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23 20:15:53 下載試卷 標簽:小數除法 五年級 蘇教版 小數 數學
x背景介紹
本單元系蘇教版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九冊第七單元的整理與練習。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包括“回顧與整理”、“練習與反思”“探索與實踐”“評價與反思”等不同的活動,主要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已經學習過的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加深對由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的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之前,每一單元的復習課,我總是感覺自己信心十足,但學生精神不振。盡管在復習時關注了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況,由于復習內容相對集中,練習形式比較單一,學生對之不是非常感興趣,復習效果就可想而知。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我想這單元的復習先放手讓學生進行整理,每個同學利用雙休日時間出一張手抄報,把平時學習中有問題的知識點先搜集起來,上課時再來解決。于是稍作指導后,便把這一任務布置給了學生。
案例描述
星期一,我早早來學校,先把學生的作業收起來批改。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嚇了一跳。班里四十五個孩子,一份份圖文并茂的手抄報呈現在我眼前。一起來傾聽孩子們的心聲:
郭舟的小報上,“回顧與整理”占了整整半個版面,看得出,這是一位細心的女孩子,她一定化了不少心思,才把這單元的概念一一羅列出來,比我備課還詳細。
朱玉蘭這樣寫著:“開始上小數乘除法時,同學們都說很簡單,經過幾天的學習,我才感覺并不簡單,特別是單位換算之間的進率,我常常搞錯。尤其是小數點的位置移動,稍不認真,就會弄錯,我的作業本上經常有計算錯誤的現象,我希望在這些方面老師再指導一下。
班長朱怡舟的小報有創意,大概男孩子平時都喜歡看一些戰爭類的圖書,他在編小報時,分成了二部分。整理知識部分分成了:乘法境界--安排有列表整理與用豎式計算,除法境界安排了“實際戰斗”、“嶄妖除魔”、“擊破沙袋“、”巧遇迷陣“等。字里行間,看得出這孩子挺喜歡數學,這一單元學得不錯。
韓蒙蒙的手抄報更增添了一些人文性的氣息。她開頭這樣寫著:小朋友們,你學了很長時間的小數乘除法了,接下來,我要考你概念,準備好了嗎?接著說:概念考過了,我們開始練習吧。于是,她設計了豎式計算、解決問題,計算圖形的面積等內容,復習得有條有理。
金鑫的手抄報:清楚地顯示了本單元的一些主要概念,如小數乘除法中小數點的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在練習與運用部分,他設計的練習題相對集中,比較典型,都是平時容易錯的習題。
胡敏潔的手抄報設計獨特,尤其是邊框的設計,已經融進了小數知識,每一朵花之間的間隔都一樣長,內容安排錯落有致,看上去,顯得美觀大方。
……看了孩子們的復習計劃,我心里有了底。教學時,我采用了這樣的教學程序:
第一部分:小報交流。說說你認為本單元中難理解,掌握得不太好的知識點分別是什么?你準備采用什么方法進行復習。
第二部分:練習與運用。事先將學生手抄報上呈現的典型練習題抄寫在卡片上,一起觀察,說說這類習題解答時要注意什么。如:單位之間的換算。學生都說最容易搞錯。于是,我把書上第五題的6小題寫在黑板上:
480米=( )千米 0.2 平方米=( )平方分米
78克=( )千克 3.46噸=( )千克
150厘米=( )米 0.07 升=( )毫升
先讓學生觀察這六題,再讓他們分成兩大類。每一類用的是什么方法。選擇一個習題跟同桌說說“我是這樣想的”。等同桌交流后,我再指名幾個學生說說。要求學生思考:哪幾題要特別注意。有的說150厘米容易看作1.5米,0.2 平方米容易看作2平方分米。我再啟發他們思考:解決這類填空題要用到哪些相關的知識。學生明白了:除了要知道從什么單位化成什么單位外,還要了解相關單位之間的進率,考慮小數點往哪里移動,移了幾位等等。學生之間相互啟發,我這個數學老師自然就退居 “二線”。
第三部分:走進作業“超市”。通過這節課的復習,學生自己設計一份作業練習,針對自己平時掌握得不太好的知識點再次進行復習。你看:一位同學設計的作業還比較有層次。直接寫出答數:
A組 :3.1×10 = 0.09×100= 1.36×10= 0.8×1000=
0.007×1000 = 3.1÷10 = 0.9÷100= 60÷1000=
B組:54. 2×( )=5 42 102. 2÷( )=0 .1022
2. 17 ×( )=217 10÷( )=0 .1
0.048×( )=48 540. 2÷( )= 54.02
C組:在○里填上“×”或者“÷”,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
4.58○( )=45.8 4.58○( )=0.458
4.58○( )=458 4.58○( )=0.0458
4.58○( )=4580 4.58○( )=0.00458
批改著學生設計的一份份富有個性的作業,我感到這個單元的復習課挺有新意,效果也比較好。于是,引起了我的幾點思考。
教學反思
1、單元復習課怎么上?
翻開五年級新教材,每一單元的“整理與復習課”思路都很清晰。象小數乘除法這一單元,教材也是按照了“回顧與整理”、“練習與應用”、“探索與實踐” 、“評價與反思”四大部分。聯系前面幾個單元的整理與復習,我都是從教材出發,先與學生進行知識的梳理,然后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如果我一直用那樣的方法來上,自己感覺形式比較單一。尤其我感到復習課上知識掌握好的同學沒有興趣,覺得老師在炒冷飯,平時知識掌握有缺漏的同學,復習課上也不是十分投入,總覺得老師要上復習課,自己未必有內心需求。于是,我在臺上“津津有味”地講著,學生索然無味地聽著,我要強調這個知識點,強調那個計算法則,學生仍“我行我素”,課堂作業上照樣錯,我照樣生氣。于是,作為老師的我們開始抱怨,學生在題海中“流連忘返”,一個一個單元就這樣過去,老師開始自我安慰:“任務完成就好”。
所以,我一直思考,復習課究竟怎么上?以什么形式上好一些?今天我大膽進行了嘗試,上面的復習形式,既節約了時間,效果似乎要好一些。
2、問題緣自哪里?
特級教師華應龍老師在其講座《課堂應差錯而精彩》中說到:要正確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我想:基于這樣的思考,課前讓學生把自己認為最混淆的概念,掌握得不太好的內容先整理出來。上課前,我可以進行篩選重點復習什么內容。同學們認為單位之間的進率最容易做錯,解決問題做得不是很好,我就多化點時間進行復習。作業中學生乘除法計算的正確率不是很高,平時我就要求學生加強口算訓練,注意驗算習慣的培養,并在班內開展一周作業無差錯競賽,每周一宣布獲獎同學名單,獎勵優點卡。今天課堂上的問題均有學生提供,這樣就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枯燥的復習內容變得生動些。
3、注意在復習中反思
上好復習課,我認為有兩點不能忽視:復習課前,教師要加強自我反思,這一單元的教學重點、難點是什么,平時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怎樣,作業情況中問題最大的是什么?而學生呢,學完一個單元后,也要進行反思。所以,在手抄報的背后,我讀懂了學生對學習的反思,這種反思其實就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資源,也是我的教學資源,這也為學生搭建了一個進步的臺階。它提醒我以后在上復習課前,應該調整自己的教學狀態,應該注意復習內容的安排,創新復習形式,多多反思,讓復習課真正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