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24 16:14:36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蘇教版 數學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1、82頁練習十五第6-11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按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并能根據運算律和運算性質進行一些分數的簡便運算。
2、在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根據整數的運算律和運算性質對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措施:
設計相應的計算題和實際問題,關注學習困難生的學習情況。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及補充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練習十五第6題。
學生先回憶等式的性質,指名說一說。
觀察每個方程,說說方程的特點。
提示:都要把方程的左邊進行化簡,再應用等式的性質求方程的解。
學生獨立解每個方程,指名板演,進行講評,提醒學生自覺進行檢驗。
2、計算下列各題,能簡算的要簡算。
(7/8-2/3)×(7/10+1/5) (2/5+1/3)÷4/5+3/4
3/10÷[1/2×(2/5+4/5)] 7/16÷1/10-7/16÷1/9
(1-1/6÷5/12)×7/6 (4/25×99+4/25)÷1/8
學生獨立計算,每人任選三題,同時指名學生板演。
教師結合學生板演情況進行講評并及時總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練習十五第8題。
(1)圖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你會計算梯形的面積嗎?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任選一題。
4、練習十五第9-11題。
(1)分析第9題,學生先讀題并列出算式,然后請學生說說解題思路。
(2)分析第10題,先說說數量關系再列算式,要讓學生明白要求兩個小隊平均每人采集樹種多少千克,先要算這兩個小隊一共采集樹種的千克數和這兩個小隊的總人數。
(3)分析第11題,解決每一問時鼓勵學生說數量關系并注意第2小題與第3小題之間的聯系。
二、拓展練習
解決實際問題:
1、一個食堂,星期一用去煤氣7/4立方米,星期二用去煤氣3/2立方米,兩天用的煤氣量占本周計劃用氣量的3/8。這一周計劃用多少立方米煤氣?
2、工程隊運來黃沙9/2噸,運來的水泥比黃沙重量的2/3少1/5噸。黃沙和水泥一共運來多少噸?
3、小華看一本120頁的故事書,前3天看了總頁數的3/4,后2天準備按1:2看完剩下的頁數,最后一天要看多少頁?
三、全課總結
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不僅要注意運算順序,還要注意分數加、減法與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的不同,必須看清什么時候需要通分,什么時候需要先約分再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時要認真讀題,分析數量關系再列式解答。
四、布置作業
練習十五第7、9、10、11題。
課前思考:
練習十五的題目主要有三類:一是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式題,如第2、7題;二是可以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式題,如第3題;三是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如第4、5題以及第8~11題;此外,第6題,主要結合剛剛學習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進行解方程的練習。
這節課主要完成6~11題,第6題可以先讓學生回憶等式的性質,再分別解出每一個方程,使學生加深對方程解法的理解。第7題要注意學生的計算正確率,了解學生在計算中容易出現的一些典型錯誤,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第8題先回憶梯形面積公式,在進行計算。
課后反思:
上周五學習了《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第一課時內容,過了一個雙休日,不知學生遺忘得怎樣了。所以在今天的數學課上,我先讓孩子們回憶了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及可以運用哪些運算律使計算簡便,接著就組織學生練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在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真正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以及體會在哪些情況下適合用簡便方法計算。
由于補充了一些練習題,就沒有讓學生來研究有一下教材上第82頁的第9-11題。結果,在課堂作業中發現問題還挺大的,主要問題是有些學生沒有認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解決實際時有些學生是“跟著感覺走”,亂做一氣。真擔心,后面要學習《稍復雜的實際問題》了,這些學生又該怎么辦?
課前思考:
從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看,學生有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對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掌握應該是不錯的,難是難在如何提高計算的靈活性,特別是比較復雜的四則混合運算中出現簡便計算的情況,對這方面的訓練要增加容量。這與孫老師有同感,孫老師補充了相應的實際問題。
第二,從教材上這課內容所安排的習題看,我班學生在獨立分析思考、解決實際問題方面可能會有些困難,一方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另一方面要加強指導,特別是第11題,這題的綜合性很強,是訓練學生思維很好的素材。
課后反思:
因周二有外出聽課任務,所以將這課內容調至周一下午上。可能下午的效率不如上午吧,還是因為第10、11題在題目的語言敘述上學生不理解,第9~11題在課堂上我已經經過了分析與講評,可在學生的作業中還是錯誤比較多,第10題,有學生用兩個小組分別平均后再相加的方法,由于學生對分數的數感沒有整數那樣清晰,于是我出示這樣的習題讓學生體會原來做法的錯誤:公園里有一群老人在進行鍛煉,8個老奶奶的年齡和是480歲,9個老爺爺的年齡和是630歲,這群老師的平均年齡是多少歲?當我用他們的方法算出老人的平均年齡是130歲時,學生哄堂大笑,在笑聲中知道了自己錯誤的原因。
課后反思:
在課堂練習中,除基本訓練第6—11題打基礎外,還練習了孫老師補充的“拓展題”,誘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邊算邊討論。
但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在做課本10、11題時,沒能正確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出現了錯誤,還有一些學生對拓展題感到束手無策。所以這堂課上下來感覺比較累。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