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4 10:54:56 下載試卷 標簽:二年級 教案 語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能夠邊讀邊想象詩中的情景。感悟課文意境美、韻律美。
2、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分析。
3、引導學生學習課外讀物,擴大學生閱讀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敢于追求美好的童年,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高尚品格。
2、增進孩子對詩歌的喜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體會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
策略方法:
1、自主合作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我們應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不考慮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獨特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讓學生聯系自己生活經驗,通過反復誦讀或多媒體手段創設的畫面展開想象,理解課文的意思,體會課文的情感,然后在小組交流自己的理解。在課堂上創設出一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和諧互助,充滿人文氣息的合作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合作精神。
2、討論交流
本篇的文章雖不太長,但令人回味。本課中我確立:“你認為生活在鄉下的孩子快樂嗎?”為本課的研討專題,作為學生理解課文的切入點,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反復朗讀,體會文章的表達內涵,對于要理解到那種程度不必過分強求,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課文每小節圖片
教學過程:
教師與學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教學再設計及隨筆
一、激趣引入
1、(對于城市的孩子可以這樣問)“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城市里,你最愿意做的事是什么呀?你覺得怎樣呀?”
2、(對于農村的孩子可以這樣問)“孩子們,我留心觀察了你們,老師知道大家平時做的事特別的多,你最愿意做的事是什么呀?你覺得怎么樣?”
學生自由回答。
3、師:“你們的故事真動聽?墒俏乙舱J識一個小朋友,他生活在鄉下,他的生活呀極為豐富。你們想知道他生活得如何嗎?都做什么嗎?”
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想”。
4師:“那好,我們就一同進入他的世界吧!”
5、揭示課題《鄉下孩子》。
用孩子熟悉的事導入課題,孩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學生各抒己見,抒發自己的個性化情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主動進入學習狀態。
激勵的話語使孩子們更感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二、誦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出示自學要求:
1.明確自學要求。
。1)讀通課文。
。2)自學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說說你用什么辦法記住這些生字新詞。
。3)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學生自讀課文。小組內合作交流、互評互糾,讀準字音。)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問:“你認識哪個字,你是怎么認識的?”
。▽W生開始認字,在這個環節其他同學可以補充,也可以提問題,還可以組詞和造句。)
教師隨機問“編織”、“撐圓”和“含”的意思,學生可以做動作來理解。
(2)學生在書上圈出這些字。
(3)指名讀課文。
(4)分小組讀課文。
互評朗讀,共同進步。
學生充分經歷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并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幫助弱勢學生識字。
充分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天真在這個環節中得到飛揚,進而達到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隨機進行提問,可幫助學生充分理解詞語。并通過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用動作來理解詞語。
讓學生學會公正、客觀的評價同學,善于發現他人的長處,能夠主動取長補短。
三、讀中感悟,理解課文
1、問:“孩子們,讀完課文,你讀懂了什么?”(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W生有可能回答:
*我明白了自己小的時候在媽媽的懷里、在爸爸的背上,是那么的無居無束;
*我明白了他很喜歡小蝴蝶,還會用草葉吹歌曲;
*我明白了他很勤勞,經常挖野菜把小豬喂飽、還逮小魚喂小貓;
*我明白了生活在鄉下的孩子很快樂;......)
2、問:“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W生提出后可以由學生回答,教師也可做適當點撥)
3、師問:“生活在鄉下的孩子快樂嗎?為什么?”
。ㄕ垖W生討論、交流)
4、師:“看來,同學們對課真的已經理解了,那我們再來感悟感悟課文吧!邊讀邊想象詩中的情節好嗎?”(配樂齊讀)
5、請會背誦的同學試著背一背。
。▽W生在背的同時,教師出示提前準備好的關于課文每小節的圖片)
“你讀懂了什么”這一問題,體現了教師相信學生能學會的新課程理念。
繼續發揮小組合作的意識,學生在平等的交流中互相補充意見,更好的幫助理解課文內容。
教師在相信學生能力的前提下,引導孩子們理解文中內容。通過教師恰如其分的引導、點撥使他們在讀中感悟,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很好的體現了課文所包含的意境美和天真無暇的童貞童趣。
在學生傾聽別人說話的同時,幫助自己理請思路,更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在孩子們的交流與討論中體會課文的意境和情感態度。
通過對課文的充分理解,最后感悟文本,在詩一般的夢境中體會、感受鄉下孩子的快樂和自由,從而讓孩子們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其目的是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孩子的快樂和天真,給背誦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師:“同學們真聰明,用了很短的時間就能把課文背誦下來,老師真佩服你們!可是,有幾個生字朋友還等著和大家交朋友呢!你們一定很高興吧!(教師出示生字)
2、問:“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記住它!教教我們大家吧!看誰的這個小老師當的好,你就是這節課的‘小博士’!”
。ㄐ〗M討論識記生字的方法,取長補短)
3、師:“小組長派代表來抽簽!誰抽到哪個字,你就要給我們講一講呀!”
4、十個小組各抽一個。
5、活動開始。
6、書寫生字。(學生認真觀察后獨立書寫)
用孩子的口吻孩子容易接受,用和藹的態度孩子感到很親切,為學好生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激勵性的語言啟發了孩子的求知欲,孩子的思維、想象力也在此得到了再現,好勝心理再次萌動,這樣團隊精神就能真正的體現出來了。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們記憶生字,在寫的過程中又是在加深印象。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問:“你做過像課文中類似的事情嗎?請你和我們大家說一說吧!”
2、出示課文第二小節,(齊讀)
3、你能仿照著寫一寫自己有趣的童年嗎?(寫在小本本上)
讓學生把意猶未盡的感悟中使感情的文化氣息的心靈得以延續,產生的是一種文化熏陶后的“慣性”,深化主題。
教學反思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