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功行賞的意思解釋及典故故事
來源:網絡 2009-07-20 19:45:27

論功行賞的意思解釋及典故故事
【成語】:論功行賞
【拼音】:lùn gōng xíng shǎng
【解釋】:論:按照。按功勞的大小給于獎賞。
【成語故事】:
論:評定。行:施行。這則成語故事指評定功績,然后給予封爵和賞賜。現代多用于某一工作項目或重大行動過后,按貢獻、作用大小給予鼓勵或獎賞。根據記載,這個詞出自漢朝班固《漢書·蕭何世家》:“漢五年,已殺項羽,即皇帝位,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余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
公元前202 年,劉邦最終打敗項羽,一統天下。他登基稱帝,建立了西漢政權,即歷史上有名的漢高祖。漢高祖稱帝后,覺得以前的部下浴血疆場,兢兢業業,為西漢政權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于是他決定要評定諸位大臣們的功績大小,然后再給予封官和賞賜。漢高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要封他為贊侯,并給他最多的封戶。但群臣對此都很不滿,紛紛說:“平陽侯曹參攻城奪地,身受七十多處創傷,他的功勞應該是最大的。”這時,關內侯鄂千秋卻說出了劉邦的心思。他說:“諸位大臣的主張有些不妥。曹參轉戰各地,奪取地盤,功不可沒,但這只是一時之事。皇上與項羽大軍相持五年,常損失軍隊,自己也曾幾次只身一人逃走。而蕭何常派軍隊補充前線。他不是奉了皇上的命令,而是自己主動做的。在漢楚兩軍對壘于滎陽時,軍糧不足,蕭何又用車船運來糧食。失去一個曹參對漢室不會有損失,而沒有蕭何則沒有今天的西漢王朝,不能讓一時的功勛凌駕于萬世的功勛之上,所以蕭何的功績應該排在第一位。”劉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話,最終評定蕭何的功勞第一。群臣也都心悅誠服。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