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負重的意思解釋及典故故事
來源:網絡 2009-07-21 11:07:21

忍辱負重的意思解釋及典故故事
【成語】:忍辱負重
【拼音】:rěn rǔ fù zhòng
【解釋】:為了完成艱巨的任務,忍受暫時的屈辱。
【成語故事】:
在公元221 年,劉備親率大軍攻打東吳,想奪回荊州,并為義弟關羽報仇。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率領五萬兵馬迎戰。第二年初,劉備的軍隊直抵夷陵(今湖北宜昌),并駐扎在長江南岸,聲勢十分浩大。陸遜見蜀軍占據有利地形,便堅守不出,手下的將領都認為他膽小怕戰。一次,陸遜召集眾將議事,手按寶劍說:“劉備,乃天下梟雄,連曹操都畏懼他三分。現在,他帶兵來攻,是我們的大敵。我雖然是一介書生,但主上拜我為大都督,統率軍隊,我應當忠于職守。之所以委屈諸位聽從我的命令,是因為我對國家還有些用處,能夠忍受委屈、負擔重任的緣故(這里就是取了忍辱負重的意思,原文即為此成語)。軍令如山,違令者將按軍法處置,大家切勿違反!”聽了陸遜的這番話后,眾將領都不敢不聽從他的指揮。這樣,吳軍一直堅守不戰,維持了七八個月之久。直到蜀軍被拖得疲憊不堪的時候,吳軍借助順風施行火攻,最后終于取得了勝利。
這則成語故事的原文出自《三國志·吳志·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