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23 22:51:31 下載試卷 標簽:蘇教版 五年級 教案
教學內容:
p36頁例7,練習六第6-11題。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情景,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觀察、比較和交流,自主探索并掌握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2、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進一步發展數感。
3、使學生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自主探索并掌握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呈現情境:貨架上擺放著四樣文具,練習簿0.48元,三角板0.65元,橡皮0.3元,直尺1.25元。小明帶了0.5元,他能買到其中的哪一樣文具?
(1)讀題:從圖中你找到了哪些和數有關的信息?
(2)提問:你覺得他帶的錢夠買其中的哪一樣文具?
(3)你是怎么知道小明帶的錢夠買一塊橡皮的?
2、揭示課題
簡單的小數大小比較,同學們已經掌握了,今天這節課,我們將繼續研究較復雜的小數大小的比較。(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提問:小明帶的錢為什么夠買一本練習簿,你是怎么想的?
2、全班交流
(1)第一層次:結合生活經驗,給出直觀解釋
學生交流:將0.5元和0.48元化成幾角和幾角幾分,然后進行比較。
教師引導:通過將新知轉化成以前學過的舊知,然后巧妙地解決問題,是一種很好的思考方法。利用這一方法,你能說一說為什么小明帶的錢不夠買一塊三角板或一把直尺嗎?
學生嘗試用這一方法解決新問題,并交流。
(2)第二層次:借助直觀圖形,初步構建模型。
質疑:并不是所有小數都可以通過這一方法來比較大小的,如果沒有了具體的單位“元”,又該如何比較這些小數的大小呢?
交流:引導學生交流其他方法,并闡明思考過程。教師則努力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并力圖使每一個學生弄明白這些方法。
引導:有時,如果我們能將這些抽象的小數用直觀的圖形表示出來,比較它們的大小將變得既有趣、又簡單。
教師呈現如下三個圖形各10個(每一小組都有),并介紹,大正方形每個表示1,長方形和小正方形分別表示0.1和0.01。
1 0.1 0.01
你能用這些圖形表示出0.5和0.48,并借助圖形比較它們的大小嗎?
學生操作,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利用這一方法,比較0.5和0.65、0.5和1.25之間的大小。
(3)第三層次:擺脫直觀束縛,逐步抽象概括
出示0.32、1.16、0.9和0.88四個小數。
提問:你能從中任意選擇兩個小數,比一比它們的大小嗎?
明確要求:你可以用圖形先擺這些小數,然后比較;也可以不動手,通過在頭腦中想圖形,然后比較它們的大小;當然也可以不擺、不想,直接比較它們的大小。
學生嘗試,教師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了解情況。
交流。教師有意識地選擇后兩種情況進行交流,以幫助學生從具體的直觀支撐中擺脫出來,從而達到抽象思考的層面。
3、完成“試一試“
學生獨立嘗試,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比較。
交流時,注意引導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同時引導學生比較各種方法,以完成對方法的優化。
三、鞏固應用
1、練一練
(1)學生獨立嘗試
(2)交流比較的方法后,教師還可引導學生體會:同樣的數字,在不同的數位上,表示的大小也不同,以進一步強化小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
2、完成練習六中的第6-11題。
(1)第6題
除了讓學生比較涂色部分,還可以引導學生用小數表示各圖中的空白部分,并比較它們的大小,也可以比較每一個圖中涂色與空白部分的大小。
(2)第7題
第一組還可以引導學生繼續看圖思考:還有哪些小數也比0.1小,以發展學生的數感。第二組,還可以引導學生借助中間的參照數0.3進行比較,以豐富學生的比較策略;第三組,還可以引導學生從計數單位的角度進行思考。最后借助數軸上的點,幫助學生體會:直線上的點位置愈靠右,這個數就愈大,反之則愈小,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3)第9題
可以引導學生課前收集自己的身高、體重、視力等方面的數據,并通過比較,強化學生的健康意識和愛護眼睛的良好習慣。
(4)第11題
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展開思考:用這三個數字和小數點一共可以組成多少個不同的小數,最大和最小的數各是哪一個數,如何有序地尋找答案?從而在開放的問題情境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四、拓展延伸
可以補充一些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的習題,比如高架橋上的限高與載貨卡車的實際高度之間的大小關系等,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幾種動物跑完100米所需秒數的比較等,以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