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3 09:35:17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 學習方法 思維拓展 填報指導 語文教材
教學設想
基于對課文的理解,我確定的教學流程是,首先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了解卵、蠶、繭、蛾之間的關系。然后開展對課文的精讀,重點放在蠶生長過程的變化的理解上,讓學生抓住”又黑又小“、”又黃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一天天發亮“等關鍵詞語理解蠶生長過程中四次大的身體變化。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適當為學生解惑,如”蠶為什么要睡這么多次?“、”蠶為什么身體會發亮?“等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這一過程的教學中,需要重點注意的是要把準語文課的主旨,要讓學生通過讀來體會理解,通過讀來表達對蠶的喜愛,通過讀來激發他們對昆蟲的興趣。各種媒體的使用也要盡量少一些,不可用媒體的展示來代替學生的感悟體會。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掌握多音字”發“(伯)的讀音。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初步了解蠶的生長過程和形態變化,激發學生對昆蟲的研究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本課字詞,會仿照例句寫話,能整理排列錯亂的句子。
難點:讓學生了解蠶的整個生長過程及不同的時期不同的變化。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結合學習生字詞”蠶“、”姑娘“,揭示課題
1.出示蠶的掛圖,引出課題生字教認。
問:這是什么?(板書:蠶)出示”蠶“的字卡,學生看拼音讀”cdn“。注意”蠶“字是平舌音、前鼻音。分析字形:“蠶”字是上下結構,上部是“天”,下部是“蟲”。書空記字。
問:誰知道“蠶”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蠶是一種昆蟲,能夠吐絲,蠶絲能織成美麗的綢緞)對,人們把“蠶”看做像一個美麗能干的姑娘,親切地稱“蠶”為“蠶姑娘”。(板書:姑娘,補全課題)
出示“姑娘”詞卡,學生看拼音讀“g0niong”。提示注意:“娘”是鼻音,不能讀成帕ng。分析字形:“姑娘”兩個宇都是左右結構,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右部不同:“姑”字右部是“古”,“娘”字右部是“良”。分別書空記字。
2.這節課我們開始學習《蠶姑娘》這篇課文。齊讀課題:蠶姑娘。
二、初讀指導
1.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后默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學習生字詞。
(1)會讀田字格里外的生字以及多音字“發”。特別注意區分、讀準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節。
(2)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桑葉蠶卵蠶床蠶山吐絲繭子蓋新房蛾從此
(3)讀順課文。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字詞:
蠶桑葉從此瘦
鉆出換上卵繭
(2)指名讀,引導學生讀準加點字的平舌音、翹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節。
(3)了解詞語掌握情況。
桑葉:(用圖或實物講解)
蠶卵:蠶蛾產下的子。
蠶床:指養蠶的用具,如竹匾等(指看書上插圖)。
蠶山:(看實物或圖)供蠶吐絲做繭的一束束草稈子或麥秸稈子,上尖下寬,所以叫蠶山。
蛾:(看圖)蠶的成蟲。
從此:從這時起。
(4)抽字詞卡片,讓學生讀。
(5)分自然段讀課文。
三、描紅指導
1.提示注意點。
此:左右結構。左部“止”第一筆是長“豎”而不是短“豎”,第四筆是“提”而不是“橫”;右部“匕”先寫“撇”再寫“豎彎鉤”,兩筆相連而不交叉,不能寫成“七”,上部左低右高,下部齊平。
舊:開頭兩“豎”長度相當,上下間隔相等,“日”框內部一“橫”連左“豎”不連右“折”,底部一“橫”既連左“豎”又連右“折”。
姑:左部“女字旁”末筆改“橫”為“提”,右連第三筆“撇”而不交叉;右部“古”首“橫”宜收緊些,下面“口”形上寬下窄,體形稍大,使下部平穩。
蠶:上部首筆是“橫”而不是“撇”,第四筆“捺”起筆處連“橫”而不連“撇”。“撇、捺”舒展,預留下部空隙寫“蟲”。
換: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部“提手旁”寫法同前;右部“奐”,自上而下筆畫由收緊到放開,最后兩筆“撇、捺”相配,支持下部平穩。
鉆:左右結構,左右寬度相等。左部“金字旁”開頭兩筆占位略寬,蓋住下部筆畫;右部首“豎”挺直,“橫”畫宜短,左連“豎”畫,下面“口”形寫法同“姑”而略大,保持下部平穩。
娘:左部“女子旁”寫法同“姑”字;右部“良”首“點”宜高,第二至四筆應橫向收緊,“豎提”長而挺直,其“提”部,形成的角度略大,最后兩筆,“撇”連于“捺”,共同布白于右下空隙部位。
桑:上部三“又”呈品字形分布,上大下小,一律改“捺”為“點”;下部“木”的“橫”畫要長,“撇、捺”舒展,全字上收下放,保持平穩。
蓋:上下結構。上部“羊字頭”開頭兩筆一側“點”一撇“點”,三“橫”間隔均勻,中“橫”略短;下部“皿字底”體形寬扁,框里兩短“豎”,分別同左右兩“豎”畫走勢相應,而彼此對稱,平分成框里三個空隙,末“橫”特長,左伸右展,保持底部穩定。
裳:上部宜縱向收緊;下部“衣”的“橫”畫宜短,“撇”畫稍長,“豎提”偏左定位,最后的短“撇”連于長“捺”,下部四筆體形寬放,保持全字穩定。
2.學生練習描紅。
四、布置作業
1.練讀課文,注意第2~5自然段詞句的異同。
2.讀抄詞語(見文后練習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