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5 11:57:09 下載試卷 標簽:二年級 觀察物體 教案
觀察物體能夠了解它的形狀、大小、結構,是認識物體的重要途徑。在觀察物體時,能不能抓住某一物體區別于其他物體的主要特征,往往受制于觀察能力的高低。然而,觀察能力是在觀察物體的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本單元是本套教材第一次進行觀察物體的教學,讓學生觀察的是生活中常見的、特征明顯而且結構比較簡單的物體,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初步的觀察物體的方法,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
第94頁上面的一道例題呈現兩張在教室里拍攝的照片,要求找出在教室前面拍的那張照片,還要說出另一張照片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攝的。在教室的前面拍照,相當于站在教室的前面向后面看;在教室的后面拍照,相當于站在教室的后面向前面看。兩張照片里有相同的物體,也有不同的物體。即使相同的物體,看到的樣子也是不同的。這些內容,能讓學生體會觀察物體要站在確定的位置上,如物體的前面或后面、里面或外面,還能體會站的位置不同,觀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樣子是不同的。“想想做做”第1題是配合這道例題編排的,兩張照片是分別站在同一學校的校門里面向外拍攝和站在外面向里面拍攝的,再次讓學生感受觀察的結果與觀察者的站位以及視線的方向有關。要注意的是,例題和習題反映的都是學生熟悉的空間情境,作出正確判斷憑借的是已有的生活經驗,尤其是對教室、校門這些空間情境感性認識的積累。如果要求學生對陌生的空間情境里的內容進行類似例題那樣的判斷,是不恰當的。
第94頁下面的一道例題,呈現的情境是四個小孩在玩具猴的四周拍照,各人的照片不同,要求學生辨別這些照片分別是誰拍的。從這個情境可以知道,例題的教學內容是在物體的前、后、左、右四個位置進行觀察活動,并能判斷出看到的物體形狀。對這道例題的編寫要領會三點: 一是教學內容用拍攝照片的形式呈現,不僅是為了激發興趣,而且是引導學生專注地觀察小猴。因為拍照就在觀察,照片上猴的模樣是可以看到的。二是辨別各張照片分別是誰拍的,需要親自到各個位置上觀察,了解每個位置看到的樣子,作為選擇照片的參照。教學要為每一個學生創造觀察實物的條件與機會,不能僅讓他們看著教材的情境圖去辨別照片是誰拍的。因為情境圖上只能清楚地看到猴的一個面,另三個面不能完整地看到,甚至一點也看不到,分辨照片就失去了直觀表象的支持。三是猴的正面照片是誰拍的已經找出來了,余下的三張照片讓學生自己判斷。其中猴背部的照片是誰拍的很容易知道,兩張側面照片看上去差不多,較難分辨。情境圖里猴的一個側面正對著學生,降低了辨別的難度。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觀察兩張猴的側面照片,比較有什么不同,體會各是哪個小孩拍的,從而感受如何抓住物體的主要特點進行觀察。“想想做做”第2題是配合這道例題編排的。汽車是常見的交通工具,學生比較熟悉。根據教材里三個孩子觀察汽車時所站的位置,學生能夠想出這三個孩子各看到了什么,從而進一步體會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會看到不同的情形。第3題要求先在一個位置上看茶壺,找出與看到的形狀相同的那幅圖,然后說出在其他三個位置上看這個茶壺,分別會是哪幅圖。由于學生沒有在這三個位置上觀察茶壺,只能聯系看小猴獲得的體驗進行推理,有利于發展空間觀念。在說出其他三個位置看到的會是哪些圖以后,如果讓學生到這些位置上實地觀察,驗證剛才的判斷,反思進行的推理,能獲得對觀察物體方法與要領的進一步體驗。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