正因為愛之深,所以才有了難以抉擇的痛。不能讓“殺”的血腥味兒彌漫在課堂上,所以還要抓住一個“痛”字,為心愛的坐騎而痛,為戰士們饑寒交迫的困境而痛。課文中有不少可以挖掘的空白處,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活動,文中沒有直接寫,但一定要引導學生去揣摩人物復雜而痛苦的內心世界。
為了讓學生對課文背景有所了解,課前布置學生搜集長征中的小故事,利用晨會時間讓大家講故事、談感受。這樣,學生才能理解在那特殊的年代、環境中,糧食對生命的重要性,才能體會彭德懷將軍深愛大黑騾子(將自己的口糧省下來喂它),更能體會彭德懷將軍愛戰士的思想感情(殺大黑騾子拯救戰士生命)。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能正確地朗讀課文,并能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燃眉之急、饑寒交迫”,會用“艱苦、燃眉之急”造句。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用批注式閱讀方法品讀課文,在閱讀、批注的過程中了解彭德懷殺大黑騾子的原因。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品讀課文,感受彭德懷雖深愛大黑騾子,但更愛戰士們的情懷,體會他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
一、 導入新課:
1、 教師板書:彭德懷和大黑騾子
學生讀課題,發現問題,(加上“他的”和原來在意義上有什么不同)談感受。同學們真會讀書,從這兩個不起眼的字中能體會到他們之間不同尋常的關系。
2、再來考考你們,板書: 艱苦 燃眉之急 你能選用一個詞或兩個詞語根據課文內容說一句或一段話嗎?
教師小結:過草地是紅軍長征途中最為艱苦的一段歷程。在草地上,饑餓是紅軍戰士最大的威脅,看著戰士們一個個因饑餓而昏倒在地,彭德懷決定殺心愛的坐騎大黑騾子解決燃眉之急。面對生與死的抉擇,理智與情感,個人與大局展開了激烈的思想斗爭,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下面,讓我們共同閱讀課文,一起走進那永恒的歲月,去目睹那悲壯的一幕,去品味那濃濃的真情,去感受彭德懷元帥偉大的人格魅力。
二、 走近彭德懷,感悟愛騾情深
1、 讓我們先走近彭德懷大元帥的身邊,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2----20自然段,透過這些語言文字,你認識了怎樣的彭德懷元帥?(愛大黑騾子、愛戰士。。。。。。)
2、 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去記錄下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真摯又感人的情懷,同學們可以劃出相關的句子、詞語,在書旁寫寫你的讀后的感悟。
3、 交流:整理出示如下文字:
A、 有時彭德懷撫摸著大黑騾子念叨著:“你太辛苦了,連一點料都吃不上。”說著,就把自己的干糧分出一些,悄悄地塞進大黑騾子的嘴里,一直看著它吃完。
。ㄗx讀這兩句話,哪些詞語運用的特別感人?細細體會這些詞語,透過詞語你看到什么?這些動作我們生活中什么情況下也能看到?像自己的親人、孩子一樣關心著它、愛著它)
B、 彭德懷深情地望著栓在不遠處的大黑騾子,平靜地對警衛員說:“部隊現在連野菜。。。。。。”
。阌X得哪些詞語值得回味?從這兩個詞來體會彭德懷決定要殺大黑騾子的心理。彭德懷深情的眼神里寫滿的都是對大黑騾子的不舍啊!平靜的外表下掩飾的都是那份忍痛割愛的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彭德懷元帥不愧為一代開國元勛,朗讀這段話)
C、 彭德懷背過臉去。
。ù藭r,你是他身邊的警衛員,你會從他背過去的臉上看到什么?)
D、槍聲響了,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的地摘下軍帽。。。。。。
。ㄕ娒边@個動作你見過嗎?在哪里見過?表示什么?此時,他的腦海里會閃現哪些畫面?可以到文中去找,也可以展開你的想象。當時,每到宿營地,彭德懷總要牽著大黑騾子溜一溜,給它刷毛、撣土,喂些草料和自己的干糧,這頭大黑騾子很通人性。只要彭德懷輕輕一拍它的脖子,它就會很乖地臥下,等著彭德懷騎上去再慢慢起來。打仗時,只要彭德懷一聲令下,它就勇往直前,從不退縮,多少個日日夜夜,在荒蕪人煙的草地上,都能看見彭德懷與大黑騾子相依相伴的身影!這么勞苦功高的大黑騾子,在彭德懷的眼里,已不僅僅是牲口,不僅僅是坐騎,更是生死與共的戰友!這樣的戰友,是殺不得的,不能殺的,不忍殺的!!)
E、彭德懷推開警衛員端來的一碗肉湯,發火道:“我吃不下,端開!”
(前面決定殺大黑騾子的時候,他表現的很平靜,可現在為什么發火呢?難過到了極點,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火發的越大,越能看出他對大黑騾子的愛)
三、 走近彭德懷,感悟愛兵情深
1、彭德懷這么愛大黑騾子,為什么還要殺?你能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嗎?
2、學生根據讀書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更愛戰士
四、走近戰士,感悟愛將情深
1、俗話說的好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還記得盧梭說的一句話:你愛別人,別人就會愛你;你幫助別人別人就會幫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對你就會親如兄弟。
2、彭德懷時時處處為戰士著想,戰士呢?找出文字來讀一讀。
老飼養員的話不是沒有道理,請同學們來看這段文字:
出示“
三十里草地二十里水,
荒無人跡鳥不飛,
如有行人誤入內,
十有九個去難歸。
讀,感受一下草地留給你的印象。一個是關心元帥的好兵,一個是英勇無畏,樂觀豪邁的元帥。
還有這樣一句話:愛屋及屋,戰士們愛元帥,也推及到愛元帥的大黑騾子,找出相關語句感情朗讀。(10分鐘過去了,。。。。。。。)
五、整體朗讀,感悟難舍的愛:
當時,所有的人都不愿殺大黑騾子,雖然彭德懷下了命令,可是沒有人下得了那個狠心。就這樣,在荒蕪的草地上,迎著凜冽的北風,戰士們都默默地站立著。草地上異常寂靜。然而,大家心底卻是心潮澎湃、悲痛萬分:彭德懷非常喜愛大黑騾子,可是為了戰士的生存,為了部隊的安全,為了革命的勝利,他不得不忍痛下令殺大黑騾子,他的心里是多么痛苦;戰士們,深知彭德懷的悲痛,他們怎能忍心殺大黑騾子呢?這一幕無比悲壯,這情誼何等深長?讓我們帶著那份深深的感動,朗讀這部分內容,感受者真摯的戰友情和彭德懷元帥完美的人格魅力!
六、總結引讀最后一段:
這篇課文,字里行間涌動著深沉的愛。這節課上,我們和彭將軍一起著急,一起悲痛,一起把對大黑騾子的愛深深地埋在心底,但這愛是偉大的,這愛是感人至深的,這愛激勵著戰士們奮勇向前,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請大家齊讀最后一段。
七、推薦閱讀:
《金色的魚鉤》《馬背上的小紅軍》 毛澤東的《長征》
板書設計:
彭德壞
愛 和 愛 艱苦 燃眉之急
。ㄋ模┐蠛隍呑
教后反思:
這是一篇記敘文,記敘了紅三軍團過草地時,因為斷糧,彭德懷將軍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愛的大黑騾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殺掉的事,表現了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們的高貴品質,贊揚了彭德懷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
大黑騾子是彭德懷將軍最鐘愛的坐騎,但為了讓更多的戰士走出草地,彭德懷忍痛命令槍殺了他,這樣一位愛兵如子的將領形象便展現在讀者眼前。
設計第二教時,我是定位在學生反復練讀、體驗的基礎上讀懂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課文重點在第二部分,通過彭德懷將軍痛殺大黑騾子一系列動作、語言、神態等具體描寫,體現他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字里行間中領略到彭德懷將軍的矛盾心理。在教學中緊緊扣住彭德懷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以及彭德懷與飼養員、戰士們關于殺與不殺大黑騾子的分歧和彭德懷內心的矛盾來展現彭德懷愛戰士勝過愛自己的坐騎、與戰士同甘共苦的崇高精神。
中國的山水畫,一葉扁舟可暗示“空白”處有千里澄江。美國藝術心理學家阿里海姆把這叫做“知覺補充”,意思是說一個“待補”的“缺口”更能勾起欣賞者的想象。在語文教學中,借鑒繪畫的“空白”藝術,更能激活學生的想象,有利于學生設身處地地體味課文意境,感悟課文內涵。
這篇課文贊揚了他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我在教學中,讓學生適時恰當地沉默肅靜一段時間,布設時間“空白”,引導學生充分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靜默——感受真情
在槍殺大黑騾子時,我神色莊重,語調低沉地說:“同學們,彭德懷爺爺是那么愛他的戰士,在長征途中,為了給戰士們充饑,為了能讓多一些戰士走出草地,忍痛下達了槍殺他心愛的大黑騾子的命令。一聲槍響,大黑騾子斜斜地倒下了,彭德懷爺爺的心碎了,他緩緩地摘下了軍帽。同學們,讓我們和彭爺爺一起向對革命有功的大黑騾子默哀三分鐘。”實踐表明,這樣做,使學生真切地體驗到了彭德懷失去大黑騾子的痛苦,從而感受彭德懷愛護戰士的一片真情。
靜思——感悟真情
“槍殺騾子”是課文的重點,也是最感人的部分,各種復雜而又真摯的情感在這里涌動、撞擊。但是作者沒有進行鋪排陳設的描寫,而是選用了一個個近乎靜態而又富有動感的慢鏡頭“彭德懷背過臉去”;6匹牲口“默默地低下了頭”;“大家都閉上了眼睛”;彭德懷“緩緩地摘下軍帽……”作者精心選擇的這幾個畫面,就像進行曲中的休止符,戛然而止,留下了可供想象的空白;而雄壯有力的前奏正余音繞梁,又給讀者勾勒了想象的軌跡。范讀課文時,我有意在上述幾處文字后面作稍長的停頓,布設時間空白,讓學生調動已有的生活積累,依據課文驅遣想象。于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顯現在他們眼前,他們的思緒跟隨文中人物融進一個個難以忘懷的場景,真切地感悟到了課文的意境。
靜場——體會真情
在學生自由充分的細讀品味后,再引導學生學著老師的方法齊讀“槍殺騾子”這段課文。深沉渾厚的集體讀書聲,與較長時間停頓形成的靜場產生的強烈對比,更能震撼人的心靈。學生于無聲處聽到了文中人物(包括富有人性的六匹牲口)內心深處情感爆發的驚雷,也易于體會到浸透在字里行間的令人回腸蕩氣的拳拳深情,從而使學生全身心地徜徉在激情的海洋里,獲得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和人生的啟迪。
整節課我覺得孩子們已經走進了彭德懷的內心,走進了戰士們的內心,走近了大黑騾子的身旁,走上了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孩子們對彭德懷、對戰士、對大黑騾子充滿了感情,同時他們也更懂得了愛的含義,懂得了顧全大局。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