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6 12:17:22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 三年級 教案
學習目標
1、學會區別形近字的方法,養成自覺區別形近字的好習慣,并且在自我發現中培養探究意識。
2、積累成語、歇后語,培養積累語言的興趣和習慣。
3、提高自主閱讀能力,感受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課前準備
收集形近字、歇后語、成語、成語故事等。
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我的發現
一、激趣導入
1、出示幾組形近字,以幽默的方式激發學生對形近字的興趣
同學們,這里有幾對文字兄弟在說話呢,你想聽一聽他們說什么嗎?
“臣”對“巨”說:和你一樣的面積,我卻有三房兩廳。
“日”對“曰”說:該減肥了。
“春”對“蠢”說:你怎么這么笨,不會買瓶殺蟲劑呀!
“茜”對“曬”說:出太陽了,咋不戴頂草帽?
2、同學們,我們的漢字多么有趣呀,在漢字中有許多字的字形相似,它們就像一個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樣,你能區分出他們的細微之處嗎?(出示詞語投影片)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形近字學習是一件相當枯燥的事情,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了幽默的導入方式,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二、自主讀詞語,觀察發現
1、自由讀詞語――指讀詞語,正音。
2、仔細觀察帶點的字,你能發現什么?
3、交流發現成果。
A、小組內交流
B、集體交流
(認讀、熟悉教材中的形近字,以合作學習的形式,對形近字進行辨別。)
三、創編一句話,趣味辨別
你能像前面的文字兄弟一樣,給這些形近字創編一句話嗎?
(教學活動是學生全情投入的認知活動,富于趣味性的“創編一句話”認字,不僅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是從“形”的角度區別形近字的方法,無論編的句子如何,過程必然是深刻的,效果也將是明顯的。如:料對科說:“戴上博士帽身份果然不同”,狼對狠說:“什么時候剪了發呀?”)
四、復習形聲字,據義辨別
同學們,在上學期我們已經接觸過形聲字,我們知道,有些形近字偏旁部首不同,意思也不同,你們能根據字的意思區別形近字嗎?
(從“義”的角度區別形近字,是漢字學習中的另一重要方法。)
五、發揮主動性,自主辨字
你們還有更好的辨字方法嗎?請說一說。
(任何學習都具有個別化與差異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肯定其獨特的學習方法,是學習交流的需要,也是突顯主體精神的需要。)
六、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請寫在黑板上,并告訴大家你怎樣區別。
2、課后遇到形近字時,請你記住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區別和記憶。
(教材是學習的載體,是一道橋梁,而不是學習的最終目標,因此在這里跳出教材,溝通學生的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切實實踐“促進學生一生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理念。)
成語故事
一、自學成語故事,讀通故事
1、自查工具書讀通故事
2、同位互讀故事檢查自學情況:正字音,讀通順
3、指名說說“畫龍點睛”的故事。
(本環節通過學生自主查閱工具書以及生生之間交流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主讀通故事,讀懂故事,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體現)
二、理解喻意,結合生活實例說體會
1、交流讀后收獲:(1)小組交流:點睛之前的龍是怎樣的,點睛之后有了什么變化,說說你對點睛的感受(教師在學生交流時給予適當點撥);(2)全班匯報(以欣賞者的角度去說說對點睛的感受)
(讓學生以欣賞者的角度談談對“點睛”的感受。“畫龍點睛”的故事寓意較深,學生在理解上會有一定難度。而創設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寓意。三年級學生對事理的理解和他們的生活經歷有著密切的聯系,讓學生脫離個人的生活實踐經驗而去抽象地理解課文的內涵的話就會造成他們在理解上困難。因此在這里讓學生以欣賞者的角度去談對點睛的感受等于是創設了一個情境,學生在情境中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游客,面對墻壁上的龍自然地說出一番感受之語,籍此感悟課文內容,理解故事寓意。)
2、過渡語:“畫龍點睛”中點睛一筆是最傳神的,有了這一筆,龍就更加栩栩如生。那么大家平時在說話或寫作時有沒有“點睛”的經歷?學生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讓學生結合生活實例如說話或者寫作說說“畫龍點睛”的經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獲得深刻的體驗,培養和提高理解能力,實現課內外的聯系。)
3、總結:“畫龍點睛”告訴我們,在說話或寫作時如在關鍵的地方加上精辟的語句,就會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
三、拓展練習:說說你知道的成語故事和你的收獲。
第二課時
日積月累
讀讀記記
(設計了三組具有競爭性的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以發現規律、鞏固規律、運用規律,層層深入的主體學習方法實現本專題的教學目的。)
1.我的眼睛最亮
A、自讀──同位互讀──指名讀,正音。
B、仔細觀察和思考,說一說每一行詞語有什么特點。
a.第一行詞語中有數字;
b.第二行詞語的結構是ABAC式;
c.第三行詞語的結構是AABB式;
d.第四行詞語中有兩個詞意思相反。
(以主體活動的形式,發揚自主探究的精神,發現每組成語的結構特點。)
2.我的積累最多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輪流說出一個成語,并說出你這個成語是屬于上面四個特點中的哪一個。說得最多者為贏。
同學們在課間和平時也可以做這樣的游戲。
(以學生喜歡的比賽方式展開學習活動,一方面是對上述成語結構的進一步熟悉,另一方面提示了學生要重視語言的積累。)
3.我的方法最巧
A、對詞語進行分類,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法,你喜歡用什么方式進行歸類?
B、請同學們課后收集詞語,分類記憶。
(指導學生總結詞匯積累的方法,鼓勵個性化的學習方法,指引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生活,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讀讀背背
一、讀你千遍也不厭
(學習語言需要感悟,這里安排正是讓學生在朗讀中來初步認識歇后語,感受歇后語整齊的形式美,瑯瑯上口的韻律美,在這里安排如下環節:)
1、談話激趣導入:同學們,當你遲到了站在教室門口看著老師深情脈脈望著你的眼睛,你是什么感覺?今天7:35分我正在做著美夢的時候,突然想起7:50剛好輪到我站校門崗,你說那時我是什么感覺,那可真是“孫悟空大鬧天宮------慌了神”回到學校,校長正在校門口深情脈脈的看著我呢!老師的這話里面包含了一句有趣的話,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一種新的語言形式---歇后語。
2、學生自讀歇后語,要求讀準音。(師相機正音)
3、同桌兩人以對口令的形式讀歇后語。
4、小組內輪讀,比一比誰讀得好。
5、推選組內讀得好的同學全班展示讀。
6、全班齊讀。
(面向全體,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讀熟、讀好、會背,這便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思想。自由讀,可以很好感受文本,品味語言,給有不同閱讀特點的同學提供獨立的空間,小組朗讀具有相互暗示提醒和激勵的作用于對提高記憶有一定的好處;而展示性讀則準確地表現個別同學朗讀的質量和對文本理解的程度,激勵學生的的競爭意識,培養自信心,真正把課上成新課程標準倡導的“三實”,即扎實、真實、樸實。)
二、掀起你的蓋頭來
(這是讓學生充分朗讀了這幾條歇后語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到歇后語這種語言形式是由兩部分組成,前后兩部分在內容上有著關聯性。為此作出這樣安排:)
1、觀察歇后語的形式,匯報交流你發現了什么。
2、誰能又快又準地背下這些歇后語。
(理解是記憶的基礎,當學生在熟練地朗讀了了文本之后,再觀察歇后語的形式特點,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背誦也就水到渠成。)
三、為有源頭活水來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創造,是發展,教材只是個例子,學生通進學習由此及彼,由課內幅射向課外的創新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試著運用歇后語)
1、我能用這些歇后語說一句話。(指名試說)
師舉例說明歇后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運用,如:學校才藝展示大賽上,各班的同學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在理解的基礎上,師舉學生身邊的例子運用歇后語,再由扶到放引導學生聯系實際運用歇后語說話,在一定程度上既檢驗了學生對這幾個歇后語的理解情況,激發創新火花,又促使他們在創新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
2、課后收集其他的歇后語舉辦歇后語展。
(這一環節指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的思想,是大語文的教學觀的體現。)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