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7 23:14:56 下載試卷 標簽:教案 語文
琥珀
教材分析:
《琥珀》是德國作家柏爾寫的一篇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作者用活潑通俗易懂的文筆,發揮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紹了有關琥珀的科學知識,假想了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課文說明的是一塊裹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的形成,讓人了解到它的科學價值。
教學目標:了解琥珀的形成,價值及依據,懂得想像要科學、合理。感情朗讀課文。培養想像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要條件。
教學難點: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像。
教學構想:
學習時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然后根據學生的疑問,自讀課文,整體感知。緊緊抓住琥珀形成這一重點內容,結合查閱的資料圖片、實物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在認真讀后六個自然段,分析琥珀形成的依據,理解科學家想象的科學性、合理性,突破難點,激發想象力。
教學準備:琥珀拍賣物或仿制品以及掛圖。收集有關琥珀的資料。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敘述順序。
學生學習過程:
一、實物激起,揭示課題。
出示琥珀實物或者掛圖。(板書課題。)誰能結合課前收集的有關資料,說說什么是琥珀?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這塊奇異的流浪形成和發現的過程。
2.字詞檢查。
(l)讀準字音:脂(zhi) 滲(shen) 拭(Shi)澎湃(peng pai)
(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an)黏稠(zhan)黏貼
(4)理解:拂拭——撣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針葉樹的樹干上流出的膠狀液體,是制造松香和松節油的原料。
三、結合預習,討論課文的敘述順序。
1.敘述順序。
故事發生的時間(第1自然段)。
琥珀的形成過程(第2~12自然段)。
①松脂球的形成;
②化石的形成。
琥珀的發現過程(第13~17自然段)。
這塊琥珀的科學價值(第18自然段)。
2.比較和《黃河象》一課的敘述順序有何不同。
(1)回憶《黃河象》的敘述順序。《黃河象》先講大象骨骼化石;再通過科學家的假想,講化石形成的過程;最后講化石的發現和挖掘。
(2)《琥珀》先通過科學家的設想,講琥珀形成的過程,再講發現。
(3)比較異同,從中感悟到寫文章的敘述順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要清楚合理。
四、指導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第2~9自然段,思考:這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2.演示多媒體課件,進行討論。
(1)松樹林。琉璃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這個條件,必須在松樹林里。
(2)天氣炎熱。松樹要滲出厚厚的松脂,還要不斷地往下滴,沒有火辣辣的太陽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熱的夏天才會有高溫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趕巧蜘蛛準備吃掉蒼蠅,這個珍奇的瑰油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兩個小昆蟲在一起。
(4)松脂不斷往下滴,才能積成球。
3.練習有感情地讀這一部分。
提示:
(1)天氣環境,小蒼蠅出現的語段要讀得輕快些,心情是愉悅的。
(2)蜘蛛爬過去一節讀的語調要輕,請速放慢。渲染出緊張氣氛。
(3)蜘蛛撲上去一節速度加快。注意讀出重音。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作業設計
學生說琥珀形成過程。
板書設計
琥珀
①松脂球的形成;
②化石的形成。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學生學習過程:
一、回憶課文內容,說說這塊玻確的松脂球是怎樣形成的。
提示:注意講全四個條件。
松脂球形成后,怎樣變成化石的呢?請學習下面的部分。
二、理解“化石形成過程”這部分。
1.默讀課文。
2.思考:松脂球是怎樣變成化石的?
總結出變成化石的條件:
1)時間長。
3)松樹腐爛
2)陸沉水漫。
4)泥沙掩埋。
三、有感情地朗讀化石形成的部分,了解發現過程。
提示:要讀出孩子的高興,父親的驚喜。
為什么令人驚喜?可以讓學生講講原因。
四、默讀第四部分。
思考:這塊琥珀是什么樣的?它有什么科學價值?
理解:推測——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自由想象。
作者根據這塊琥珀里面的兩只小動物的特征,運用有關知識想象出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同學們也可以想,這塊瑯瑯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呢?
作業設計
以《未來的××》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板書設計
琥珀
想象豐富、合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