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9 10:46:50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數學
學目標〗
1.通過折紙、剪紙、拼圖等活動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
2.能對簡單圖形進行分解與組合。
3.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教材分析〗
這是第一學段“空間與圖形”中“圖形的認識”部分的教學內容。本學段要求學生認識簡單的幾何體和平面圖形,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本節課的目的是通過折紙、剪紙、拼圖等活動,進一步認識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四種平面圖形,培養操作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班學生來自城鎮,全部受過正規的學前教育,對平面圖形有一定的認識。經過近一年的課改實驗教學,班級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良好學風。一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較差,不喜歡枯燥的講解和分析。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本課由他們喜歡的折紙游戲引入教學,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想像力、創造力。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折一折
師:首先,請大家拿起面前的正方形紙,把它折成相同的兩部分,然后舉起來說說它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1:它變成了兩個一樣大的長方形。
生2:它變成了兩個三角形。
師:(假裝奇怪地)咦,都是正方形,怎么有的變成長方形,有的變成三角形,什么原因呢?
生1:因為我們折的方法不一樣(用手比劃),我是斜著折的,他是對折的。
師:(拿起一張紙示范,明白了似地)噢——,有的是沿對角折的,有的是對半折的,是吧?
生:(高興地)是。
師:真是些聰明的孩子,現在請將桌面上的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全部對折,看看它們的變化,然后在班上匯報。
生1:我的長方形對折后變成了兩個正方形,圓變成了兩個半圓,三角形變成了兩個更小的三角形。
生2:我的長方形變成了兩個三角形。
生3:我把長方形折成了兩個小長方形。
師:現在請同學們沿對折線將這些圖形全部剪開。(學生剪紙)
(二)活動二:拼一拼
師:我們有了這么多的圖形,可以用它們來干什么呢?想一想。
生:可以把它打扮成我喜歡的東西。
師:(欣喜地)說說看。
生1:(拿起一個正方形)給它畫上花朵和線條,就變成了漂亮的手絹。
生2:(舉著一張三角形紙)把它涂成紅色,就變成了一面小紅旗。
(學生激昂、興奮起來,紛紛舉手。)
生3:(舉起一張長方形紙)給它上面畫上鎖,就變成了一扇防盜門。
生4:把兩個三角形拼在一起,就變成魚了。
師:(意外地)還可以拼呢!
生:用一個半圓,一個正方形可以拼成房子。
�。ㄉ鷵屩卮�,有的急得跳了起來。)
師:同學們想出的主意真好,那我們就利用剪出的圖形拼一種自己喜歡的圖案,粘到老師為大家準備的大白紙上,然后用彩筆裝扮成一幅圖,掛到教室墻周圍的繩子上。
�。ǚ泡p音樂,學生拼圖。)
部分學生作品。
(各小組相互參觀作品)
(音樂停止)
(三)活動三:說一說
師:剛才看到的圖案中你最喜愛的是哪一幅?說一說。
生1:我喜歡兩只小鳥在說悄悄話的那幅。
生2:我喜歡那座美麗的宮殿。
生3:我看見一只船在大海上航行。
生4:我看見一只小狗在看大門。
……
�。▽W生表達的欲望非常強烈,七嘴八舌地各抒己見。)
師:同學們都想說,那就把你最喜歡的說給同桌聽。
(四)活動四:猜一猜
師:同學們拼出了這么多美麗的圖案,老師為你們驕傲,老師也拼了一幅圖案,請大家先閉上眼睛,我喊一、二、三,到三時你們再睜眼看,然后說出它是什么。
(出示圖)
生1:狐貍的耳朵!
生2:這是一頂古代人的帽子。
生3:古時候國王的帽子。
生4:是褲子!也有可能是一頂尖尖帽。
師:同學們真富有想像力。這是我用附頁1圖3的材料做的一頂王冠。你們還能用這些材料拼出其他有趣的圖形嗎?請大家取出準備好的材料,剪一剪、拼一拼。
部分學生作品展示:
�。ㄕ埐糠謱W生拿著作品到講臺上展示,先讓其他學生猜猜是什么,然后請作者說出名稱。)
(五)活動五:疊一疊
師:一張普普通通的紙,經過同學們聰明的頭腦和靈巧的手,竟然設計出這么美麗的圖案,真神奇!你還會用紙做什么?
生1:我會用紙疊飛機、小鳥、還有狐貍。
生2:我會疊企鵝、騎士、衣服、褲子。
……
師:好,你想疊什么就疊什么,疊完后和同組的同學交流一下疊的方法。
�。▽W生折疊、交流疊法,相互欣賞作品。)
(六)活動六:談體會
師:這節課,老師欣喜地發現,同學們都有一雙發現美、欣賞美的眼睛,有一顆創造美的心靈,有一雙靈巧的手。這就是我這節課最大的感受。你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1: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很聰明,我會拼美麗的圖畫。
生2:我發現任何形狀都有用處。
生3:我學會了疊小貓。
生4:我發現我的手不如他的巧。(指同桌)
……
〖教學反思〗
我在設計本課時,按照遞進的層次安排“折一折”“拼一拼”“說一說”“猜一猜”“疊一疊”等活動,讓學生經歷圖形的分解與組合過程、從設想到實際創作的過程、由個人創作到觀賞以及描述他人作品的過程、由拼組平面圖形到折疊立體圖形的過程,使他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真切感悟到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教學過程中的各環節過渡,我采用激發興趣、啟發誘導、懸念引領等方式,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創新思維。
問題:本節課中有些地方給學生的思維空間不足。如:“拼一拼”這一環節,為了便于展示和欣賞,我事先為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張 16開白紙,并且在教室里拉上線繩,要求學生先拼好一幅圖,再粘到白紙上,最后用彩筆裝扮好,掛在繩子上�?墒窃谡n堂中我發現這“粘——畫——掛”的過程縮小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因為把拼好的圖案粘在白紙上掛起來,使還想拼一拼的學生沒有拼圖材料了,這等于告訴學生:“你只能創作一幅圖”。如果不是這樣,學生利用這些材料還可以拼出一些更精彩的圖案。所以,在課后,我想:如果這里用實物投影儀展示作品,既能使學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又能充分滿足他們的創造愿望。
〖案例點評〗
這是一節具有鮮明特色的數學課。
第一,充分體現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和駕馭課堂的能力。從“導入——疊一疊”,教學設計層層遞進,環環緊扣,每個環節都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愉快地學習,充分感受知識的生成過程。
第二,注重三維目標的和諧統一。本節課創設豐富的學習情境,情境數學的特色非常鮮明.這有利于學生學習品質的形成和培養,也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創造出許多吸引人的作品,表現了豐富的想像力和強烈的創造熱情。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