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3 11:17:16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學習方法 教材 語文教材 診斷活動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導入
1利用字詞卡片,指讀字詞。一生任讀一詞,其他生書寫。
2、分節指讀課文,讓學生說出上節課的學習收獲。
(通過復習,鞏固了對本課字詞的認讀記憶,同時也復現了對課文內容的體會和理解。為進入新的學習活動創造了條件。)
研讀
1、組織學生合作學習。選擇最感興趣的一個小節進行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自讀---討論這種景物是如何幫助我們辨別方向的----結合圖片進行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2、選派代表,圖文結合,展示小組學習成果,組內同學補充,其他組同學提問質疑。引導學生簡單了解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
教師適時出示指南針和插圖資料,并相機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適時地進行語言訓練。如:第一節中“慌張”一詞你怎樣理解,還能找出與它意思相近的詞嗎?;你能用上“因為......所以......”這個關聯詞語,把課文中某個小節的內容說清楚嗎?等。
(由于課文內容淺易,適合朗讀,結合相似,因此采取放手讓學生合作研讀的方式,把讀書的權利和機會充分還給學生,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教師則適時點撥指導,促進學生理解的深入和能力提高。)
讀背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啟發學生交流:怎樣讀才更有感情?
2、展示朗讀,嘗試背誦。
3、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朗讀和背誦比賽。、
(指導朗讀,深入理解感悟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讀書興趣,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
拓展
1、你還知道哪些辨別方向的方法?用你喜歡的方式介紹給大家:
2、試著把自己你了解的天然指南針續寫進詩歌里。
(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培養學生模仿寫話的能力,課內外結合,著眼學生的能力提高和個性發展。)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稠:多而密。在本課指樹的枝葉很多。
渠:人工開的水道,灌溉或排水用。
野外:離居民點較遠的地方。
慌張:心里不沉著,動作忙亂。
天然:自然存在的,自然產生的,不是人工制造的東西。
忠實:忠誠可靠。
相關鏈接;、
野外辨別方向的方法
1、使用有指針的手表〈適用于北半球〉
中北法:將火柴豎在表盤中間,轉動表盤,使火柴的射影和短針成一直線,則短針與表盤的十二時之間,形成一個小角,小角的平分線所延長的方向,就是北方。
外南法:將火柴豎在時針尖端的表盤上,轉動表盤,使火柴的射影和短針成為一直線,則短針與表盤的十二時之間,成為一個小角,小角的平分線所延長的方向,就是南方。
2、年輪:年輪較密的一端為北方,反之為南方。它也是與陽光有密切關系,有陽光的一邊長得較快,所以南面的年輪長得疏而松,北面則密而堅。
3、竹子:竹身顏色較為青綠的一面,是朝向南方,較為青黃的一面,是朝向北方,在無風的狀況下,竹子的尖端通常是倒向南方的。
4、青苔:當我們翻動石頭時,有青苔的一邊為北方,反之為南方。因為北少陽光照射。但此法準確率極低。
5、山崖峭壁:山崖峭壁較為光禿之一邊為北方,反之為南方,因為沒有陽光照射,所以植物不易生長。但此法準確率極低。
6、立竿見影:在晴朗的白天,用一根直扦,使其與地面垂直,插在地上,在太陽的照射下形成一個陰影。把一塊石子放在影子的頂點處,約15分鐘后,直桿影子的頂點移動到另一處時,再放一塊石子,然后將兩個石子連成一條直線,向太陽的一面是南方,相反的方向是北方,直扦越高、越細、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動的距離越長,測出的方向就越準。
7、南十字星:在北緯23°30′以南地區,夜間有時可見南十字星,由四顆較亮的星組成,形同“十”字,在其右下方,由γ向α兩星聯機長度的四倍半處(無星)為正南方向。
8、從月亮的圓缺、觀察的時間及月亮的位置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推知陰歷的大概的日期,并可用來判別大概的方向。
9、地物特征:
房屋:一般門向南開,我國北方尤其如此:
廟宇:通常也是向南開門,尤其廟宇群中的主體建筑;
突出地物:向北一側基部較潮濕并可能生長低矮的苔蘚植物。
語文園地五我的發現這項訓練包含兩組句子,它們的共同點是每組句子的文字都相同,但標點不同。目的在于通過觀察、朗讀、體會出陳述句與反問句、感嘆句與反問句的不同。進而認識到標點符號的重要作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朗讀體會,并挖掘學生的語言基礎,豐富學生的語感,在探究與發現中,體驗祖國語言的豐富。過程建議1、出示“句號、問號、感嘆號”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說說對它們的了解。2、根據學生的理解和學生的語言積累,用三種標點分別說一句話,小組內互相交流。3、出示教材中的兩組句子,讓學生自主觀察,朗讀,比比誰讀得好。4、共同討論,每組中的兩個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5、小組游戲練習:一生說句子,一生點標點。比比哪組說得準確。日積月累這次活動安排了“讀讀認認、我會連、讀讀背背”三項內容。其中“讀讀認認”安排了認識十個生字的任務。每組中有一個熟字,一個新字,采用了換偏旁的識字方法,幫助學生識記。是對學生識字能力和識字方法的一次鞏固。由于二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識字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大膽放手。引導學生獨立識字,增進樂趣,體會方法,發展能力。“我會連”是兩組“詞語搭配”練習。由于涉及的詞語都是學生熟知的,因此,要鼓勵學生相互協作,自主完成。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累,擴展,豐富學生的語言。“讀讀背背”中安排的積累“節氣歌”。節氣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陌生。教學中應努力挖掘課程資源,激發學生對節氣等相關知識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理解和積累。過程建議讀讀認認1、首先出示每組字中的熟字,讓學生認讀。然后換掉熟字的偏旁,讓學生猜讀,進而體會形聲字的特點。2、揭示新組成字的讀音,出示詞語,組織學生認讀。組內讀理解。3、整體出示,生字、熟字及詞語。引導學生朗讀,區分體會。4、游戲“找朋友”:利用偏旁卡片,組織學生進行組字游戲,鞏固識字。我會連1、分組出示兩組練習,讓學生嘗試連線。2、同桌互檢,朗讀鞏固。3、啟發思考:照樣子,你還能說幾個嗎?組織學生交流匯報。讀讀背背1、自由練讀,思考:你對節氣等相關的知識了解嗎?教師簡要介紹。2、組內練讀,參照教材,認識歌中的每句話所說明的節氣名稱。3、練習背誦,小組比賽。口語交際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奇妙的動物世界”。這是在本組課文教學內容基礎上對“熱愛自然,了解自然”這一單元主題進行的深化。其目的是實現主題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全方位鏈接,進而激發學生了解動物的興趣和親近動物、愛護動物的健康情感。口語交際活動作為延伸與深化的一個載體,要力求發揮交流活動的優勢,積極創設情境,實現積極互動交流的氛圍。讓學生在交際中,真正表達。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相機引導,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寬交際思路,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交際準備:1、準備“動物世界”的光盤、或動物圖片掛圖等。2、將班級的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組織過程:1、情境導入(1)利用準備的圖片或音像資料,組織學生觀察。(2)交流觀后的感受。(3)教師小結導出話題。可以借鑒教材短文中的第一自然節,激發學生興趣。2、展開話題(1)啟發談話:你知道我們身邊都有哪些動物呢?(空中飛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2)你最喜歡哪種動物?你對它了解多少?和哪些動物間發生過有趣的事情?(3)個別學生交流自己的體驗,教師有意識地點撥方法,幫助學生表達清楚,強調注意的問題。3、組內交流(1)選擇自己喜歡,了解的動物,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說說它們的生活習性,以及與它們之間發生的事情。(2)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如: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有不明白的問題及時提問、大家可以互相補充等。4、全班交流(1)組內推選代表講給全班同學聽,同學們互相提問或進行補充。(2)師生共同評議學生表達情況。5、動筆習作教師組織學生把組內和在全班交流的內容寫下來。教師要有意識地拓展學生的思路,可以寫動物的樣子、生活習性,與小動物間發生的趣事等。鼓勵學生敢寫,多寫,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寫話水平。6、互讀簡評在組內互相交流自己寫的片段,讀一讀,評一評。教師可以選擇優秀的內容,進行全班展示讀。同學根據大家的意見進行修改。展示臺根據本組教材的內容主題,“展示臺”安排了展示學生學習和了解到的自然知識,為學生的停息收集提供了展示的平臺。活動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興趣和能力,表達交際的能力,激發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此次活動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在本組教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搜集相關的資料,為活動展示做好準備。比如在學習<古詩兩首>一課后,引導學生搜集描繪祖國山河和自然風光的優秀詩句和圖片;學習<最大的“書”>,引導學生采集制作動植物或礦物標本;學習<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之后,引導學生搜集、查找其他常見的辨認方向的方法等。教學中,要努力營造和諧交流的氛圍,積極創造多種形式,為學生搜集的充分展示創造機會。如:組內交流,擇優推薦;分類展臺,自主介紹等,激發學生的熱情。也可將活動延伸到課后。如:舉辦“標本世界”、“錦繡山河”等專題性的小展覽,供學生參觀,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激發學生的成功體驗。過程建議1、根據學生的搜集,進行簡要的分類,并將同學按資料類別他成若干小組。2、組內交流,由小組長組織組內的同學分別展示自己的搜集。教師巡視點撥,引導學生說清從哪搜集的,內容是什么,從中學到了什么或受到哪些啟示,不清楚的地方同學間互相發問或補充。3、每個小組推選代表,參與全班的“最佳展示”。4、教師小結,鼓勵評價。布置指導學生課后舉辦專題小展覽。提示學生:寫上資料標簽、內容簡介、講解詞,想好版面設計形式等。寬帶網這次寬帶網中介紹了兩種有趣的動物,一個是食蟲的植物“豬籠草”,一種是熱帶魚。目的在于通過閱讀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了解大自然的熱情和積極性,逐步養成留心觀察大自然的習慣。過程建議1、出示短文,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組內交流讀后的感受。2、利用短文的最后一自然節,啟發學生討論:你還知道哪些大自然中奇異現象?3、教師啟發學生交流搜集相關材料的途徑,鼓勵學生課外搜集。4、建議學生辦一期“奇妙的大自然”的專刊。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