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8 16:48:11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語文
涪陵白鶴梁的石魚還能浮出水面嗎?三峽工程開工以后,人們就一直關心著這個問題。
白鶴梁是一座天然石梁,位于靠近涪陵長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個長約1600米、寬15米的袖珍小島,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才露出水面。三峽大壩蓄水后,它就沉入了100多米的水底,再也不能露出水面了。
古人認為,冬天長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時,第二年一定是個風調雨順的豐收年,于是人們就用“刻石魚”的方法記錄長江枯水水位。這一做法從唐朝延續至近代,每當石魚露出,就成為一件盛事,人們在長江上聚會,在白鶴梁上刻石記載,文人墨客也賦詩填詞。
歲月相積,白鶴梁刻上了十幾尾石魚,題刻170多段,計3萬余字。與水文有關的題刻100多處,記載了唐代之后共千余年間的70多個枯水年份。白鶴梁題刻是世界江河水文的最早記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石梁上還刻有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白鶴、彌勒佛以及風格不同、甚為寶貴的歷代文人的詩文、書法和繪畫作品,因此,白鶴梁又被稱為“中國書法繪畫藝術的水下博物館”。1988年國務院將白鶴梁題刻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白鶴梁一定要保護,這樣的共識不難達成,但困難的是如何保護。
第一個保護方案是水下博物館方案。它的基本思路是在白鶴梁題刻段上面建一個橢圓形的密封罩體,罩體兩端各開一個隧道通到岸上,人們可以通過隧道進行維護和參觀。這個設想的長處是方便人們參觀,但白鶴梁會長年暴露在空氣中,不利于保護,并且要建一個能頂住30米水壓的巨大密封罩體,工程難度大、花費高。因此這個方案被否定了。
第二個方案是岸上博物館方案。它的基本思路是讓白鶴梁淹沒水下,自然保護。在岸上建立博物館,復制白鶴梁題刻陳列其中。這個方案簡單可行,所需資金相對也少。但復制品 的價值,怎能和白鶴梁本體相提并論!
苦苦尋覓中誕生了第三個方案。這個方案充滿想象:運用現代技術,對白鶴梁進行修復和加固,讓它能在江底長久留存;而在白鶴梁近旁高處選擇一個地點,把原樣復制的白鶴梁碑林放置其上。這個方案的設計者期望當三峽工程完成之后,在三峽庫區依然可以重現白鶴梁隨水隱現的自然景觀。
此后的兩年里,再沒人提出比這個方案更埋想的新方案了。經過反復的論證和實驗,至2000年末,一部分設計書已經做了出來。國家文物局決定召開專家評審會,邀請工程院院士葛修潤擔任專家評審組組長。
評審會前,葛修潤從上海出差到北京,特意去了一趟國家文物局,了解這個方案。他快速地翻閱著資料,大腦也在快速地轉動。看完,他抬起頭來,正碰上國家文物局同志期待的目光。
他說:“我認為這個方案也不理想。”
“為什么?”國家文物局的同志顯然沒想到。
“因為這個方案,也是把文物淤埋掉?”
“那您有什么辦法使文物不被淤埋掉呢?”
“我想我有辦法改變這個狀態。”
葛修潤想了約五分鐘。這五分鐘里,他調動了一生積累的豐厚的力學知識。一個設想浮出了腦海:“我們可以運用‘無壓容器’的原理,把白鶴梁本體在水下保護起來。”
他講了自己的設想,國家文物局的同志聽了半信半疑。
告辭時,他說:“請把這些資料借給我,我要再看看。”
從北京返回上海的火車上,他一夜未眠,把借來資料,從頭到尾細讀了一遍,反復想:“那些方案不行,我的方案是可行的嗎?”隔了一天,他從上海赴重慶,在火車上仍然沒有睡覺,反復思考自己設計的方案。
評審會按既定程序一項一項進行。葛修潤一面聽,一面思想激烈地斗爭;第三個方案的設計者做了那么多的工作,自己還要不要提出不同的意見?
會議進行中,涪陵博物館的同志給大家播放白鶴梁的錄像片。
葛修潤又一次被白鶴梁的風姿深深打動。長江在屏暮上翻騰,他的心也在翻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何等的神奇!生生不息的炎黃子孫,在這段石梁上創造,何等的豐富和美妙!大自然和我們的祖先把這樣寶貴的財富留給我們,難道我們只能把復制品留給后人?葛修潤院士又一夜未眠。第二天專家們繼續審議方案。上午的會議即將結束。組織者請葛修潤發言。
葛修潤站起來:“我想耽誤一會大家的吃飯時間,再淡淡白鶴梁的保護問題。”這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鑠的老人,此刻面容極其凝重:“迄今為此,我們提出的白鶴梁保護方案,包括即將通過的這個方案都不能改變白鶴梁被淤埋的命運。”他的語氣沉重起來,“作為中國科技工作者,原地保護白鶴梁責無旁貸。如果不能這樣,那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失職!”
最后一句話,震撼了在座所有人的心。然后他就用投影儀一邊放昨天夜里準備的透明膠片,一邊講解他的新方案思路。他認為:白鶴梁題刻歷經1200多年還很完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白鶴梁絕大多數時間是在水里。因此,我們可以應用“無壓容器”原理,在白鶴梁原址修建一個充水的透明殼體,定期從長江抽水過濾后注入殼體,以清水來抵消殼體外江水的壓力,并使白鶴梁題刻免受風浪和泥沙石礫的銷蝕。建一條透明水下管道,讓人們透過管道欣賞白鶴梁題刻。這樣,既難保護白鶴梁,又能讓人觀賞,而且花費也少。
葛修潤講完,會場一片寂靜。領導們面有難色地說:“葛院士您的方案好是好,可惜晚了。2003年6月,三峽水庫景要開始二期蓄水了呀!”
葛修潤深深感到形勢嚴峻,時間緊迫。考慮再三,他給總理寫了封信,談了自己對白鶴梁保護的看法和方案,信里還附了一張圖。接著葛修潤又給當時的中國工程院院長寫了一封信。院長把信批轉給了有關部門,并寫了一句話:請聽聽院士的呼聲。
葛修潤保護白鶴梁的建議終于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支持。
從此以后,葛修潤院士放棄了節假日的休息,帶領一批專家,近四個月夜以繼日地緊張工作,一個完整的設計方案問世了。國家有關部門對這個方案非常重視,請八位院士參與評審。經過嚴格審查和反復論證,設計方案獲得通過。
2003年2月13日上午,一個隆重的開工儀式在涪陵長江南岸舉行。歡樂有鞭炮在半空炸響,宣告了白鶴梁水下保護工程的開始。
得到這個消息,那些世代守望著這座珍貴的水下碑林的涪陵人,那些像熱愛自己生命一樣熱愛白鶴梁的文物工作者,那些為白鶴梁的保護付出了巨大心血和智慧的科技工作者,都感到欣慰,都為白鶴梁終于可以在三峽水庫建成后仍然留存于人類社會中,供人類一代代觀賞下去而高興。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