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2 10:15:26 下載試卷 標簽:高中生活
少卿足下:作為一名史官,一個在朝廷上微不足道的仆人,我,司馬遷,恭敬地給您回信。在這以前,您曾屈尊給我寫信,要求我在中書令這個位置上學會待人接物之道,并把向皇帝薦舉人才當作自己應盡的義務。你的信寫得那么誠懇,但我覺得,你或許會因為我把你的教誨當作流俗之見置諸腦后而生氣吧?我真的不敢如此啊!我雖然疲憊且卑微,對您的長者風范也是常有所聞的。只是我覺得自己已是個廢人,又不得不處于下*的地位,只要有所舉動,勢必招人白眼。我若是推舉什么人的話,非但不能幫他什么忙,恐怕反而會害了人家啊!我落到這個地步,除了獨自承受著抑郁,又能向誰去訴說呢!正如俗話所說的:“沒人需要你,也沒人理你啊!”鐘子期死了,俞伯牙從此不再彈奏他的琴。為什么會這樣呢?無非是說:一個士大夫,愿意為人世間唯一理解他的人去死,正如一個女人為了愛她的人而打扮一樣。
而我呢,已經渾身污濁,滿心傷痛。雖然我擁有隨侯之珠、和氏之璧般的不世之才,我的行為也象許由和伯夷那樣狷介、高尚,但卻再也不能以之為驕傲了。如果我真要表現一點點傲氣的話,除了被人嘲笑自取其辱外,還能怎樣呢!
早該回您的信,但那會兒我正好跟隨武帝從外地回來,每天都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雜務非要我去做。我們難得有時間碰頭,匆匆忙忙,竟找不到一點兒時間,可以讓我痛痛快快地把我的想法都告訴你。而今天你突然成了罪人,我不知道結果會怎樣。想著再有個十天半月,也就到這一年的年尾了,我又得跟從皇上到雍去祭拜五帝。我耽心不祥的結局會在我走后突然降臨,那樣的話,對我來說,是永遠地失去了向朋友傾訴滿腔憤懣的可能;而你,也會因為我不給你回信,而懷抱著無窮無盡的遺憾吧?那就請你聽我說說我對這個世界的淺陋的看法吧!這么久一直拖著沒有給你回信,希望你不要責備我。
我認為,一個人的修養,往往是他的智慧的體現;一個人對他人的關愛,讓我們看到了他的仁人之心;在一個人的取舍之間,我們看到的是他對道義的理解;當他受辱并知恥的時候,會迸發出最強烈的勇氣以捍衛自己的尊嚴;而人這一生的終極目標,就是要讓自己名垂青史。一個讀書人,要有智慧、有仁人之心、堅持道義、勇敢自尊、胸懷大志,這樣才能挺立于世,列于君子之林。最慘的災難都來自人的貪欲,而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被人傷透了心;最壞的行為是辱沒自己的祖先,而對一個男人來說,沒有比受宮刑更大的恥辱了。受了那樣的刑罰還能活下來的人,沒人把他當人看啊! 這種事情不是今天才有,其實很早就這樣了。從前衛靈公坐車外出,讓宦官雍渠陪坐在車的右邊,孔子就生氣地跑到陳這個地方去了。商鞅得到秦孝公的重用,而秦國的賢人趙良卻對他全然無好感,那是因為引薦商鞅的景監,是個宦官!漢文帝喜歡讓宦官趙同子一起坐車外出,袁盎就鐵青著臉責備漢文帝不該讓刑余之人坐在帝王身邊。自古以來的士大夫都認為這樣的人是可恥的。那些才能平庸的人,倘若落到與宦官為伍的話,都會沮喪得抬不起頭來,更何況是堂堂大丈夫呢!眼下朝廷再缺乏人才,也不至于要讓我這樣的刑余之人來薦舉天下的英雄豪杰吧?
我繼承父親的遺志,當上了史官,在皇帝跟前當差,算來已有二十多年了。我經常想,往高里說,我這個人沒有什么了不起的資質,可以向皇帝獻上我高明的計策,讓皇帝知道我是多么忠誠于朝廷, 而得到皇上的賞識;其次呢,我也不能在皇帝身邊,彌補朝廷事務大大小小的疏漏,為朝廷物色真正有本事的人才,讓那些埋沒在偏僻山林的賢人,出來為朝廷做事。在朝廷的邊防事務方面,我又不能作為一個軍人,為國家攻城略地,斬將奪旗,建立軍功。最起碼我做不到辛辛苦苦、一天天往上爬,直到取得顯赫的高官厚祿,光宗耀祖,讓親戚朋友都覺得臉上有光。這四條通往顯達的路子,我都走不通,也就只能在皇帝身邊乖乖地守著本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如此而已。過去我也曾經躋身于朝廷的中低級官員之中,他們議論國家事務的時候,我也有幸坐在后面聽聽,即便在當時,我都沒有提出過什么好的策略,沒有為朝廷大事動用過我有限的心智;今天我已經成為一個廢人、一個在朝廷上打雜的奴仆,我已身陷逼仄而晦暗的地牢,卻要跑出來昂首揚眉,指陳是非,品評人物,這不是明擺著要讓朝廷以及滿朝官員感到羞辱嗎?不說也罷!不說也罷!象我這樣的人,還有什么可說的!還有什么可說的呀!
這些年來,對于那件事,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我年少的時候,就有些一般人看來相當出格的才能,所以我成人之后,在我鄉里鄉親的心目中,也就沒有什么特別好的聲譽。當今皇上全然因為我父親的緣故而任用了我,使我能夠出入宮禁,在皇帝身邊,為他奉獻我淺薄的文字功夫。我覺得這份史官的責任就象是扣在我頭頂上的一個銅盆,戴著這樣一個盆,自然不可能抬頭看天,而我也是低眉順眼,忠于史官的職守,很少與別人交往,也不管自家的事務,白天晚上,我總在考慮的是怎樣當好一個史官,為國家奉獻我的全部精力,我一直想以這樣的恪盡職守來博得皇上的歡心,卻不料事與愿違到如此地步!
我和李陵一度都在宮中共事。但平時也沒有特別好的交情。一個武官,一個史官,根本走不到一起去。公務之余,我們連在一起喝杯酒、開開心的交往都沒有。但是我在一邊觀察他,覺得他是一個非常自律而且氣度不凡的人。他十分孝敬他的母親,與朋友交往很有誠信,面對錢財,他表現得非常廉潔,在索取與付出的時候,他總是以道義為本。他對于長幼尊卑的禮數非常清楚。與平輩交往也謙讓得很,恭敬、節儉,非常尊重別人。在國家有危難的關鍵時刻,他總是挺身而出,有獻身精神。我觀察他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認為他真是國家的精英。這樣置個人身家性命于不顧、為赴國難萬死不辭的臣子,現在真是少見了。而當他一有失誤,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身家性命和妻子兒女的人,卻紛紛跑來指摘他,交頭接耳,危言聳聽,我真是在心里為李陵抱不平。李陵就那樣帶領不到五千人馬,深入匈奴王的領地,以虎口拔牙的無畏氣概,向匈奴王挑戰。與匈奴的重兵,奮戰了十多天,消滅了五千多匈奴人,使匈奴人的援兵與供給都無法保障。匈奴諸王都非常震驚與恐怖,不得不動員其左右賢王的部將與所有能夠參戰的匈奴人,對李陵的軍隊實施全面包圍與進攻。李陵身陷重圍,轉戰千里,弓箭用完了,又得不到援兵,真是道盡糧絕。他的士兵們浴血奮戰,死傷遍野,然而只要李陵說一聲慰勉他們的話,有誰不即刻流著眼淚掙扎而起呢?他們擦去滿臉的血淚,張開已經沒有箭的強弓,沖上去與敵人肉搏,面對北虜,不惜一死。李陵尚未陷入敵人重圍的時候,派使者送來了打勝仗的戰報,當時滿朝文武公卿,都舉杯向皇上大唱贊歌。幾天后,李陵兵敗的戰報來了,武帝因此而食不甘味,上朝聽政也頗不愉快,大臣們又擔憂又害怕,都有點不知所措。我心里真是一點都沒有考慮到自己是個微不足道的人。我只是看見皇上悲傷憂慮的樣子有點不忍,誠心誠意地想要說點什么來減輕皇上的精神負擔。我說,我認為李陵平時與僚屬相處,什么好處都讓給別人,即使只剩一點點食物,他都會與部下分而食之。這樣的人,總能夠得到部下的拼死效力,自古以來,沒有什么人能在這一點上超過他。目前他雖然戰敗并身陷敵虜。根據我的觀察,他莫非是想在敵營尋找機會報效國家吧!現在敗局已定,無法挽回,但他消滅了這么多匈奴兵,其功勞也足以布告天下呀!我本來就想向皇上表達這樣的意思,但哪兒輪得到我說話呢?正好那會兒皇帝把我召去征詢,我就這樣說了。我說李陵有功,為的是讓皇上寬心,同時也為了能堵住朝廷上四起的怨言。也許我表達得不很清楚,反正英明的皇上不能理解我的耿耿忠心,反而以為我是有意把戰敗的責任推到他的愛臣李廣利身上,而為李陵游說。于是皇上就把我交給廷尉去處置,根本不要聽我出于一片忠誠的任何解釋。因為我冒犯的是皇上,所以就讓官吏們來定我的罪。我家窮,拿不出足夠的錢物來贖我的罪,我的朋友也沒有一個人來救我、來探視我,平時身邊那些交情還不錯的人,沒一個為我說一句話。我是個人,而不是一根木頭、一塊石頭啊。我心里有那么多痛苦,卻不得不在暗無天日的死牢里,獨自面對那些刀筆酷吏,誰能來聽我傾訴呢!這一切,少卿你也是親眼看見的,我說的難道不是事實嗎?李陵投降茍活既成事實,他敗壞了他家族的名聲,也把我推進了閹人呆的“蠶室”,再一次受到天下人的恥笑。我傷心,我傷心啊!這樣的事情又怎能對俗人一一道來呢!
我的祖先,也沒有什么功臣能獲得御賜的丹書鐵券。掌管文史、星象和歷法的史官,其地位也就在巫師、卜祝之間吧,本來就是供帝王逗個樂的,帝王養一個史官,就好比養個把*女戲子,所以一般人也不把史官放在眼里。在這種情況下,我如果接受死刑的處罰,不過是九牛亡一毛的事,我死了,與死掉一只螞蟻又有什么不同呢?世俗的人當然不會把我看作是為尊嚴而死的人,他們只會說:“這個人真蠢,居然犯下這樣不可饒恕的死罪!”我如果選擇死,結果不就是這樣嗎?還能怎樣呢?我這毫無建樹的一生在人家看來,死了也就死了!
人都會死,有的人死了,他的人格卻能象泰山一般永遠矗立著,而有的人的死,輕飄飄的就好象一根羽毛,那是因為他們的活法不一樣。人生一世,最要緊的就是不能受辱,首先不能辱沒自己的祖宗,其次是不能失去做人的尊嚴,再其次是不能有失體面,再往下是不能理屈詞窮讓人笑話,再次一等是在人前卑躬屈節,還有不停地貶官直至換上罪犯的赭衣。接著就是戴上木枷挨打受刑,再有是剔去你的胡須與頭發,在你身上、脖子上纏上鐵鐐,更有甚者就是在你身上烙下囚犯的印記,剁去你的腳趾,而最最不堪的奇恥大辱,就是宮刑啊!書傳經典有所謂“刑不上大夫”之說,其用意是要讀書人知恥,萬萬不可觸犯刑律。猛虎在深山,百獸都怕它,有朝一日它掉進了陷井,也只能可憐巴巴地搖尾乞食,它多年的威風也就慢慢地收斂了。真正潔身自好的讀書人,即使是在地上畫一個象征性的牢房讓他進去,他都決不肯進去;即便是用木頭削一個法吏,他也決不肯面對只有犯人才面對的此類角色。在意識到可能受辱之前,他們會下決心自殺。當一個曾經顯赫的人被人捆住了手腳,戴上了木枷、鐵鐐,裸露著受傷的肌體,忍受著棍棒與鞭笞,被關入牢房之時,看到看守牢房的小吏,他會磕頭求饒,看到小牢子,他都會嚇得要死。為什么會這樣呢?和前面所說的猛虎一樣,他從前再怎么威風,這會兒也不能不忍氣吞聲。人到了這個地步,還要說自己沒有受辱,無非是打腫了臉充胖子、自欺欺人罷了,根本不值一提。
周文王姬昌任西伯之時,曾被商紂囚禁在蕩陰的地牢里,他好歹也是個王侯啊!李斯,當到了秦國的丞相,結果卻被處以死刑。淮陰侯韓信,一度封王,不也在陳地被捕入獄嗎?彭越、張敖,都曾以王侯自居,也都因有野心而被收監治罪。絳侯周勃滅諸呂,一度權傾朝野,但也有過幽囚入獄的時候。魏其侯竇嬰,景帝手下的一員大將啊,不也得穿著囚犯的衣服,忍受頭、手、足都戴上木枷的羞辱嗎?所謂一諾千金的季布,也曾為逃脫追捕,剔發變裝,自己賣身到朱家當家奴。灌夫曾經被少府囚禁。這些人都曾身為王侯將相,聞名天下,而一旦犯法下獄,都沒有自殺而寧可茍活于這個骯臟的塵世。古人也罷,今人也罷,都是如此。難道他們不感到受辱嗎!如此看來,勇敢和怯懦,決定于人所處的情勢;強硬或是懦弱,也只是外在的表現而已。對人性,我們應該已經很清楚了,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如果一個人不能早早地在法律制裁之前自殺,而慢慢失去了全部血性,到了鞭笞與棍棒之下,才想到要維護自己的尊嚴,那不是太晚了嗎!古人之所以不輕易讓士大夫受刑,恐怕就是因為這個道理吧。
人啊,沒有不貪生怕死的,牽記自己的父母,為妻子兒女的將來擔憂,是人之常情。至于為了真理而奮不顧身,那也是不得不如此才如此的。而我很不幸,早早失去了父母,沒有兄弟,總是孤零零的,少卿啊,你看我對妻子兒女有那么眷戀嗎?真正勇敢的人不一定非要為了節義去死,而一個膽小的人,為了表現他的節義感,卻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去死!我雖然也怯懦、也想活下去,但卻很清楚人在特定的時刻,應該怎樣作出選擇,怎么會甘心讓自己在幽囚受辱中滅頂呢!那些奴婢*妾,尚且寧死而不受辱,何況我所受的是這樣不堪忍受的奇恥大辱啊!我之所以默默地忍受這一切而活下來,之所以處在糞土之中而不退縮,實在是因為我還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我不甘心自己的文采不能傳世,不甘心象個可憐蟲一樣在人們鄙夷的目光下消失。
自古富貴者人死燈滅,被人遺忘的,不計其數。只有那些優秀杰出的人物,名垂青史。周文王被拘禁時,在困厄中演繹了《周易》。孔子一生不得志,卻編著了《春秋》。屈原被放逐到蠻荒之地,吟唱出《離騷》這樣的篇章。左丘明眼睛瞎了,卻寫作了《國語》。孫子被斷了膝蓋再也不能行走,卻完成了他的兵法著作。呂不韋被秦始皇發配西蜀,他的《呂覽》因而傳遍天下。韓非被囚禁在秦國的監獄里,寫下了他的名篇《說難》與《孤憤》。詩三百零五篇,大多是圣賢發憤而成就的篇章。這些人都是因為心里有無從宣泄的苦悶,得不到世人的理解,所以用文字來記下已經發生的事情,希望將之留給未來的世界。于是,象失去了雙眼的左丘明,斷了雙腳的孫子,知道自己已經再也不能有所作為,便退而將自己的見解寫在簡冊上,以抒發胸中的憤懣,希望總有一天人們可以通過這些文字了解他們。
我可能不自量力吧。這些年來,我廣泛搜集散落在各地的掌故資料,并對事實的前因后果進行了考證與思索,我用文字敘述這些舊人舊事,目的是探究有史以來的人事、世事成敗興衰的原因和軌跡。從軒轅皇帝到今天,我編寫了十表、十二本紀,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通過敘述往事,來探究天地人間的真知,了解古今世事的變通之道,表明我對這個世界的獨特的認識。我的工作剛剛有了大致的輪廓,就發生了那一次大變故。我不能讓這一事業就此斷送。為了完成它,我無怨無悔地接受了酷刑。有朝一日我寫成了這部書,藏之名山,傳給知道它價值的人,讓它傳播于天下,那么我所受到的全部凌辱就得到了補償。到那時,哪怕殺我一萬次,我也死而無憾。但這種想法也只能跟明白人說,而難以讓俗人理解啊!
重負之下的生存是多么艱難,一個受辱之人將招來更多的誹謗和非議。我因為言語之罪而受到這樣的刑罰,每每被家族中人戳著脊梁骨譏笑,侮辱到我的祖先,我有何顏面為父母上墳啊!這樣的污垢再也洗不干凈了,即使百代之后,也只會越來越臟。想到這一點,我天天都覺得心痛難忍,肝腸寸斷。呆在家里惶惶惚惚、失魂落魄,走到外面又不知道自己想去哪兒。只要想到自己所受的凌辱,渾身就直冒冷汗,衣服都濕得沾在背上。就我這么一個宦官,難道還有引退到深山老林的資格嗎?所以我也就是和周圍的人一樣,隨波逐流,上下斡旋,在忙忙碌碌之中排遣心中近乎瘋狂的困惑。而少卿你卻要我向朝廷推薦賢能之士,我的想法簡直不能與你的看法同日而語啊!我即使能用漂亮的言辭來掩飾自己,也毫無好處,人家不會相信我的話,我若這么做無非是自取其辱罷了。總之,人這一生的是非都要在死后才能論定啊。
我的信也許不能把我想說的都說清楚。也就是大致表達一下自己淺陋的看法吧!再一次致意!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