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5 11:47:51 下載試卷 標簽:圖形 一年級 教案
本單元教學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教學要求是: 整體感知每種圖形的形狀,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識別各種圖形,在常見物體上找到這些形狀的面,并說出它們的名稱;能用簡單的方法制作這些圖形,初步感受圖形的變換。在本單元里不細致研究圖形的邊和角,不用語言描述圖形的特征。
全單元的內容分兩部分編排,先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再教學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這樣安排有兩個原因: 一是低年級學生一次學習的內容不宜過多,把五種平面圖形分兩次教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知識的能力。二是有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面的物體很容易找到,學生的生活經驗也比較豐富。先安排這些圖形的教學,再以它們為基礎教學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便教利學。
建立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表象的教學過程是: 選擇積木畫圖形→在積木的其他面上尋找同樣的圖形→出示標準的幾何圖形并交代名稱→在常用的物體上找出圖形的實例。
建立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表象的教學過程是: 折紙或拼圖“做”出新的圖形→給予名稱→在熟悉的物體的面上尋找圖形。
1? 選擇適宜的方式首次呈現圖形。
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教材讓學生照例題中間的圖示,畫出這些圖形。這種方式呈現平面圖形有兩個好處: 一是能得到比較標準的圖形。積木是比較規則的形體,借助積木畫出的圖形比較規范,標準的圖形才能形成正確的表象。二是操作方便,內含的數學內容豐富。學生只要把積木按在紙上,沿著底面的邊就能畫出圖形。在畫圖活動中不僅產生了興趣,而且初步感受了圖形的形狀,還能體會“面”與“體”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教材讓學生用已經認識的圖形通過折疊、拼合等方法自己“做”出這兩個圖形。這樣設計,除了能得到比較標準的圖形外,還有兩點理由: 一是有三角形或平行四邊形面的物體雖然能夠找到,但往往不適宜用于首次感知圖形的形狀。因此,不采取長方形、正方形、圓那樣從熟悉的物體上“剝離”出平面圖形的導入方法。二是對折正方形紙可能折出已經學過的長方形,也可能折出有待學習的三角形。把兩個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可能拼出已經認識的三角形、長方形,也可能拼出尚未認識的平行四邊形。操作和交流產生的認知沖突,能激發學習熱情。
教材里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第18頁第4題在一個正方體上選幾個面分別畫出正方形,第5題用一個長方體畫出不同的長方形,這兩個活動能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感知形狀。至于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且大小一樣,長方體一般有三組不同的長方形面,都僅是滲透的內容,不是基本的教學要求,教學時不必十分清楚地揭示這些知識。
2? 加強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聯系。
讓學生通過“做”圖形(畫、折、拼)來認識圖形,雖然得到的圖形比較標準,建立的表象比較正確,但也會使學生產生新知識脫離現實生活的錯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材在兩次“試一試”里都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見到的有關圖形。“試一試”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在已經提供的素材里識別。如從信封、禁煙標志、手帕等實物圖中找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從紅領巾、交通標志、籬笆等實物圖中找三角形和梯形。這個層次的教學要充分利用素材,信封的形狀是長方形、信封上寫郵政編碼的格子是正方形;籬笆上可找到許多位置不同、大小不等的平行四邊形……第二層次是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想想在哪里見過這些圖形。尋找圖形的活動能使學生加深對圖形的認識,有助于學生體會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這些圖形,從而對數學學習產生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個層次的教學要幫助學生區分“面”和“體”,如桌面是長方形的,不能說成桌
子是長方形的。
3? 有層次地安排操作練習。
讓學生在“做”圖形的活動中體會圖形的形狀,逐步形成正確的表象是本單元重要的教學策略。因此,在“想想做做”和練習四里有層次地安排了許多操作活動: 先在釘子板上圍出圖形,再在方格紙上畫出圖形,然后是涂顏色將圖形按形狀分類,最后是圖形的簡單變換。
(1) 分析圍圖形和畫圖形的過程,一般是: 提取記憶中有關圖形的表象(想一想要圍或畫的圖形是什么形狀)→動手圍或畫(把頭腦里想的形狀表達出來)→驗證圖形(觀察圍或畫成的圖形是否符合要求)。在操作時,這三步是連貫且融合在一起的。
圍成或畫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比較容易,教學時要重視驗證圖形這個環節,聯系已有的表象看一看“做”出的是不是長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學生圍成或畫出平行四邊形有一定難度,往往不是一次就能成功,更需要通過驗證這個環節,多次“否定——修正”直至成功。圖形的表象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加強。
(2) 在涂顏色將圖形分類的練習中,出現了各種位置擺放的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對各種位置擺放的圖形作出正確的判斷,能使圖形的表象更穩定。
(3) 通過折、拼等手段變化圖形,能進一步加強圖形的表象,溝通各種圖形的聯系,滲透事物運動變化的思想,為以后的教學作好準備。如把一張正方形紙對折兩次,可以折出長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折法不同,折出的圖形也不同。這些對折的方法在初步認識分數時經常用到。又如把長方形折、剪、拼成平行四邊形,把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是以后探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時的操作活動。學生對圖形變換的活動很有興趣,教學要抓住原來是什么圖形、變成了什么圖形、怎樣變化的這三點進行。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