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9 16:29:45 下載試卷 標簽:二年級 蘇教版 觀察物體 數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實際觀察中,學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明確從不同的位置看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課前準備:
1.準備圖片或照片:生活中經常能看到的圖片和生活照片,教室的前后照片,榮壺四個角度的照片。
2.準備實物:玩具布狗、茶壺等。
3.教師準備:將桌子分組拼成方形,每個方形組桌四周各安排一個座位,組組的桌子上先擺好茶壺,再擺上紙盒、玩具布狗。
4.學生準備:課前把學生分成4人一組,并選舉一人做組長。鼓勵有數碼照相機的帶數碼相機。
設計理念:
直觀與操作在學生形成空間觀念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地利用實物、模型、圖形及學生熟悉的圖象等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等活動,來感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是不同的。
教學過程:
課前游戲。師: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個游戲好嗎?很簡單,就是請你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動作。準備好了嗎?
請起立,向左轉,揮揮你的右手。
向右轉,請坐下。
請用左手摸摸你的左耳;請你指著鄒老師的左手;請你指著鄒老師的右手;(請一學生)請你到我的右邊,看看我的左半邊胸;再請握握我的左手(你好!);誰還想和我做朋友?(另請一生)請你站到我的左邊,握握我的右手。好玩嗎?課后兩個同學之間可以相互玩一玩!
[分析: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以這樣的一個課前游戲作為引入,與學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新穎有趣,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了學習的狀態。]
一、出示照片,教學例1
1.大家都喜歡拍照片嗎?
2.老師課前拍了兩張照片,請大家看一看。出示教室的前后兩張照片,讓大家觀察。
3.首先:哪一張是教室前面的照片?哪一張是教室后面的照片?
4.其次:哪一線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張是在教室后面拍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提示:想一想,如果你是攝影師,站在教室的前面拍到的是哪里啊?
[案例分析:從我們熟悉的教室照片入手,讓學生體驗一種親近的感覺,使學生容易接受。]二、共同拍照,教學例2
1.激發情感。
師:同學們,你門想自己拍照片?我們來個攝影活動,好不好?引導學生活動,每個小組長把玩具布狗擺好,然后大家作為攝影師,攝影師按照自己坐的方向給玩具布狗拍照片。(
2.攝影指導。
指導學生如何正確地使用照相機,如何拍攝才能使圖象比較大比較清晰。應該站在什么位置,如何舉照相機才能拍出比較正的照片。
3.開始拍攝。
將數碼相機分別放在幾個組,讓坐在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用數碼相機拍攝一張照片,將拍得比較好的一組的照片輸入電腦,準備投影。
4.攝影交流.
請幾個學生分別說一說,他們是如何拍的,站在什么位置,估計自己拍出的照片是什么樣子的?
生1:我把照相機對準布狗,調整布狗的位置使它在照相機的中間。我站在小狗的右面,所以我估計我拍出來的是小狗的右半邊頭和腳。
生2:我的數碼相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小布狗的樣子,我在小狗的后面,所以我拍出來的肯定是它的背面!
老師加以鼓勵。
5.作品展示
將剛剛用數碼照相機拍攝的四張照片按順序展示出來。請其它小組的同學猜一猜這是誰拍攝的照片?為什么是某個同學拍的?請你說一說理由。
(1)好,你們覺得哪一張最容易看出來?為什么?
生:我覺得第1張最容易看出來,因為拍的是小狗的屁股,肯定是坐在它后面的張徐健同學拍的。
。2)還有那一張也很容易看出來呢?
生:第2張也很容易看出來的,因為拍的是小狗的下面,肯定是坐在它正面的徐秋童拍的。
分別請拍攝小布狗前面和后面的同學站起來,看看是不是如你所說?(對拍報的同學問題的同學都給予表揚和鼓勵)。請與他們拍攝的玩具布狗一樣的同學站起來。
。3)指第3張和第4張問:這兩張分別是誰拍的呢?(神秘的樣子)指名幾個學生說。提問:怎樣區分這兩張照片哪張是在小布狗的左面拍的,哪張是在小布狗的右面拍的?
。ㄔ谛〔脊纷竺媾牡膽撌撬淖筮叺膬蓷l腿,在小布狗右面拍的應該是它右邊的兩條腿)
6.提問:為什么我們第組四個同學拍到的小布狗是不一樣的?
生1:因為我們站的位置不同。
生2:因為我們拍攝的方向不同。
生3:因為我們觀察的角度不同。
……
7.小結:大家說得都非常好,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觀察物體)
觀察物體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樣你就能看到物體不同角度下的沒形狀。
8.那么你們想從沒的角度玩具布狗嗎?每個小組的同學離開座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自己小組的玩具布狗。
[分析:我采用學生喜愛的玩具布狗為素材,通過2個層次的觀察活動即本位觀察和換位觀察讓學生親身體驗到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布狗的樣子是不同的。由實物到照片,形象直觀,遵循了兒童由淺入深,逐步推進的認知規律。在設計的過程中,我考慮到不少孩子家里都有相機甚至是數碼相機,我何不讓他們親身體驗一下攝影的快樂,于是有了上述的教學過程,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著,也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三、拓展延伸
。ㄒ唬┯^察茶壺。
1.師:我們每個小組也都帶來了水壺是嗎?下面我們就從不同的位置來觀察觀察我們自己帶來的物體,好嗎?好,請小組長拿出你們這組準備好的水壺,放在桌子的中間,將壺嘴朝前。放好了嗎?請小朋友們圍坐在一起。(出示圖)我們也像他們這樣來觀察觀察我們的水壺。
2.師:你現在看到的水壺是什么樣子呢?水壺的嘴在哪一邊?(稍停)閉上眼睛想一想,再睜開眼睛看一看。
3.投影出示茶壺圖片,匯報觀察結果。
師:我們先來看第一幅圖,壺嘴朝哪一邊?小朋友們可以用手比劃比劃。(一手義腰作壺柄,一手彎彎作壺嘴)你看到的水壺是這個樣子的小朋友請站起來。你站得對嗎?同一組的其他同學可以到他位置上看看
電腦逐個出示水壺的另外三面,分別請看到這三面的同學起立(對起立并判斷正確的同學加以贊揚)。
4.換位觀察。師:你們想知道其他同學看到的水壺是什么樣子的嗎?下面我們就來交換位置再觀察。(讓學生順時針逐個交換位置觀察)請同學逐個說出你觀察到的水壺是投影片上的幾號水壺,其他同學做裁判,看他說得對不對。
5.師:好,小朋友們合作得非常好。剛才我們從不同的位置來觀察水壺,看到的形狀是一樣的嗎?
小結:觀察物體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自然也不同。
6.現在請小組長把塑料杯子拿出來,像老師一樣,*近水壺的嘴放好。你看到的杯子在水壺的哪邊呢?自己說說。
選一組匯報。
師:哎?他們四個人有的說茶杯在水壺的前面,有的說茶杯在水壺的后面,有的說茶杯在水壺的左邊,有的說茶杯在水壺的右邊,他們說的怎么都不一樣呢?(學生說)
師:哦,因為他們觀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結果也不同。
[分析:這是一個拓展延伸的環節,首先將觀察的物體改為茶壺;讓學生再次進行本位和換位觀察。接著,出現兩種物體,即塑料杯子和茶壺,讓學生在不同的方向看這兩種物體的相對位置,體會在不同的方向,我們除了看到的物體本身不同,兩個物體的相對位置也不同。 (二)看圖片討論觀察者角度
所有同學面向黑板坐好。
1.投示樓房圖:
介紹:(指正面)這是樓房的正面,這是樓房的哪一面?(左側面)
我們能看到這棟樓房的哪些面?看不到哪些面?看不到的這幾個面大概會是什么樣子,請大家想象一下。
有一個人給這棟樓房拍攝了幾張照片,可是不記得分別是在哪一面拍攝的,請你們看一看,想一想,來幫幫他,幫他確定這些照片分別是在哪一面拍攝的。你們有沒有什么辦法呢?根據哪些來確定呢?
每個小組討論。
匯報交流。說一說你的理由?你是根據什么來確定的?第一副照片為什么一定是右側面的照片呢?
生1:第一副一定是右側面的。因為左側面我們看到了,是第4副,而右側面肯定和左側面一樣大小的,所以一看就知道了。
生2:第2副是樓房的正面,這個我們都看得到。那么第3副一定是背面,因為正面和背面是一樣大小的,而且他們除了第一層外其他兩層的窗戶也是一樣多的。
師:你這樣思考真簡潔,思維很活躍!
這幾幅照片是否可能是樓頂面的照片呢?為什么?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讓學生充分的表述自己的意思。
2.投示看鋼琴圖。
請大家討論一下,下面這些圖分別應該是哪個小朋友看到的?并請你說一說你的理由。
他們能夠看到下面這幅圖嗎?這幅圖是從什么角度看到的?你是根據什么來判斷的?
生:不可能看到下面這副圖,這副圖是在鋼琴的上面看到的,小鳥可能看到,鴿子可能看到,老鷹可能看到。
。ɡ蠋熜α,全班同學也笑了,“能飛起來或者爬得高點的,就能從上面看到”)
是啊,我們觀察物體時不僅可以從它的前面、后面、左邊、右邊來觀察,也可以從它的上面來觀察,有時候還可以從它的下面來觀察。
3.動物看房子:投示動畫片,形成課本房屋、樹的底圖(左圖),然后一邊講解,一邊動畫出示動物小白兔和小松鼠,形成右圖。
先請同學們想一想,小白兔和小松鼠看到的房子一樣嗎?小松鼠是在房子的哪個方向上看房子的?小松鼠能不能看到房子的門?小松鼠能不能看到房子的窗戶?小白兔又是在房子的哪個方向上看房子的呢?小白兔能不能看到房子的門?小白兔能不能看到房子的窗戶?
那么,請大家判斷一下下面兩幅圖,哪一幅跟小松鼠看到的是一樣的?哪一幅跟小白兔看到的是一樣的?
[分析:這一部分是課后練習。由圖片討論觀察者的角度,這是一種逆向思維,在看看,想想,說說中,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進一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是不同的。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觀察物體,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給學生充分時間說)。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物體,所看到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物體、理解物體、感受物體,這樣對物體的認識才會更加全面。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