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23 20:51:42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蘇教版 小數 數學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68~69頁例1、“試一試”、“練一練”,
練習十二第1~3題。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整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小數乘法的計算教學,關鍵是處理小數點。教材讓學生在計算情境中體驗豎式計算,研究、探索積的小數位數與因數的小數位數之間的聯系:
例1從“夏天買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引出小數乘整數。首先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0.8×3”的計算方法,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介紹怎樣用豎式計算“0.8×3”,使學生初步感知積的小數位數與因數中的小數位數是相同的。接著例題繼續求“冬天買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要求學生分別用加法和乘法計算“2.35×3”,從而讓學生進一步積累小數與整數相乘計算方法的感性認識。通過例題的教學,學生初步知道小數乘整數可以列豎式筆算,乘的方法和整數乘法基本相同。
“試一試”著重教學積里有幾位小數,即怎樣在積里點上小數點。首先要求學生用計算器計算三道小數乘整數的題目,然后觀察每題中的積和因數的小數位數有什么聯系。最后通過討論,引導學生聯系例題獲得的感性認識,歸納出整數與小數相乘的計算方法。
“練一練”主要讓學生通過練習鞏固初步理解的計算方法。
設計思路:
讓數學走進生活,是新課程理念下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時代要求,如何從生活出發把計算課上出新意,讓學生學得有趣、生動呢?本篇教學設計作了一些大膽構想,主要有以下特色:
1、以生活為依托,創設情境。
在設計中選擇姜堰河橫村種植的西紅柿在姜堰、蘇州兩地的不同價格這一情境,引發思考:“在兩地各買3千克西紅柿,分別要多少錢?”引出純小數、帶小數與整數相乘的教學,吸引學生積極探索并理解計算方法。
2、注重開展自主學習。
在每個“板塊”的活動中,積極為學生主動嘗試、交流、討論等創造條件,提供充分探索的時空,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交流中發展自己。并把計算器引進課堂,分別算出在兩地各買51千克、104千克西紅柿分別要多少錢?猜想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有什么聯系?進而在小組內驗證猜想,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3、注意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把估算放在具體的情境中來教學,不但使學生體會到估算的重要價值,還會讓學生感受到估算是活生生的,就在自己的身邊。“每千克大米在姜堰賣2.4元,在蘇州賣3.05元。用40元在姜堰買,能買到一袋嗎?在蘇州呢?”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
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自主探索并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會用豎式進行計算。
2、使學生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數學探索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探究并學會小數乘整數的計算。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 : 姜堰河橫村,被評為全球500家綠色產品生產基地,這里種植的西紅柿,紅通通的很誘人,這樣的西紅柿在姜堰的價格是很便宜的,出示(姜堰:每千克0.9元,)如果我買3千克,要多少錢呢?你會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計算?
2、引發思考:用乘法做怎樣想的?這個乘法算式和以前學過的乘法比有什么不一樣?
3、板書課題:小數乘整數
二、自主參與 探索新知
(一)探索一位小數乘整數的算法
1、啟發:同學們,你能用以前學過的知識算出這道題的得數嗎?
2、交流:你是怎樣算的?算出的結果是多少?
生1:0.9+0.9+0.9 (師生共同列加法豎式進行相加)
生2:0.9元=9角,3個9角是27角,27角是2元7角也就是2.7元。
生3:把0.9元看作1元,1×3-0.1-0.1-0.1=2.7(元)
3、嘗試用豎式計算
師: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可以用豎式算出結果。同樣,計算0.9×3也可以用豎式來計算。你能不能試著在本子上列一列?
(1)學生試列豎式
0. 9
× 3
2. 7
0. 9
× 3
2. 7
(2)對比評議 比較:這兩個豎式哪兒不一樣?
指出:通常情況下,在計算乘法時人們習慣把兩個因數的末位對齊。
(師示范0.9×3的豎式列法,邊示范邊講解:這里的3要對著這個因數末位上的9)
(3)追問:計算小數加減法時,是把什么對齊?計算乘法呢?
4、觀察:這里乘得的積是幾位小數?這個因數呢?
(二)探索兩位小數乘整數的算法。
1、提問:通過計算,在姜堰買3千克西紅柿要2.7元。在蘇州買3千克西紅柿要多少錢?據我調查了解這種西紅柿在蘇州的批發價是每千克1.34元,買3千克要多少錢?誰能口頭列式的?(板書:1.34×3=)
2、思考: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3、提出要求:先用加法算算看,再用乘法豎式算算看。
(1)板書出加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2)講解:用乘法豎式怎樣算出它的積?誰能指著豎式跟大家說說看?(師根據回答完整板書出豎式)
(3)觀察:這里乘得的積是幾位小數?這個因數呢?
(三)探索積和因數中小數位數的聯系
1、列式:在蘇州買3千克西紅柿要4.02元,而在姜堰買只要2.7元,便宜了許多,看來這里面蘊藏了極大的商機。假如在姜堰買51千克、104千克分別要多少錢?在蘇州呢?誰能口頭列出算式?
2、用計算器計算:0.9×51= 1.34×51=
0.9×104= 1.34×104=
3、觀察:仔細觀察這兩組數據,看看積和因數的小數位數有什么聯系?
0.9×3= 2.7 1.34×3=4.02
0.9×51=45.9 1.34×51=68.34
0.9×104= 93.6 1.34×104=139.36
生:因數是幾位小數,積就是幾位小數。
4、猜想:如果一個三位小數乘整數積是幾位小數?
如果一個四位小數乘整數,積是幾位小數?
5、驗證:
(1)思考:這只是我們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我們還要怎樣做?
你準備怎樣驗證?(舉例)
(2)小組合作:請各小組拿出一份這樣的表格,聽好要求:小組內任意寫兩道小數乘整數的算式,然后猜猜積會是幾位小數,并用計算器驗證一下你們的猜想是否真確。
算式 猜想積的小數位數 實際積的小數位數
①
②
(各小組活動)
6、全班交流:
(1)交流猜想與實際算出的是一致的小組。
(2)交流與實際算出的不一致的小組,并說說其中的奧秘?
(3)師生共列豎式。
師: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聽的更明白,我們一齊列出這道題(0.018×15)的豎式(先算出整數乘法的積是270,0.018是三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三位點上小數點,這里的積是幾位小數,我們猜想的積呢?
(4)說明:這說明我們猜想的與實際算出的是一致。只不過這個小數末尾是0,我們依據小數的性質把末尾的0化簡了。
(四)練習鞏固 深化認識
1、根據148×23=3404,直接說出下面各題的積。
①14.8×23= ③148×2.3=
②148×0.23= ④1.48×23=
思考:第①題的積是怎樣想的?
為什么第①、第③題的得數一樣,第②、第④題的得數一樣?
這四道題的積都是根據哪道算式想出來的?
2、出示:,每袋河橫大米15千克,每千克大米在姜堰賣2.4元,在蘇州賣3.05元。如果用40元在姜堰買,能買到一袋嗎?在蘇州呢?
(1)估算。
(2)筆算:在兩地各買一袋到底要多少錢呢?請大家列豎式算一算。
(3)組內交流:針對計算中出現的問題,集體評議。
(五)引導小結 促進內化
師:同學們看一看,今天我們研究了怎樣的乘法?如何計算小數乘整數呢?
(先在小組里說說,在指名說)
三、鞏固深化 解決實際問題
1、 列豎式計算
54×0.41= 1.05×24=
2、練習十二第2題。
四、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