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9 10:50:14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數學
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整十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并能正確計算。
2.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意識。
〖教材分析〗
本單元與第五單元、第七單元一起構成了本冊教材中“加減法”的學習內容。“小兔請客”的教學內容是100以內的整十數加減法,是本冊教材計算教學的起始,也是進一步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它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和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小兔請客”的童話故事,創設加減法的具體情境,從中引出問題:①一共有多少個果子?②草地上還剩下多少個果子?然后讓學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擺一擺,幫助學生建立加減法的表象,最后鼓勵學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讓學生嘗試解答。通過交流,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同時結合算式引導學生認識加減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本單元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根據《標準》的理念,在教學中,把計算教學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班共有46名學生,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濃厚,敢想、敢說、思維活躍。對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以及20以內數的計算掌握較好。據了解,有少部分學生已經會計算整十數的加減法,對于看圖編故事和看圖提問題,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這些都是本節課學生學習的前提條件。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
(學生回答春天)春天來了,小草綠了,森林里的小動物也該出來活動了,你們看這些小動物在干什么呢?(課件顯示情境圖)
誰能把這幅美麗的畫面編成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呢?(學生講故事說圖意)
原來是小兔在請他的小伙伴們吃果子呢!
板書課題:小兔請客
(評析教師與學生情感接觸,以談話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確靈活地運用情境教學,使學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
(1)師:你能根據這幅圖,提出數學問題嗎?
學生思考后,可能會提出下列問題:
①一共有幾盤果子?
②一共有多少個果子?
重點解決“一共有多少個果子”的問題。
(2)師: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果子擺一擺,好嗎?
學生操作。(幫助學生建立加減法的表象。)
(3)師:要求“一共有多少個果子”怎樣列算式呢?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0+30=或30+20=
(4)師: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會算的學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來的,其他學生可用學具代替果子擺一擺。)
組織全班學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現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先擺2捆小棒,再擺3捆小棒,合起來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為2+3=5,所以20+30=50;
③因為2個“10”加3個“10”是5個“10”,所以20+30=50;
④用數一數的方法10,20,30,40,50;
⑤在計數器十位上先撥2個珠子,再撥3個珠子,合起來5個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師:那你喜歡哪一種方法呢?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你的小伙伴聽一聽。
(學生交流。)
(評析 通過情境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算時,學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能充分尊重這些差異,并為學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機會,通過交流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都得到發展,較好地體現了算法多樣化。)
2.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請看發生了什么事情?(課件顯示第二幅情境圖,學生說圖意。)
師: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把你的問題在小組內說一說,并試著自己解決提出的問題,好嗎?
(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小組引導幫助。)
(全班交流,根據學生回答板書:50-10=40或50-40=10。)
(評析 在學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很容易由加法類推到減法,由此培養學生初步的知識遷移能力。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3.學習加、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師:在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中,每一個數都和你們一樣,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們的名字嗎?(如果有的學生知道,就讓學生介紹。)
邊說邊板書如下: 20+30=50 50-10=40
加 加 和 被 減 差
數 數 減 數
數
(教師再次舉例說明。)
(評析 運用兒童化的語言,再次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師:吃完了果子,小兔子還給同學們出了幾道題呢!(課件顯示下圖)
(學生口答,并說一說計算過程。)
2.師: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玩得非常高興,又來了幾只小動物,他們做起了找朋友的游戲,你能幫他們找到自己的朋友嗎?
3.師:它們做完了游戲,高高興興地去參加森林聯歡會,許多小動物都來參加了。看!它們正在布置會場呢!(課件顯示情境圖)它們在說什么呢?
(學生敘述圖意,并解答。可能出現的算法有:80-30=50(張);30+(50)=80(張)。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
師:開完了聯歡會,小動物們也該回家了,你們看(課件顯示)。
師:這兩輛車夠坐嗎?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說思考過程,只要說得合理,都應給予肯定。)
(評析 以故事的形式貫穿練習,生動、有趣、層次分明。這樣設計既符合兒童的特點,又為學生的思維提供足夠的素材、足夠的空間,使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發展,特別是“乘車”這個開放性的問題,培養了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得高興嗎?你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較好地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
童話故事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它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生在觀察情境圖時,看到小刺猬扎走了許多果子,他們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來,融入到了情境中,講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在學生注意力下降、身體疲勞時,我設計富有童趣的練習題,又一次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并把加減運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發展
在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機會,通過交流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比如在練習1中“用你喜歡的方法算”;在解決“乘車”問題時,學生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3.關注數學的人文價值
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素材,對學生進行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懂禮貌的品德教育。
〖案例點評〗
教師善于創設情境,根據學生喜歡小動物的心理特點,設計了小兔請客、小兔出題、找朋友、開聯歡會、乘車等貫穿始終的故事情節,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興致盎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氣氛中既學知識又長智慧,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大班額下,如何調動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融合到小組探究中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不是當一名觀眾被動接受別人的成果,在教學中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在本節課中,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有待加強。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