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5 11:47:26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數學
本單元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讓學生在學會計算的同時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教材分十幾減9,十幾減8、7,十幾減6、5、4、3、2,單元復習四部分。
1? 教學十幾減9,讓學生經歷探索算法的過程。
學生經過20以內進位加法的學習,不但掌握了這些加法的計算方法,而且積累了通過實物操作探索算法的經驗,這就為主動學習退位減法創造了條件。教材把十幾減9的教學設計成四個層次。
(1) 例題和“想想做做”第1題通過操作進行計算,教學的重點不是算出得數,而是計算的過程與方法。例題教學13-9,學生根據現實的問題情境列出減法算式后,由于首次接觸退位減法,很自然地會進行從13個桃里減去9個的操作,而且減去9個桃的過程與方法不盡相同。因此,學生的多樣算法是客觀存在的。教材營造主動學習的氛圍,鼓勵學生按自己的思考進行操作并交流方法。教學時應著重幫助學生理清操作的步驟。如,先在盒子里減去9個,再把剩下的1個與盒子外面的3個合起來。又如,從12根小棒里先減去2根,再減去7根。組織學生相互交流,理解同伴的方法,體會解決問題
策略的多樣性。
在計算退位減法的方法中,“算減想加”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因為它既能凸顯出減法的意義,很快算出退位減法的差,又能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進位加法。但是學生借助操作實物進行計算,一般不會用加法算減法。因此,教材通過大卡通提出這種算法,并聯系直觀圖示幫助學生理解。
(2) “想想做做”第2、3題引導學生“算減想加”。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一共有8道題,例題和“想想做做”第1題教學其中的3道題,另外5道題安排在“想想做做”第2、3題里教學。在計算后5道題時引導學生“算減想加”,先是看圖思考: 9塊和(6)塊合起來是15塊,15塊去掉9塊剩下6塊。然后是看算式思考: 9+(2)=11, 11-9=2。教學時既要引導學生“算減想加”,又不能勉強全體學生都用這種算法。如果部分學生喜歡其他方法也是允許的。
(3) “想想做做”第4題通過口算練習初步掌握十幾減9,教材把10-9、19-9與8道退位減法題集中在一起,不僅聯系了舊知,還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退位減法的特點和算法。這道題可以反復使用,暫時不要對學生提出計算速度方面的要求,而要關注計算的思路、方法和結果是否正確。可以抽出少數幾題,要求學生說說計算時的思考。
(4) “想想做做”第5題整理十幾減9,按被減數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這些算式,學生從中會有新的發現。如相鄰算式的變化,各道題的差與被減數個位上數的聯系等。這些發現滲透了函數思想,擴展了計算思路與方法,有助學生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得數。
練習一是配合十幾減9安排的。第1題利用情境圖重溫減法的意義和十幾減9的算法,第2~5題進行口算練習。教材避免讓學生進行枯燥的練習,盡力提高各道題的練習價值,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體驗。第2題按被減數是單數且從小到大的順序和被減數是雙數且從大到小的順序分別排列8道減法算式,學生在練習中會有新的感受。第3題以順利跳過每個樹樁的情境激勵學生認真計算,培養良好的計算心理。第4題檢測和反饋計算情況,讓師生了解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效果。第5題在加減兩步計算中綜合練習退位減法和進位加法,提高計算能力。
2? 教學十幾減8、7,加強算法的抽象思考。
十幾減8、7是在十幾減9的基礎上教學的。十幾減9較多地借助實物操作或依靠操作表象進行計算,十幾減8、7則把實物操作活動抽象成數的計算活動,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退位減法。十幾減8的退位減法有7道題,十幾減7的退位減有6道題,這些題分別安排在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第1~3題里教學。
(1) 遵循規律,組織抽象思考。
學生學會抽象思考的一般過程是: 實物操作→抽象成數的運算→根據數的運算再思考→應用到其他計算上。
第5頁例題教學15-8,先讓學生操作實物,把十幾減9的操作方法應用于十幾減8,為開展抽象思維構筑平臺。教材引導學生用小棒代替喇叭,既是一種學習策略的提示,也便于開展操作活動,實現算法多樣化。
把操作小棒抽象成數的有序運算是例題的教學重點。“破十減”和“平十減”都要分兩步計算,因為相應的操作是分兩步進行的。如從15根小棒中拿掉8根,可以先拿掉5根,再拿掉3根。因此,15-8可以先算15-5=10,再算10-3=7。教材引導學生看著小棒圖反思操作活動,經歷抽象成數的運算的過程,在學會計算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小組或班級里反復說說15-8的計算方法,有助于他們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試一試”里的兩道題,教材沒有提供形象思維的支撐材料,也不希望學生通過學具操作得出結果,而是鼓勵學生能舉一反三,用例題中獲得的方法計算其他退位減法的題。
教材允許學生選擇喜歡的算法,并通過交流加強對算法的體驗。“想想做做”第1題雖然在圖上圈一圈就能看出得數,但仍然要求學生算一算,再次經歷把操作實物的活動抽象成數的運算的過程,更好地體驗算法。
(2) 進一步引導“算減想加”。
在十幾減9的時候,曾經教學了利用9加幾計算十幾減9。由于初步教學這種算法,許多學生還不習慣使用。在十幾減8、7時再次教學“算減想加”,希望更多的學生學會并喜歡這種方法。“想想做做”第2~5題把“算減想加”的教學設計成三個層次: 首先是直觀引導下的思考,圖中顯示了8和幾合成14,那么14減8就等于幾;接著把8加幾的進位加和相應的十幾減8,7加幾的進位加和相應的十幾減7編成題組,讓學生先算加法的和,再算減法的差,體會利用加法能得到減法的結果,并感受這種算法的簡捷;最后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由于學生在前兩個層次里不僅學會了“算減想加”,而且對這種算法產生了興趣,因此,要鼓勵學生自覺運用這種方法進行計算。
練習二通過第1題和第8題繼續加強“算減想加”的引導。第1題讓學生體會只要說出進位加法里的一個加數是幾,就算出了相應的退位減法的得數是幾。第8題讓學生感受加減法的關系,發現一道進位加法的題能算出兩道相關的退位減法題的差。通過這樣的安排,引導學生逐步掌握“算減想加”的方法。
3? 教學十幾減6、5、4、3、2的退位減法,更尊重學生的算法選擇。
經過十幾減9、8、7的教學,學生基本形成并掌握了自己喜歡的方法。退位減法的教學要求是學生能夠正確、迅速地說出十幾減幾的差,只要算得對、算得快,使用哪種算法都可以。因此,教學十幾減6、5、4、3、2時,教材給學生提供了比較大的獨立計算的空間。第9頁例題僅出現11-5和11-6兩道算式,不規定必須使用某種算法,讓他們自主選擇算法。
例題、“想想做做”第1、2題以及練習三第1題,都把兩道有聯系的減法算式編在一起,用同一道進位加就能得出兩道退位減的結果。這樣的安排能引導大多數學生自覺地“算減想加”。
4? 通過復習,使學生更好地掌握20以內的退位減法。
單元復習第2~4題引導學生整理本單元教學的退位減法,有層次地安排了五項活動。
(1) 列出減法表。
第2題的減法表的左邊第一豎排依次寫出了十幾減9退位減的所有算式,其他豎排里寫出了部分減法算式。教材先引導學生豎著看表格,發現各個豎排里從上到下依次排列11減幾、12減幾……的算式。了解表格的結構以后,再讓學生在空格里填寫其他減法算式。通過整理減法表,回顧了本單元教學的全部計算題。
(2) 繼續研究減法表,發現更多的規律。
教材引導學生橫著看減法表,發現從上往下每個橫排依次是11減幾、12減幾……18減幾的算式;在同一橫行里,減號后面的數從左往右依次大1,算式的得數依次小1。教材還要求學生斜著看減法表,發現同一斜行里的減法算式得數相同,如12-9和11-8的得數都是3;斜著看還能發現得數是2的算式只有一道,得數是3的算式有兩道……得數是9的算式有八道。隨著規律陸續發現,學生將進一步熟悉學過的退位減法,并有結構地保存在記憶中。
(3) 尋找有聯系的算式。
第3題以13-6和13-7為例,引導學生先尋找它們的聯系,看出在計算時用的是同一道進位加法。然后編出像這樣有聯系的幾組算式,進一步加強“算減想加”的計算思路。
(4) 在減法表上進行口算練習。
第3題還讓學生從減法表中任意選算式、說得數,為學生提供了簡便易行且高效率的練習活動。這道題可以在班級、小組或者同桌間進行練習,也可以讓學生獨立進行練習,增加練習的容量。這一練習對大多數學生的要求是直接說出得數,不必詳細地說出思考過程。對少數尚有困難的學生,一方面要加強算法指導,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也可以利用其他算式進行推算;另一方面應要求他們努力記住這些題的得數。
(5) 寫出得數相同的算式。
第4題寫出與12-6或16-8得數相同的其他減法算式,這是在熟練口算退位減法和發現減法表里斜行規律的基礎上進行的。這道題對學生有一定的挑戰性,要經歷算式到得數、得數到算式的思考過程。雖然思維難度大了,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熟練掌握口算退位減法是很有好處的。
5? 結合計算教學,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
學生在一年級(上冊)教材里已經知道,從總數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問題可以用減法計算。本單元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減法是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如第9頁例題,11個蘑菇減去一種蘑菇的個數就得到另一種蘑菇的個數。又如第9頁“想想做做”第1題,排球(或足球)的總個數減去虛線一邊的個數,就得到虛線另一邊的個數。這樣的數量關系還有第10頁第5題、第12頁第5題、第15頁第10題等。教學這些題,要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問題理解數量關系,比較相同和不同,初步獲得對減法意義的新體驗。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