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5 13:22:20 下載試卷 標簽:總復習 六年級 教案
問: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分幾節來復習?
答:《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把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分為圖形的認識、圖形的變換、圖形的位置和圖形的測量四部分。教材將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合成一節,并安排圖形的變換和圖形的位置各一節進行復習。這樣安排便于教師教學時把握具體的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使圖形的認識與測量結合得更加緊密。其中,圖形的認識與測量這一節內容較多,依次復習平面圖形的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立體圖形的認識、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
問:教材是按線→角→三角形、四邊形、圓的順序復習平面圖形知識的,有關線的知識如何復習?
答:復習線的知識,要重溫直線、射線、線段的特征和相互關系,要整理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還要再現直線、線段的其他知識。
直線、射線、線段都是直的線,它們的區別在于有沒有端點,有幾個端點,有限長還是無限長。小學數學先教學線段,后教學射線和直線。復習這些線,要重溫形成直線和射線的活動,體現三者的關系: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射線,把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得到直線。因此,可以說線段是直線、射線的一部分。
小學數學里,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相交與不相交。兩條直線不相交稱互相平行,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稱互相垂直。“同一平面內、不相交”是平行概念的重要內涵,垂直是特殊的相交。復習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要理清上述關系。
關于直線、射線的其他知識安排在“練習與實踐”里復習。第2題復習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第3題復習兩點之間線段的長度是這兩點間的距離,第4題復習點和直線間的垂直線段的長度是點到直線的距離。教材在現實情境里再現這些知識,讓學生再次體會并進一步理解,避免機械記憶。
問:三角形知識的復習包括哪些內容?應注意什么問題?
答:復習三角形的知識,主要是三角形的特點和三角形的分類,包括:三角形兩邊長度之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三個內角度數之和是180°,按角的特點怎樣分類,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等內容。復習時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第97頁有兩幅集合圖,左圖是將三角形按角分類,曾經在四年級教材里出現過,要引導學生結合圖說說三角形的分類,以及各類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右圖是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關系圖,第一次在教材里出現。要引導學生理解圖的意思,體會等邊三角形的邊和角分別兩兩相等,具有等腰三角形兩邊相等、兩角相等的特點,從而領悟集合圖里一般與特殊、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第二,第97頁思考的問題“在一個三角形里最多有幾個直角?最多有幾個鈍角”答案是確定的,但解釋是多樣的,要引導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釋。如,從三角形按角分類進行解釋,直角三角形里只有一個直角,鈍角三角形里只有一個鈍角;從三角形內角和是180°解釋,如果在一個三角形里有兩個直角或有兩個鈍角,那么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就必定超過180°,這是不可能的;從畫三角形解釋,在一條線段的兩端分別畫垂線,兩條垂線互相平行,不會相交圍成三角形……交流不同的思考,能促進已有知識的融會貫通。
問:復習立體圖形的知識,教材是怎樣增強學生空間觀念的?
答:第103~104頁復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的知識,這些立體圖形都是六年級教學的,學生回憶它們的名稱和特點應該沒有困難。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聯系立體圖形的基礎知識,設計了三類活動:一是應用觀察物體的方法和經驗,畫出各種幾何體的正面、上面、側面的視圖,或者選擇視圖,或者根據視圖擺出物體;二是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展開圖;三是以長方形的一條邊,或者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為軸,旋轉平面圖形,體會形成的立體圖形。組織這些活動,要挖掘數學內容,引導深入思考。如“練習與實踐”第3題,旋轉長方形形成的兩個圓柱為什么一個高、一個矮?為什么一個底面大、一個底面?旋轉直角三角形形成的兩個圓錐也有類似的問題可以思辨。要借助圖形,通過推理獲得答案。第4題,從正視圖和上視圖能知道長方體的長是4個單位、寬是3個單位、高是2個單位,由此得出長方體的左視圖是長是3個單位、寬是2個單位的長方形。復習時還要鼓勵驗證,加強交流。如第2題設計正方體的表面展開圖,第5題用6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物體,都需要學生在操作之后進行驗證。并且,每一個問題的答案都是開放的,有必要在交流中感受不同的結果。
問:復習圖形的變換怎樣把握教學要求?
答:在圖形的變換這一節里,復習軸對稱圖形、圖形的平移與旋轉、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等三部分知識。軸對稱是某些圖形的特性,學生應該會確定(指出或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會在方格紙上補全一個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平移和旋轉能改變圖形的位置,但不改變圖形的形狀與大小,學生應該會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平面圖形平移或旋轉90°。放大與縮小可以按一定的比改變圖形的大小,但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學生應該會在方格紙上畫出放大或縮小后的圖形。教材的“練習與實踐”按照上述的內容和要求設計。
除了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目標外,課程標準還提出“欣賞生活中的圖案,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的要求,教材第109頁第5題為此而安排。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欣賞圖案的結構美,這種美往往體現在對稱或別的規律上;要引導學生欣賞圖案的制作美,往往是由一個或幾個簡單圖形,通過平移、旋轉或其他改變位置的方法制作的;要引導學生欣賞圖案的創造美,充分想象,展現個性,釋放設計與交流的熱情。
問: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內容是怎樣編排的?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
答: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內容分兩節復習,先復習初步的統計活動,然后復習簡單事件的可能性。
統計活動往往圍繞數據進行,主要包括獲取數據、呈現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教材第112頁“整理與反思”欄目里提出三個問題,對應了統計的主要活動。
收集數據經常采用調查問詢、查閱資料、操作測量等方法,整理數據一般要分類和計數,收集數據與整理數據是結合著進行的。教材一貫重視收集與整理數據的教學,在一年級學習用符號記錄,三年級學習畫“正”字記錄,四年級學習分段整理。“整理與反思”里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引導學生簡要地回憶已經積累的方法與經驗。
獲得的數據經常用統計表或統計圖呈現,小學階段教學的統計圖有單式和復式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以及扇形統計圖。“整理與反思”里的第二個問題,初步回憶學過的統計圖以及每種圖的特點。“練習與實踐”里應用統計圖,有三個問題需要注意:第一,重視對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合理選擇,加強數據分析。第1題給出兩組數據,六個城市2003年百戶家庭電腦擁有量,主要表達六個數據各是多少,一般制成條形統計圖。北京市1998~2003年百戶家庭電腦擁有量,不僅給出六個數據,還表達數據在逐年遞增,制成折線統計圖比較好。教材讓學生先選擇再畫圖,再次體會這兩種統計圖的特點。第2題是復式條形統計圖,形式上與以前有些不同,其實仍然是用兩種顏色的直條表示兩組數據。為了幫助學生看懂變式的統計圖,教材要求把圖中的數據填入統計表,其中男女生合計人數和男生人數容易在圖上直接看到,女生人數可以在圖上數小格得到,也可以用減法計算。在統計表下面提出若干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數據,使數據統計活動具有現實意義。第二,在復習統計圖的時候重溫正比例關系。第3題給出兩組數據,甲車行駛的路程和時間不成正比例,乙車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讓學生在方格紙上分別畫出兩輛汽車行駛路程和時間關系的圖像,從中感受正比例圖像的畫法與折線統計圖很相近,再次體驗正比例關系的圖像是一條直線。第三,復習扇形統計圖,要重視看圖估計。扇形統計圖利用圓里的扇形和相應的百分數,直觀表達各個部分數量與總數量的關系,這種直觀很容易引發估計。第4題的扇形統計圖上沒有寫出百分數,比較幾個扇形,能夠知道哪個節目播音時間最長,哪個節目的播音時間最短。表示《校園新聞》播音時間的扇形大約是圓的1/4,表示《故事天地》播音時間的扇形大約是圓的1/3,因此,已知了播音的總時間,就能估計這兩個節目的播音時間。教材讓學生進行這些估計,一方面能進一步體會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另一方面有助于培養估計習慣和能力,發展數感。
數據分析是統計活動的精髓,統計活動的價值就體現在數據分析中。教材通過數據分析復習統計量,“整理與反思”的第三個問題,復習平均數、眾數、中位數的概念和求法,是統計量的基礎知識。“練習與實踐”第5、6題,在現實的情境里,選用合適的統計量反映數據的一般情況,是統計量的應用。第5題里一年級學生齲齒顆數的眾數是1,六年級學生齲齒顆數的眾數是0,要防止把人數19、33作為兩個年級學生齲齒顆數的眾數。教材設計在條形統計圖上找眾數的練習,有助于加深對眾數概念的體會。另外,比較兩個年級學生的牙齒健康情況,除了利用第(3)題里的數據,也能利用眾數。第6題男生體重的平均數和中位數的數值差距較大,用哪個統計量表示這組男生體重的一般情況,需要選擇。而女生體重的平均數和中位數比較接近,都可以用來表示這組女生體重的一般情況。教學要注意并充分利用教材的這些設計。選用統計量是較復雜的數據分析活動,既要重視,又不宜對學生提過高的要求。
問:教材在總復習里一共編排四次綜合應用,這些綜合應用有哪些共同特點?教學的重點、難點是什么?
答:綜合應用是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領域。要通過應用,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通過探索,引發學習興趣,培養思考能力;通過交流,發展理解他人、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
教材編排的四次綜合應用,都注意選擇較寬的背景材料,如1996~2000年我國城市人均居住面積、人均綠地面積的變化數據,我國水資源緊缺且分布不均的事實,適當進行國情教育,用有說服力的數據反映我國人民生活質量在明顯提高,也用數據說明我國在改善環境、節約資源等方面還要不斷努力。這些綜合應用都把統計作為主要活動,同時在整理和分析數據的過程中,應用數與代數領域的數量關系及計算知識,空間與圖形領域里的測量知識解決問題。這些綜合應用都有充分的合作交流空間,有助于學生感受團隊的作用,感受自己的力量,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住房的變化”先利用折線統計圖上的數據,計算并回答有關我國城市人均居住面積的問題;然后調查、匯總全班學生家庭人均住宅建筑面積變化的數據,制作統計表和統計圖;最后交流調查統計的體會或想法。
獲得全班學生家庭人均住宅建筑面積的數據是這次綜合應用的重點,匯總各學生家庭居住面積和人口數是難點。教學對要組織好數據的匯總,可以先讓學生說說匯總的辦法,集思廣益,尋找較好的方案。如先分小組匯總,再全班匯總。
“旅游費用的預算”先為小芳家去北京旅游編制預算;然后學生自選旅游地點,了解有關的費用信息,制訂全家的出游計劃。
選擇信息,制訂并比較幾個不同方案是這次綜合應用的重點。小芳家去北京旅游,往返交通有多種方案,如雙飛、單飛或雙程乘火車等,可以通過計算、比較,選擇理想的一種。自己設計旅游方案則更加開放,要鼓勵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廣泛了解信息,進行比較與選擇。
“綠地面積”先在統計圖上了解我國城市人均綠地面積的變化情況,并對照統計表中世界部分國家首都2002年的有關數據,既看到我國的進步,也看到差距。然后計算自己學校的人均綠地面積。
這次綜合應用的重點是如何獲得學校綠地面積和全校的人數。教材特地安排小組討論,還利用小卡通提示一些方法供參考和選用。實地測量面積可能是難點,需要教師給予具體的幫助。
“保護水資源”在介紹我國水資源的實際狀況后,提供三項實驗,讓學生體會日常生活中常有浪費水的情況,有許多節約水的機會,還讓學生感受實驗也是獲得數據的常用方法,每個學生只要在三項實驗中任選一項。
小組合作獲得數據,在這次綜合應用中很重要。首先,選擇的實驗項目應是小組學生都感興趣的,還是有條件進行的。然后,討論怎樣得到數據,設計實驗方案。如尋找一個滴水的龍頭,或者打開一個水龍頭讓它慢慢地滴水,把滴的水收集在容器里,定時測量流失的水量。另外,還要組內分工,明確各人應做的事情。如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實驗,至少要1人控制、調節水流量,1人掌握時間,1人洗手,1人收集并測量用掉的水。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