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07-21 13:53:47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教案 語文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本課前后照應的特點,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義的方法。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業的人,都離不開"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
教學重難點
在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前后照應和內在聯系,在舉例中加深對"滴水穿石"精神的體會,并提高表達能力。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
1、預習
⑴讀幾遍課文,劃出生字新詞并反復讀讀。
⑵收集一個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說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圖片(可剪貼、復印或創作)(事例和圖片分頁準備)
⑶收集一條名人名言,說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⑷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帶點字查一下字典。
鍥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
迷戀 孜孜不倦 堅持不懈 爐火純青 銘記
2、教具
⑴生字寫在小黑板上 ⑵重點詞語寫在卡片上
⑶重點句子打印在紙上 ⑷實物投影儀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見過鵝卵石嗎?它有什么特點?你們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嗎?
(鵝卵石外形光滑圓溜,是水流長年累月沖刷而成。)
2、師:同學們,水能夠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塊,沖刷成光滑圓溜的鵝卵石,這是一種自然現象,它是否讓你產生過一些聯想或得到一些啟發呢?
3、師:今天我們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寫作者從一種普通的自然現象中所得到的啟發。??課題是--板書:滴水穿石的啟示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順的地方反復讀讀,劃出生字新詞。
2、詞語教學。
3、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讀若干個自然段,合作把課文讀完。讀的認真讀,聽的仔細聽,讀完一節,聽者及時給予評價。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4、指名讀,任挑一節,5位合作,按順序把課文讀完。每讀完一節,師生共同對讀的效果進行評價,學生隨時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并相互討論。
教師隨機穿插引導(小卡片上出示)結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鍥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持之以恒??迷戀??孜孜不倦??堅持不懈??爐火純青??銘記??《本草綱目》
5、再讀讀課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畫下來,再讀讀想想,然后教師指名通過朗讀來交流。??(只要讀好就可以,不一定說道理)
6、解題:圍繞課題想想,本文要說清哪些問題?
??①滴水怎么能穿石?
??②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什么?下一節課我們將重點來探討。
三、品讀課文
1、品讀"滴水穿石"的現象部分。
⑴教師投影儀出示: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一大奇觀。
⑵仔細閱讀,這段話中你對哪些詞語的感受比較深?談談體會。
⑶在學生交流中,教師相機點出重點詞語"接連不斷"、"總是""一個地方"、"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并引導學生交流感悟到的內容。
⑷用自己的話說:"滴水為什么能夠穿石",并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
⑸關于"滴水能夠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寫的呢?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能把石塊滴穿。"
①指導朗讀,點出"可是"、"所以"兩個關聯詞,體會"可是"前后語氣的不同。
②板書: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2、品讀課文“雨水”部分
⑴聯系實際,說說雨水為什么不能把石塊滴穿?
⑵齊讀這一小節。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仿照課文第3段,搜集一個事例,簡要地寫下來,盡量附上人物的圖片,可剪貼,也可作畫。(名人的事例和圖片分頁準備)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課前談話:你長大后想做什么?那怎樣才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呢?我相信大家學了這篇課文后就會有清醒的認識了。
2、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1、過渡:同學們,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僅僅是一種罕見的自然現象嗎?這篇課文僅僅是想讓我們了解這一現象嗎?
(引導學生得出"滴水穿石"更是一種可貴的精神,是一個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種精神。)
2、讀讀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話寫出了作者的這種想法。
3、投影儀出示下面的句子: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點出"'滴水穿石'的精神")
⑴自讀,這句話比較長,又是一個問句,讀時既要注意停頓,又要注意語氣。
⑵“滴水穿石的精神”是指什么?(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⑶“滴穿”“頑石”是指什么?
⑷指名朗讀,然后師生評價。(反復多遍)
4、古今中外成就事業的人,作者在課文中舉了幾個人的事例?依次是哪些人?用一句話完整地表達清楚。
(在古今中外成就事業的人當中,作者舉了三個事例,他們依次是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美國發明家愛迪生和現代著名書畫家齊白石。)
教師點撥一下"古今中外"一詞(這三個名人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古代的,有現代的,這就叫"古今中外",可見作者選材是多么精當。)
5、在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現在哪里呢?請仔細讀讀第3自然段,然后重點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名人的事例有感情地朗讀,要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讀出來。
⑴自讀。
⑵同桌互讀互評,并說說自己是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中去體會"滴水穿石"精神的。
⑶按"三個人物"分別推薦一名代表朗讀,教師評價,重點詞語和句子可反復讀。
①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綱目》"(第一個事例)
指名讀→談體會→喜歡讀的一起在讀中體會
這個事例中要從"從小立志學醫""二十幾年""不懈努力"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個事例中要從"迷戀"、"畢生孜孜不倦"去體會"滴水穿石"的精神,這句話可反復朗讀感悟。
③第三個事例要在完整朗讀中感悟,可讓喜歡讀的同學一起讀,訓練學生的語感。
三、拓展遷移
1、師: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一位名人的事例和他的圖片(可以自己創作)。下面召開一個小小的交流會,要求和程序如下:(投影儀出示)[小學 教 學 設計網-www.xxjxsj.CN]
小小交流會
要求:⑴仿照課文簡要介紹一位名人事跡(不超過100字)(附圖片)
⑵圍繞"滴水穿石"的精神談出自己的感想。
⑶能用上剛剛學到的詞語和相關的名人名言就 更好。
程序:⑴修改一下自己收集的原始材料。
⑵自由尋找交流伙伴,可以找朋友,也可以找有共同話題的同學。
⑶推薦代表上臺交流。(2位)
2、按要求和程序操作,教師注意隨機點撥與評價。
3、教師介紹幾位名人及名言,多媒體出示,并配以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師獨白:貝多芬是德國偉大的音樂家,他從小酷愛音樂,并且虛心好學,埋頭創作。他說:"我的箴言始終是:無日不動筆;如果我有時讓藝術之神瞌睡,也只為要使它醒時更興奮。"30歲的時候,他耳聾了,對于音樂家來說,這是莫大的打擊。但他沒停止過創作的筆,同學們現在聽到的就是貝多芬創作的《命運》交響曲的一個片段,表達了貝多芬要與不幸命運抗爭到底的決心和勇氣。正是有了古今中外這些成就事業的人,我們的世界才有了光輝燦爛的文化,是他們推動了我們人類文明的進程。而他們的成功,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
四、質疑探究
1、師:學習了課文,我們要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那就是――(生讀下面的句子)
出示:"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板書:實現理想
2、課文學完了,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引導質疑:課文結尾所寫的啟示和教師出示的有差異,到底哪一句表達更好?
3、出示課文原句:"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美好的理想。"
⑴自己對比讀讀,體會體會,到底哪一句好。
⑵引導學生發現課文原句的兩點好處。
①課文的原句語氣更加強烈,更加突出了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②指名朗讀"寫雨水"的一節,進一步體會到課文原句中的"不三心二意"和"不半途而廢"是針對雨水說的,更是針對像雨水那樣經常"三心二意""半途而廢"的人說的。
4、師:課文的原句是從正反兩方面寫的,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作者的考慮就全面了,表達就有力了。沒想到一句樸實的話中還蘊含著那么多的道理。讓我們再來好好地讀一讀最后一句話。(反復兩次,第二次要求背誦)
5、師:只要每個同學銘記它,并化作你的行動,那么你將來一定能夠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可結合課前與學生交談的話題相聯系)
6、引導學生質疑:現在,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五、課外作業
自選一題
1、把收集的一個事例寫下來,說明"滴水石穿"的道理,要寫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2、課外采訪身邊的一位成功人士,比如: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優秀教師、先進勞動者等,然后寫一篇報道,說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