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6 20:58:31 下載試卷 標簽:作文 蘇教版 教材
作為小學階段的結束,第三學段的習作教學旨在鞏固學生習得的寫作知識,提高學生掌握的寫作技能,培養學生熱愛寫作的興趣和習慣,為第四學段奠定基礎。我們認為,習作教學應以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重點,讓學生多思考——為什么寫,寫什么,怎么寫等問題。第三學段,尤其是小學即將畢業的時候,習作教學的側重點應該是“得心應手”和“自能作文”,這是能力培養的重點,也是本學段作文教學的目標。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的習作安排,既有對前幾冊習作方法的鞏固,又自覺地向第四學段過渡。教材安排的習作任務,可以粗略地分為兩類:一是大作文,即每個單元的習作,共有七次。二是小練筆,包括閱讀課文中的仿寫、續寫、改寫等,多為片段,也包括單元練習題中的練筆題目,還包括學生自己結合課內外學習進行的練筆活動,如課堂上的聽寫仿寫,課外的日記周記和摘抄等。下面就“怎么教”談一些想法和建議,供大家參考。
“習作1”是“寫一件有情有趣的小事”,要求學生回憶自己日常生活中有情趣的小事,并把“情趣”寫詳細寫具體。教師的指導首先要依據例文發掘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有情趣的小事。例文直觀地明示了習作的體裁和題材,也是行文款式、書寫規范的成功范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默讀例文,探究題目的信息——“爸爸逗我玩 ”,說出例文中最感人的句段,再讓他們運用求同思維,嘗試說說自己生活中有情有趣的小事,開拓思路,把“精彩段”說詳細說具體后及時轉入書面寫作。
其次是激勵修改。分析、推敲例文的寫作內容和修改方法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妙方。如行文要一氣呵成,草稿中不會寫的字詞可用拼音代替,用增、刪、調、補四法修改文章等,都可借用原稿和例文來直觀地告訴學生。
“習作2”是“記一件好/趣/錯事”,要求學生寫別人不知道的,誰都沒告訴過的事,相對來說寫作內容比較簡單,關鍵在于讓學生獨立審題、選材、構思、寫作和修改,說出心里話,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需要說明的是,學生“自我表達”的思想內容,也許不一定健康,作為教師萬不可上綱上線,堵塞學生表達的欲望,只有“疏”才便于“導”。寫出好事、趣事自然好,當學生寫出錯事后,教師要善于發現他是否在“懺悔”,要善于尋求教育良方。雖然是錯事,但寫得具體生動,以此為切入點,可以表揚激勵,教人求真求善;還要注意保密,讓學生把本次習作寫在安全的地方,請自己信任的教師、家長或同學評判,反復修改,永久珍藏。
“習作3”要求學生寫一篇讀后感,學生容易完成。但教師還是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例文,利用課本插圖和導言中的排比句,熟悉體裁樣式,熟悉標點符號的用法及其在句中的位置,尤其是最后一格寫不下時的處理辦法。教學時注意三點:一是要激勵學生規范美觀地謄寫,養成邊讀邊想、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二要強調由讀到寫,由文到感,多元解讀;三要方式靈活,可以提前布置寫作任務,也可以讓學生選平時完成的讀后感充當本次習作,還可以召開“讀書報告會”……以此激勵學生的課內外閱讀和寫作,促進讀、思、寫、議的緊密結合,減輕學生作文的心理負擔。由于此類文章學生容易完成,教學時還可以限時說寫,要求學生在熟悉文章圖式的基礎上,由說到寫,當堂完成,以此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和廣泛性。
“習作4”為“記一次有趣的科學實驗”,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多一些實踐和探究,少一些限制”的思想。同“習作3”一樣,也可以提前布置,讓學生在課外完成觀察、實驗與寫作的任務,課內著重激情、發表和評議。除此之外,必須讓學生的作文有更多的傾聽者、欣賞者,讓學生得到情感滿足,享受成功的喜悅。所以,教師可以提前說明,優秀習作包括對它的修改和評語等,都將在“習作園地”中發表。需要提醒的是,評議要放在課內:一看是否切題,經過寫得是否具體,是科學實驗并經過認真觀察的就是上乘之作,實驗過程和結果的對錯不是主要的;二看是否有趣,是否有分析和探究,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創新精神和堅韌毅力。本次習作的體裁,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觀察日記,可以是記敘文,也可以是說明文。可能的話,最好給學生提供范文,不要因為形式方面的阻礙,限制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習作5”是寫“成長的煩惱”,題材相當廣泛,教學的重點可以集中在這樣幾個方面:一是“我手表我心”,讓學生大膽地傾訴和表露,教師不失時機地開導啟發,化解學生的煩惱和憂愁。為此,要讓學生認識
到,學到作文本領不僅可以傾訴和記錄自己的感情,還利于其立足于班級、學校、家庭和社會。本次習作的分數或等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傾訴、表達和化解煩惱。要讓學生相信,習作內容保密,可以像“
習作2”那樣,用周末的時間寫作修改,謄
抄在“隱秘本”上,瞅機會請老師面批,也可以讓信任的家長或同學給自己打等級分。二是體裁不限,反復修改,激發、保護學生傾訴和寫作的熱情。可以是記敘文、書信、日記,也可以是讀后感、觀后感、議論文等,還可以結合本單元的“口語交際”,準備一份“辯論詞”。
“習作6”要求“用統計數據談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其重、難點在于讓學生運用數學統計方法研究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是一種課程整合與貼近生活的習作方式,也是對本冊《雜交水稻之父》等課文揭示的列出具體數字更能說明問題的寫作方法的鞏固運用。“導語”的前一部分提供了寫作的思路和方法,后一部分交待了寫作任務,插圖暗示著“發表”。這次的習作指導教師首先應創作一篇“下水文”,嘗嘗甘苦,尋找竅門,為學生的寫作尋求方法和門徑,提供框架和整篇樣式。本習作涉及統計、分析和總結、報告,任務較多較雜,最好采用集體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自愿結合,明確任務,合理分工,集體完成寫作任務。需要說明的是,這次在統計分析的基礎之上完成習作,需要對一個個數字進行對比與分析,不只是單純地列出數字,所以表現和反映的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哪種形式能夠便捷有效地說明問題,就采用哪種形式。
“習作7”是“給母校老師寫一封信”,學生也不難完成。本單元的課文都與母校和老師有關,便于“讀寫結合”,便于激情和仿寫,最好進行單元整體備課,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可以借鑒《理想的風箏》,對老師進行細膩感人的描寫;借鑒《孔子游春》,進行人物、語言和景物的描寫;借鑒《告別母校》,讓這封信結構合理,文采四溢,充滿深情;可以通過《莫泊桑拜師》,激勵學生提前寫一些片段,認真修改,組合到這封信中;還可一舉多得,結合“練習7”中的“語文與生活 ”“口語交際”等,召開主題班會,邀請涉及到的老師和學校領導參加,推薦優秀習作當堂發表,或把信讀給“當事人”并請這些人評判學生的習作,為學生書寫臨別贈言等。
寫作時的構思、起草、加工都與個人的前經驗息息相關,都需要前經驗的支持。習作的前經驗主要包括寫作素材、文章樣式、知識儲備、遣詞構句能力、寫作知識與經驗等方面的內容。形成以上儲備的基本渠道.一是直接渠道,即自己的寫作實踐,二是間接渠道,即學生的閱讀感悟與教師的習作講解。本冊第七單元的讀寫結合,值得其他單元借鑒和使用,如《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的想象續寫,《漁歌子》的文體樣式及其語言的改寫,《廣玉蘭》的片段仿寫,《莫泊桑拜師》的素描特寫,“練習6”里“語文與生活”中的擬人句仿寫等。作文不是單純的陳述性知識,而是一種策略性和程序性知識,是一種言語能力,需要反復的“歷練”。
教師在使用教材時不必囿于既定的內容,還可以拓展作文訓練的時空,安排更多的課內外小練筆,并將其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