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24 00:14:10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負數 蘇教版 數學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五年級(上冊)第1~3頁的例1、例2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一第1-6題。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一課時,從溫度和海拔高度引入負數的學習。學生已有的關于負數的生活經驗,最普遍的是天氣預報中經常看到用負數表示的零下溫度。例1精心選擇三個城市同一天的最低氣溫。南京的最低氣溫剛好是0攝氏度,上海的最低氣溫是零上4攝氏度,北京的最低氣溫是零下4攝氏度。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氣溫是兩個不同概念的4攝氏度,怎樣用數學的方法分別表示這兩個溫度,讓人一看就明白而且不會發生混淆?由此在學生內心產生一種需要:尋找一種比較簡便的方法,表示并區分上海與北京的不同氣溫。教材把正數與負數結合在一起講解,有利于突出負數的意義與表示方法,體會正數與負數分別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先講零上4攝氏度與零下4攝氏度分別記作+4℃和-4℃,讓學生清楚地看到它們使用了不同的表示方法。再講“+4”與“-4”的讀法,并通過“+4也可以寫成4”初步把以前學過的那些大于0的自然數與正數聯系起來。
例2用正數表示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用負數表示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雖然學生缺乏海拔高度的知識,但“高于海平面”“低于海平面”等概念形象具體,有利于學生體會正數和負數分別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例題采用“比海平面高”“比海平面低”這樣的描述表達了珠穆朗瑪峰和吐魯番盆地的相對高度,用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圖中把海平面用一條紅色虛線凸現,這樣,什么是比海平面高、什么是比海平面低,以及需要不同的數來表示和區分這兩種數量就顯而易見了。通過用+8 844米表示海拔8 844米,用-155米表示海拔負155米,學生又一次聯系實際體會到正數與負數的意義,他們對負數的感性認識就更豐富了。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初步認識負數,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負數都小于0。
2.讓學生初步學會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具有相反方向的量。
3.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 初步認識負數,教學讀寫方法
1. 情境引入: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節目片頭。(課件)
出示例1:上海、南京和北京圖片及溫度計圖。
提問: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追問:你是怎樣知道每個城市氣溫的?你是怎樣看溫度計的?
引導:上海和北京的氣溫一樣嗎?有什么不同?(正好相反)在數學上怎樣表示這兩個不同的溫度?
追問:你怎么知道的?
小結并板書。
2. 鞏固氣溫的表示方法。
練習第2頁的“試一試”。
二、 進一步認識負數,了解正、負數與0的關系
1. 課件出示例2直觀圖,介紹海拔高度的含義:海拔高度是指某地與海平面比較,得到的相對高度。(同步出現與海平面的比較)
提問:你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
要求: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表示這兩個海拔高度嗎?
學生嘗試表達,并說含義。
小結。
2. 歸納正數和負數。
小結:我們用這些數分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引導:觀察這些數,你能把它們分類嗎?
請學生移動貼紙獨立分類,匯報。
提問:你為什么這樣分?
小結:像+ 4、19、+ 8 844.43這樣的數都是正數,像- 4、- 11、- 7、- 155這樣的數都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完成板書)
3. 練習。
(1)完成第6頁第2題。
提問:讀一讀下面的海拔高度,你知道些什么?(都是負數,低于海平面或比0小)
(2)完成第7頁第5題。
(3)完成第3頁“練一練”第1題。
先讀一讀,指出下列各數中的正數、負數,并把它們填入相應的圈內。
- 5 + 26 8 - 40 2/3 - 88.3 + 103 0 12.4
提問:
①0為什么不寫?(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②觀察這些正數,你發現了什么?(正數可以是整數、小數或分數。我們以前學過的除0以外的數都是正數)
(4)完成第6頁第3題。
寫出5個正數和5個負數。
三、 在生活中應用負數,初步體會正負數是相反意義的量
提問:在生活中你見過用負數表示的例子嗎?
推想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也可以用正數或負數來表示。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