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23 22:12:18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蘇教版 小數減法 小數加法 數學
題記:唐代詩人杜牧有句名言:“學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意思是說學習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只顧形式上熱熱鬧鬧,要尋根究底。
小數加減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加減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計算法則在算理上也與整數保持一致,都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學生由于在之前對整數加減法接觸較多,通過對整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回憶(即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應該能順利遷移到小數加減法上來。所以我第一次是這樣設計《小數加法和減法》的。
初始片斷描述:
1.出示 步步高文具店部分文具價格表
筆記本 鋼 筆 計算器 三角尺 油畫棒 彩 泥
2.6元 5.85元 58.24元 0.66元 15元 8元
自由讀讀這些信息。能提出幾個簡單加減法的問題,并口頭列式嗎?
2.隨機挑選兩道“兩位小數的加減法”如:58.24+0.66 58.24-0.66
獨立用豎式計算;同桌交流計算過程;反饋:指名上臺板演并說說計算過程;評價
(意圖:這是第一層次的感悟,小數數位相同的小數加減法,在嘗試中學生不大會出錯,重在說明這樣對位的理由,也就是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
3.隨機挑選兩道“小數數位不同的加減法”如:2.6+58.24 2.6-0.66
獨立用豎式計算,師巡視;叫多名學生板演(巡視中發現的問題);討論:對板演豎式有意見的請發表,并說明理由(可能有的錯誤:數位沒對齊、進位錯誤、倒減、退位錯誤)
(意圖:這是第二層次的感悟,小數數位不同的小數加減法,視巡視中發現的錯誤為教學中的寶貴資源,借助錯誤資源,使學生在糾錯、說理、爭辯、比較中再次感受數位對齊,并發現只要小數點對齊就實現了數位對齊。)
指名說說正確完整的計算過程,再次強調數位對齊
4.小結:說說怎樣計算小數加減法。什么地方該特別注意?
反思:
剛上完課,我就聽見一個平時從來不舉手、學習基礎不很從好的學生在對同伴說:“今天這節數學課最有趣了!”我的心動了一下,回顧整節課,有幾個地方是比較成功的:1. 創設生活情境,重組教材。選擇學生身邊熟知的、喜聞樂見的文具店情境,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實現了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轉變。2. 充分預設,在交流中生成。我視巡視中發現的錯誤為教學中的寶貴資源,借助錯誤資源,組織學生進行相互糾錯、說理、爭辯,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進程,在聽取同伴意見的同時進行反思、取長補短,隨時調整自己的思維結構,使每位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理解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但是我總覺得缺少點什么,這樣的教學學生除了獲取知識以外,還獲取了什么?學生有沒有考慮過“為什么這樣做?”“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否也適用于小數加減法?”“這樣做出來的結果正確嗎?”等這幾個涉及數學思維方面的問題?比如在第一次的感悟中由于小數數位相同,絕大多數學生很自然會把小數點對齊進行計算,結果自然是正確的。我在教學中好像無條件地認可了這種算法,至于這種算法成立的前提條件我未提及,學生也毫不懷疑地順著我的思路下去,第二次感悟(小數數位不同的加減法)就這么順其自然地判相同數位對齊的算法為對,其他的算法為錯。這不免使我想到課堂上存在的一種現狀:在表面上情境創設、算法多樣化、交流互動等“美麗光環”的掩蓋下,學生的學習其實是膚淺、浮躁的。“如何幫助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如何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這幾個問題擺到了我的面前,于是我對本課進行了重大改變并進行了實踐: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