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4 16:36:01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教案 語文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重點難點:重點: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師:我們的祖國邊疆遼闊,有56個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數民族?
隨學生回答“傣族”教師板書。
2、師:云南省西雙版納地區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后,有一個盛大節日,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潑水,互相祝福。這就是“潑水節”。(板書)
3、在“潑水節”前面板書“難忘的”,齊讀課題。說說讀了課題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學習
1、按自學四步驟學習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⑴.課件出示生字,小老師領讀。
⑵.識字小游戲
游戲一:找朋友
學生在“我會認”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顏色涂一涂。(鳳、凰)(咖、啡)(襟、褂)
游戲二:認讀生字卡片后,教師把生字卡片發給學生,教師念字音,有該字卡片的學生站起來領讀,其余學生跟讀。
⑶.認讀詞語(課件出示).
潑水節因為敬愛周恩來總理花炮對襟白褂敲鼓
銀碗祝福健康長壽幸福令人盛滿
(教學多音字:盛)
⑷.認讀長句。
①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②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⑸.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三、細讀課文,體會感悟。
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紅火紅”“一年一度”。
告訴學生:傣族是我國云南省的少數民族。每年過一次盛大的節日----潑水節。潑水節就是他們的新年,在農歷4月中旬(傣歷的六、七月份),歷時三、四天。過節的時候,人們換上最漂亮的衣裳,敲著鼓,跳著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潑水祝福。
⑵.播放傣族潑水節的影片。感受節日歡快的喜慶氣氛。
⑶.帶著喜悅讀一讀這一段話。
2、指名讀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潑水節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用“因為......所以......”說一說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
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抓住“四面八方、趕”字體會人們急著迎接周總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們在地上灑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一條條龍船劃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鮮紅的地毯”從而感悟到傣族人們撒花瓣獨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慶氣氛。
抓住“一條條、一串串”與“一條、一串”的區別,讓學生領悟節日的熱鬧和喜慶。
③句子3:人們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抓住“歡呼”感悟人們見到周總理的激動心情。
⑷、指導朗讀。
要把傣族人民的歡樂場面和人民熱愛周總理的心情讀出來。
指名讀、齊讀、表演讀。
四、寫字指導。
書寫生字“龍、恩、壽、柏、潑、特”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認讀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三自然段。
二、體會感悟。
1、設疑:周總理是怎樣跟傣族人民歡度節日的?
2、小組合作學習第四第五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
3、交流。學生先說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的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⑴.說說表示顏色的詞。
⑵.“笑容滿面”說明什么?
⑶.這時的周總理會對人們說些什么?
句子2:他接過一只象腳鼓,敲著歡樂的鼓點,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總理跟人們一起敲鼓跳舞說明了什么?
句子3: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⑴、周總理怎樣潑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說一說。
⑵、傣族人民怎樣潑水?向周總理祝福什么?說一說。
⑶、練習句式“一手......一手”“一邊......一邊”
⑷、交際互動。教師演總理,學生當人們,互相祝福,互動。
⑸、課件演示潑水的場面。
⑹、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4、學習第6-8自然段。
⑴、師:多么讓人激動的場面啊!誰能把作者的心情用聲音表達出來!
學生自由讀--個人展示--挑戰讀--齊讀
三、升華
1、周總理和人們為什么那么開心?
2、為什么1961年的潑水節令人難忘?
再一次深情地讀一讀課題吧!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指導寫字。
重點指導“腳、鳳、凰”
五、拓展延伸。
找找周總理的圖片和故事。
六、板書設計:
祝福
周總理傣族人民
幸福
令人難忘
課后反思: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伊始我先放了一段傣族人民過潑水節時盛況的錄像。邊放錄像邊講解。我的導語還沒結束,一只小手就高高地舉起來。說:“老師我有問題。”還沒讀課文就有問題?“說吧,什么問題?我不解地問。”他們多浪費水呀!你不是講過,地球上的淡水資源不多了,要我們節約用水嗎?“這個問題的提出應該說是讓我始料不及的。怎樣處理這個”偶發事件“呢?這個孩子既然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他是進行思考的。他是從錄像畫面上看到潑水進入高潮時,人們互相追逐潑水,滿瓢、滿盆、滿桶的水,在追逐中潑向對方。從節約用水的角度來思考的。如果我泛泛地回答”這不是我們這節課研究的問題“就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不利于接下來教學環節的展開。搞不好還會把傣族人民歡慶的場面和浪費水資源聯系起來,那樣一定會影響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稍做停頓,我馬上說:“你很會思考!你提出的這個問題,老師也有同感。但是我讀懂課文后,就明白了,他們潑出的水不僅是一種資源,還有別的內涵。你想知道嗎?”這位同學說:“想。”從其它同學的眼光看出,他們也很想搞懂這個問題。我接著提出這樣的問題:“請同學們一邊讀書一邊思考:潑水節這一天人們為什么特別高興?這里的”水“到底是什么含義呢?”
教學環節又步入正軌,學們生再精讀課文后,隨著我預設教學問題的解決,再讓學生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最后終于弄明白了這清潔的水不僅僅是一種自然資源,還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水花在空中飛舞,傳遞著吉祥與祝福。這不是普通的水,它象征著尊敬、友愛和祝福,愛水的民族,肯定最懂得水的珍貴。
下課了,同學們還回味著周總理與傣族人民一同慶祝潑水節的歡樂場面,對“潑水”無“浪費水之嫌”這個問題不再持懷疑態度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